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多种因素研究及防治策略建议

2024-04-24 08:14朱慧丽赵珊珊胡海英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麻城市螟虫稻飞虱

朱慧丽 赵珊珊 胡海英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生物灾害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生物灾害中又以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湖北省麻城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广阔,每年因水稻病蟲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水稻病虫害的繁殖、传播、分布、活动、蔓延,显著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当气候条件适宜时,病虫害更易扩散,造成水稻减产。在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水稻病虫害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其防治工作有着高度的紧迫性。因此,应研究多种因素与水稻病虫害的相关性,通过开发监测预警系统,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及特征

1、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该市地势起伏显著,地形复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麻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市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利设施完善、灌溉条件良好,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基础为麻城市的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麻城市常年农业病虫害发生面积在10万hm2以上。常见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稻飞虱、水稻螟虫、稻曲病和纹枯病等。一季中稻飞虱、卷叶螟、稻曲病和纹枯病多发;再生稻纹枯病多发;双季晚稻螟虫多发。近年来,气候异常,灾害频发,同时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高毒农药使用频率高、生物多样化受到影响、农田天敌减少、栽培制度变革等影响,新的病虫害带入、发生的风险有所上升,麻城市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又迈入了新的阶段。

2、麻城市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危害性

①稻瘟病。稻瘟病是麻城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多危害水稻地上部分,在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中也很常见。该病可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易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在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发病最为严重,可使水稻大面积枯死。该病的典型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或淡绿色的病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会产生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叶片枯死,穗颈折断,穗粒干瘪。稻瘟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气象条件和肥水管理措施。在品种感病、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的情况下,易引起稻瘟病的流行。如果水稻破口抽穗期恰逢连阴雨,穗颈瘟的发生程度会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麻城市东北部山区雾霾大,湿度大,易出现穗颈瘟局部灾情。

②纹枯病。纹枯病也是水稻常见的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水稻枯死。一般高温高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同时该病在早稻中发生得更严重,在水稻抽穗、分蘖期中更易发生。纹枯病的典型特征是在水稻叶鞘上形成暗绿色小斑点,随后形成椭圆形的大块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侵入叶片。在湿度大时,病斑上会产生一层褐色或灰白色的霉层。纹枯病会导致水稻叶片枯黄,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病害严重时,还会导致水稻成片倒伏或死亡。近年来,由于该病发生频率过高,田间菌源量大,防治难度大。

③水稻稻飞虱。水稻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虫害,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对水稻的产量有严重影响。根据发生种类和习性的不同,稻飞虱可分为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等几类。稻飞虱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植株鲜嫩、日照不强且蓄水性好的稻田更易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和生长。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都会危害水稻,其通常寄生在水稻植株的基部,刺吸植株汁液,造成植株变黄、矮缩甚至死亡。同时,稻飞虱还会传播一些病害,如黑条矮缩病等。麻城市北部山区雾霾大,易大范围发生稻飞虱病害。

④水稻螟虫。水稻螟虫主要包括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等几类。在高温湿润的条件下,螟虫更易繁殖和生存,特别是对于稻纵卷叶螟这种迁飞性害虫,其每年随着台风或早春东南风迁飞,易在麻城地区大量繁殖,其幼虫会啃啮水稻的上表皮及叶肉。同时,二化螟在麻城市也是常见水稻害虫,此种害虫常啃啮水稻茎部。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时期,水稻螟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苗期,螟虫会造成枯心苗,即心叶枯黄,茎秆下部有若干条不规则的黑褐色条斑出现;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螟虫会造成枯孕穗或白穗,即未出穗的稻穗枯死,或抽出短小、粒少、全部为秕粒的穗。在抽穗期,螟虫会造成虫伤株或枯穗,即稻株被虫咬伤,不能正常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此外,螟虫还会造成水稻倒伏和秕粒增多等问题,影响水稻的灌浆和成熟过程,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与水稻螟虫发生程度有关的因素如下:一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的时间、位置与强度,二是害虫侵入的峰次,三是当地的气候条件。

三、麻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

根据当地水稻专家经验,麻城市水稻病虫害的发病有如下规律:首要病害稻瘟病,本地发生流行。病菌依靠风快速传播,降雨、水流、昆虫也是传播途径之一。病菌寄存在陈稻草上越冬,气温转暖的同时又逢雨淋,堆在田边地头的病稻草中越冬病菌得到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快速复苏繁殖,侵染新苗,造成本地病害快速流行。麻城市水稻首要虫害稻飞虱,大发生期一般在5—10月份,迁入路径是上半年从南往北,下半年从北往南。迟熟中稻、晚稻大发生的概率大一些。稻飞虱在7月上中旬以前,属于迁飞降落后繁殖的本地虫源为害,这个阶段的虫量少。稻飞虱的迁入与风的发生有关,在晴朗、无风或微风(小于2级)的天气多有发生,下雨或雾天很少起飞。6月下旬以后,稻飞虱迁飞路径更复杂,主要与台风有关。7月上中旬以后,本地虫源和迁飞虫源叠加为害,主要和台风有关,大风大雨有利降落,降落虫量大,容易暴发成灾,不同年份差异很大。突降大量虫源可以落地成灾,本地虫源如果气候适宜,呈几何级数繁殖,也会造成巨大损失。7—8月盛夏时期,迁飞的稻飞虱虫源可继续北飞。在9—10 月,稻飞虱随东北气流向南回迁,再次造成危害。

