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应用的深入分析

2024-04-24 08:14张敏周明新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病虫害

张敏 周明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化肥等,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环保、安全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应用。本文首先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包括农药残留、品质欠佳和产量低下等。然后分析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价值,包括降低农作物中的有毒物质含量,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升农作物产量等。最后又阐述具体的应用原则,如综合管理、绿色防控、生态循环、技术创新等,并针对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地管理技术和种子管理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农药残留等问题,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因此,结合农作物种植探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也更有现实意义。

一、农作物种植过程存在的问题

1、农药残留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民常常会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以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然而,这种做法会导致农药残留的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首先,长期食用带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药残留会随着植物组织的生长而积累,进入到果蔬等食品中。这 些农药残留会进入人体内,对身体造成慢性毒性和慢性病影响,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来说,更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次,农药残留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农药残留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等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而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还会让病虫害逐渐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这种恶性循环会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2、品质欠佳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会导致农产品的品质欠佳。首先,土壤质量不佳是导致农作物品质欠佳的主要原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不足,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土壤酸碱度、盐碱化等问题也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其次,水质污染也是导致农作物品质欠佳的重要因素。農业排放物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水体污染,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灌溉水质量。受污染的灌溉水会带入有害物质,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此外,种子选择不当也会导致农作物品质欠佳。种子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种子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和产量。如果选择了低质量的种子,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受病虫害侵袭等问题,最终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最后,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农作物品质欠佳的原因之一。管理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如果管理不善,比如过度或不足的灌溉、不合理的施肥、病虫害未及时防治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3、产量低下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产量低下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土壤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土壤缺乏养分或者排水不良,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产量下降。其次,种植技术的不当也可能导致产量低下。例如,如果种植密度过高或者过稀,都可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产量。此外,病虫害的侵害也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重大影响。病虫害会导致植物的损伤和死亡,从而减少产量。

二、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1、降低农作物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是指在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利用生物、机械、物理等手段来管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以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农作物中有毒物质的含量。首先,传统的农作物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于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化学品残留和污染,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其次,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使得农产品品质更加优良。例如,采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采用生物防治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口感和香味。

2、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常常依赖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注重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通过采用有机肥料、绿肥种植、轮作休耕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还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维持土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其次,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注重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这种技术通过引入天敌、利用植物间作物抑制病虫害的扩散、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相比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更加环境友好,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注重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规划。通过合理的农田布局、生态廊道的构建、湿地保护等手段,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与周围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和交流,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有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

首先,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科学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其次,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可以减少作物损失,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利于提升产量。此外,科学的灌溉管理和水资源利用也能够确保作物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生长,进而提高产量。最后,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为农作物的稳定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间接促进了产量的提升。

三、农作物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原则

1、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指在种植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措施,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實现农作物高产、高质、无公害的目标。首先,综合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水源、气候、病虫害等因素。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养分含量,合理调整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微量元素供应,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灌溉管理,保证农作物的需水量和水分供应的匹配。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压力,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前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其次,综合管理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和措施。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隔,保证光照、通风和根系发育的良好条件。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农作物的需求,科学配比营养元素,避免过量或缺乏养分的问题。结合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采用覆膜、秸秆覆盖等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平衡。

2、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强调以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品质产量。绿色防控的目标是实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高产和高品质产量,同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不仅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提倡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合理施肥、秸秆还田、有机废弃物堆肥等措施,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促进土壤健康,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同时,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4、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首先,技术创新需要加强科研力量,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开展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耕作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其次,技术创新还包括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例如,引进智能化农业设备,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覆膜栽培、梯田种植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有机栽培、秸秆还田等生态友好的栽培模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技术创新也需要注重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沟通交流,及时向农民介绍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措施

1、土地管理

土地是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土地管理能够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种植目标。土地管理是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质量,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实现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首先,合理轮作是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特定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种群数量。例如,将作物与具有驱虫作用的植物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其次,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添加有机物料、农家肥料等,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控土壤酸碱度、盐分等,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此外,农田保护性耕作和覆盖作物的种植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保护性耕作包括保留秸秆、植物残体等在土壤表面的覆盖物,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分和养分,改善土壤质地。覆盖作物的种植可以有效遮荫和保湿,减少土壤温度波动,降低蒸发速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2、种子管理

优质种子是保证农作物高产、高品质的基础,合理的种子管理措施能够提高种子的生产质量和种植效果。首先,选择适宜的品种是种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选种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期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那些具有高产、高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同时也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其次,科学的种子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品质。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润湿、浸种、施肥等措施。在消毒方面,可以使用低毒性、环保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醋酸等。润湿和浸种可以使种子充分吸水,促进发芽。施肥可以为幼苗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对种子进行质量检验,筛选出优质的种子。此外,科学的收获和贮存也是种子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收获时,应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成熟期进行合理的收割。在贮存方面,应该注意保持种子干燥、通风和避光,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以避免种子质量的损失。

3、水肥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首先,科学的灌溉管理是水肥管理的核心。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水量和频率,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进行精确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灌溉方法,如洪灌和滴灌等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其次,合理施肥是水肥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科学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利用有机肥料、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等进行补充养分,同时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避免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此外,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和养分水平也是水肥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养分含量,及时调整灌溉和施肥方案,避免过度或不足供应水分和养分的情况发生。

4、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然而,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依赖于化学农药,这些化学农药不仅对环境有害,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提倡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首先,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病原菌、昆虫生态调控剂等生物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同时,也可以利用病原菌来感染和杀死害虫。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其次,物理防治是通过使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高温、低温、干燥等环境条件来杀死或驱除病虫害。此外,还可以使用诱捕器、灯光诱捕、色彩诱捕等方法来吸引和捕捉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另外,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还提倡使用农业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密度、种植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农田管理等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友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应加强合作,推广和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作物栽培病虫害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