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的总结及可行性防治建议

2024-04-24 08:14袁虎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农作物作物

袁虎

有机农业因其利于身体健康、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我国在有机农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极大削弱了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有机农业的主要内容,在总结有机农业出现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基础上,就如何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有机农业顺应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水、农田以及整个种植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有机农业种植越来越受广大种植户的青睐,但很多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很难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仍然较多采用化肥农药防治的传统手段,这大大削弱了有机农业的质量。因此,种植人员应当从病虫害根源入手,转变方式,努力提升种植质量和产量。

一、有机农业的主要内容

所谓有机农业,是循环农业经济的类型之一,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在充分把握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依靠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循环,为农作物构建起自然的成长环境,依靠生物力量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在种植过程中,有机农业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人工化肥农药,尽可能降低因人为因素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各农作物之间会建立起生物性的有机联系,并互相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整个种植区实现良性生物循环发展。然而,有机农业种植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病虫害问题非常突出,一旦处置不当会对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未能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关系

生态平衡失调,指的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的稳定循环关系被打破,从而致使整个生态系统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常态化的良性运行。具体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主要指的是种植区域内的生物链以及多样性遭到损害。例如,在种植田里,土壤中含有各类细菌和真菌,它们通过对有机物的分解实现养分的释放,以供植物吸收使用。而植物也是一些昆虫和小型动物的食物来源,这些昆虫和小动物又同时被更大动物作为掠食对象。这种从小到大、等级分明的生态食物链关系,构建起一套稳定有序且不断循环的生态平衡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能力,但人类的各项种植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这一系统。例如,过度使用威力巨大的化肥农药,不但会杀死害虫,更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菌;种植物之间的距离过小,会造成病虫害大量滋生,破坏食物链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必然会对有机农业种植造成消极影响,例如极易导致病虫害全面暴发、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减质等等。所以,若想开展高质量的有机农业种植,就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平衡关系的维护工作,以此来保证整个生产种植系统始终处于良性运转状态。

2、种植密度过大

在农业种植中,种植人员多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实现增收,然而一旦密植超标便会适得其反,导致病虫害发生。因此,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农作物的种植密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未能做到科学合理密植,则非常容易导致部分作物生长过快或停滞不前的情况出现。例如,如果作物间距过密,作物之间必然会出现因争夺营养物质而导致的土地肥力下降问题,影响作物高产。如果作物密度过大,作物自身的抵抗能力便会下降,杂草、害虫等便会广泛滋生,也必然会影响作物生长。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对作物数量以及间距密度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合理密植,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从空间上为作物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3、作物种类易感性问题

所谓作物种类易感性,指的是在相同种植环境下,不同类型的作物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不尽相同。有些品种的作物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很低,染病率非常高,例如一些高级水果和蔬菜,其茎叶等部位极易引来害虫啃食。影响作物易感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含植物的生理構造、生长习性、遗传信息等几个方面。就植物的生长习惯而言,一些喜光类的作物因日常吸收的光照和热量很多,很容易招来有害的蚜虫和螨虫侵扰。可以说,因作物种类易感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旦易感类作物密植失调或生长环境质量下降,病虫害问题就会非常突出。

4、对于种植流程的管理力度不足

在有机农业种植的过程中,通过科学选择抗病虫害作物,强化对于种植活动的管理力度,不但能够增强种植成效,也能提升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但是,当前很多种植户并未重视种植过程的管理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未能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选种和选苗时忽视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二是未能有效把握病虫害发生的客观规律,因此未能有效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5、对于综合发展有机农业种植不够重视

发展有机农业种植,应当以绿色生态和环保理念为指导,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防治病虫害的成效。然而当前广大有机农业种植户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上仍然较为简单传统。首先,种植户缺乏对于农作物自身特有的生态调节功能缺乏了解,单纯依赖农药化肥和杀虫剂;其次,因过于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却忽略了对于相关费用的控制,导致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收益;最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物理防控手段,导致对病虫害治标不治本,迟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三、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的原则依据

1、科学维持生态平衡关系

有机农业种植的本质是以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为基础构建起良性循环体系。若要增强该系统的抵抗力和调节力,必须科学维护生态平衡关系,以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中,生产方式较为固定,同一种植区域里基本是同一类作物,生态循环系统缺失,使得病虫害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因此,科学构建并维持种植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关系能够实现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从而实现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最终目的。

在有机农业的种植过程中,科学维持生态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在整个种植区域内,构建起套种、混种的种植体系,使土地的养分、空间等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二是要更加科学多元地规划各类作物的种植时间,要在全面掌握各类农作物生长特点的基础上,将种植区域构建起多元化的生态群落,可以积极采取引入害虫天敌的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侵袭。