1、水稻稻瘟病月变化

从下表可以看出:6—8月稻瘟病高发期,降水量和雨日偏多,稻瘟病发生面积和实际经济损失明显提高。6—8月平均温度高于28℃,稻瘟病发生面积降低。4—5月稻飞虱孵化期,降水量偏少,虫害发生面积提高。而6—8月雨日较少,则对稻飞虱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6—7月病虫害高发期,湿度高于85%,稻瘟病发作概率明显增高,而当相对湿度低于75%,稻飞虱发作程度增加。

2、数据表明,低温潮湿的环境对水稻生长不利,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高温对水稻病虫害有抑制作用。6—8月稻瘟病高发期,降水量超过1000mm,雨日超过40d,连续阴雨天气,气温适宜,利于病菌繁殖流行,稻瘟病发生面积和实际经济损失明显提高。6—8月平均温度高于28℃或年最高气温高于39℃,稻瘟病发生面积和实际损失均降低。4—5月稻飞虱孵化期,降水量偏少,有利于孵化成虫,后期虫害发生面积提高。而6—8月雨日较少,极端高温偏高,则对稻飞虱发生有一定抑制,同时温度过高,增加了人工施药难度,制约了防治效果,虫害影响加重。连续阴天降雨是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气象条件,日照少、温度低有利于病菌和虫害的传播蔓延。稻飞虱的发生与年极端高温、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3、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受多因素影响,其中气象条件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同时还受作物品种、抗病性、防治效果等多种影响,例如虫害,迁入性虫源和本地虫源发生常常综合在一起,迁入性虫害程度受迁入地和途径地的影响较大,同时防治技术不断更新,防效进一步提高,本地气候因素不能作为虫害程度的唯一指标。本地常见水稻病虫害还有螟虫、稻曲病和纹枯病等,但本文仅针对本地危害较大的两种进行了探讨,未对其他种类开展分析,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四、病虫害防治建议

1、建设农业病虫害预报预测信息化系统

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针对病虫基数等数据信息做好收集、记录,结合气象条件的变化,做好病虫害预测工作。针对麻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应继续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科技投入,增设监测网点,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建立包含病虫害档案等多要素数据库,建设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种技术集成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工程,对大区域发生的病虫害实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体系,加强信息服务职能,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合理选种,加强田间管理

因地制宜,水稻栽培过程中选用高产、优质、抗倒伏及抗病性强的品种,为麻城市水稻优质高产打下基础。根据气象变化,及时改进栽培措施,合理施肥,避免水稻病虫害在田间繁殖、扩散。在用药时,应尽可能减少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选取与施用,加强对绿色、健康、无公害防治方法的使用,如天敌防治法、生物农药等。在水稻种植的前期,要做好土壤翻耕工作,将田间残留的植株带出,以免土传病害蔓延。对于水稻的种植密度,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种植期间适时、适度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将田间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农药结构方面,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多锌磷钾肥施用量;在田间,可通过灭虫灯,诱杀田间成虫,降低害虫基数,施用生物农药,保护田间益虫;抽穗时期,如果遇到持续阴雨的情况,要在稻田间做好通风工作,并加强对排涝设施的管理。针对苗瘟、叶瘟、穗颈瘟,要制定不同的防治策略,从不同时期进行施策。如,可在水稻3—4叶期,以喷雾方式防治苗瘟,在分蘖期防治叶瘟等,通过建立系统化的防治策略,提升防治成功率。

3、水稻纹枯病需采取的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属于一种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生和发展,主要受到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生长期的各种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等,都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温度主要对病害发生的时间有显著影响,而湿度则牵涉到病害发生的程度、影响范围。水稻生长期间,种植者应密切观察田间小气候,一般当温度达到23℃时,当地有连续高温天气,纹枯病就会发生。如果株间温度超过22℃,病情的严重程度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降雨对水稻纹枯病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持续的阴雨天气会降低日照时数,增加田間湿度,为病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暴雨会破坏稻田的排水系统,造成稻田积水,从而加重病情。在风力作用下,水稻纹枯病的病菌可更广泛地传播到其他稻田,从而扩大病害的分布范围。此类病害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气生菌丝,稻田郁闭时,株间湿度高,达到发病条件。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病害在高秆品种中只需3—5天就可扩展一个叶位,矮秆品种则需2—3天。水稻纹枯病防治方面:首先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肥水管理,保持田间的湿度和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其次,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如2%农抗120水剂或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集中在水稻的下部喷施;最后,应定期进行病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4、稻纵卷叶螟需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其中,穗期防治是关键,因为这一时期是稻纵卷叶螟大量繁殖的高峰期。在穗期防治中,用药要做到准确,每种药剂的用量和兑水量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例如,一般发现田间水稻个别叶尖被卷时,每667m2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ml或90%晶体敌百虫100g兑水50kg,以喷雾进行防治。为确保防治效果,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因为此时害虫活动能力较弱,药物更易发挥作用。除了用药准确、施药时间恰当之外,防治的关键点还包括喷雾要细而均匀。这需要种植者使用合适的喷雾器,并掌握正确的喷雾方法。在喷雾时,要确保每个叶片都被药液覆盖,并且药液能均匀地分布在叶片上,避免导致害虫漏网或产生抗药性。在生产中,为了更好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还需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例如,可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和枯叶,保持稻田通风透气,形成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综上所述,对于水稻常发的病虫害,要明确各种因素对其影响,做好田间调查工作,向种植者宣传正确的防治技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防治策略,并促进天敌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从发展生态农业出发,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麻城市螟虫稻飞虱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Teaching Plan Unit 1 The Art (Book 6)Reading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冰棒
跨越 麻城市住建工作发展解码
水稻螟虫防治与思考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