2、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原则

对于有机农业的种植来说,它具有明显的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特征,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很小,因此必须实现种植区域内各类物质的持续循环。例如,畜禽的粪便可以当作玉米生长的有机肥,玉米成熟之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作为畜禽的饲料,以此来形成一个有机循环体系。在这个体系里,畜禽的健康状况决定了其排便质量,而粪便质量决定了有机肥的肥力,进而影响到施肥效率,玉米产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到饲料数量的多少。所以,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必须在各个环节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因某个环节操作质量不高而影响整个有机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3、科技化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的健康理念也在不断升级,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民众对于高质量农产品日益扩大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家高度重视将先进的农业研究成果和设备向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因此,有机农业种植中要努力遵循科技化原则,通过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和无公害药剂,有效抵制病虫的侵害,保证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策略探究

1、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

当前,有机农业种植可谓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种植户积极投身到有机农业种植中。但是,受传统农业生产理念的束缚,很多种植户并没有对病虫害防治投以足够的关注,且因为自身知识和经验不足,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往往手足无措,缺乏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些种植户认为病虫害是作物与生俱来的弊病,人为防治效果很低;一些种植户仍然固执地在种植中施加大量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受到破坏,作物化肥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因此,要想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首先就必须加强种植户对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改变病虫害防治的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对有机农业种植的认识。

2、优化资金扶持政策

在防治病虫害的相关技术推广方面,政府部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在资金投入政策方面进行优化,并适当向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倾斜。

在当前阶段的资金投入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加强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和先进机械设备应用方面,对人才和机械进行双向投资,能够积极促进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效率。例如,某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可以与当地软件开发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积极探索智能化、数字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政府要在资金上予以倾斜,努力构建起用于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线上平台,从而提高先进技术的普及程度,有力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种植水平。

3、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要想实现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就必须在农作物的栽培种植过程中选择优良的作物品种,而且还要保持对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在此过程中努力减少对农药杀虫剂的施用,以不断提升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水平。

一是要积极营造健康无污染的种植环境。种植户在开展种植活动之前务必要进行对周边环境的考察工作,尽量远离人口密集区和工厂区,以从源头上提高土壤和水源等要素的无污染性,避免对种植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二是要做好对种植地的卫生维护工作。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要对田间的卫生状况保持常态化关注,一旦发现枯枝腐叶和人为垃圾,要第一时间加以清理,以避免其腐败分解之后传播有害物质或渗入土壤危害作物。另外,要对整个种植区域内的光照、透风、透水等指标进行科学调节,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优良的外部条件。

4、科学防治病虫害问题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病虫害问题,要实现高产增收,就必须通过科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一是积极引进生物防治方法,相关的种植技术人员应当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病虫害问题,构建起相对完整可循环的自然生物链条,通过引入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以此来降低农药杀虫剂的施用。二是要科学选用农药杀虫剂类型,不能盲目依靠增加农药用量实现杀虫目的,应当科学配比,有针对性地使用,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农药对作物生长产生的副作用。

5、加强对优秀农作物品种的选育

选择最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是提高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基础环节。开展此项工作,一是要按照其种植区的环境加以选用。以安徽的小麦种植为例,由于安徽省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天气变化多端,在该区域栽种稻茬小麦,不但可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于小麦的生产效率和产量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要选取具备抗病能力较强的作物品种。在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较高,就必然会给种植人员造成困扰,使其不得不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解决,这必然会影响种植效益的提升。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种植户应当在进行种植前选用抗病力强、存活率高、生长质量优秀的作物品种。

6、实现多样化种植

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努力实现种植区域内农作物类型的多样化,对于有效防治病虫害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活动来说,同一区域内大多只种植一类农作物,使得这一区域未能构建起多元化的生态平衡系统,一旦区域内出现病虫害,作物自身毫无抵抗力,致使病虫害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传播,严重降低了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农产品产量,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绝收的重大损失。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应当在充分了解各类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同一种植区域内的农作物品种,努力构建起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通过生物模式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抑制,实现有机农业的高效化、可持续化发展。

7、加大创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直接關系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效。根据当前许多基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质量普遍不高的突出问题,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积极措施招聘一些技术水平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逐步构建起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以便切实增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效。在实际操作中,各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优化人员岗位设置,增加其编制数量,定期面向社区、农业院校和高职学校招收人才,积极动员广大青年人才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同时,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的在职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农业知识学习以及新技术培训活动,帮助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以便逐步形成良好的服务团队,真正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有机农业属于一种体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种植者应当在把握农作物特点的基础上,科学选择高效的防治技术手段,制定科学完善的防治方案,将生物手段和人工手段相结合,努力将病虫害发生概率控制在最低范围,以实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民众的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农作物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