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的现状问题与构建策略

2024-04-24 07:44宿强唐莉晋心怡许文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宿强?唐莉?晋心怡?许文爽

摘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是发展小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中仍存在合作意识缺乏、合作目标分散和合作方式不当等问题,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基于此,家校双方应当树立合作意识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明确教育目标以达成心理健康教育共识、探索合作模式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通过以上策略有效整合家校双方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性互动的家校共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8-0059-04

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每位教育者的重任。

2023 年 10 月 10 日,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指出,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直接接触,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环境,二者协同培育可以全方位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强调要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也指出,要“协同家校共育,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路径,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家校双方需要根据心理健康协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合作策略,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的构建。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家校双方建立和谐平等的家校关系,共同守护孩子的心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可以整合双方教育资源,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扩大心理干预体系,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方面,生态系统理论指出,个体的发展会受到周围环境的交互影响,包括四个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家庭和学校是个体直接接触也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各微观系统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彼此相互作用,构成了中间系统 。

从该层面来看,家校双方构建积极的联系可以促进孩子发展最优化,而非积极的联系则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来看,家校协作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

从教育资源来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对孩子更为了解,但缺乏教育的专业性,教育时间也不充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学生众多,难以准确“因材施教”。因此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全员育人。

從教育过程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发展全程,而学校只是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小学生而言,家庭依旧是接触最多的地方。因此,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可以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全过程育人。

从教育干预来看,家庭环境塑造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数源于家庭内部。学校可以在校园问题上及时干预,对于家庭问题却鞭长莫及。这种情况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可以扩大心理干预体系,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全方面育人。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意识缺乏

在构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家校合作意识缺乏的现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仍属于学校的主要责任。

一方面,家长缺乏责任主体意识,往往把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学校,认为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责任参与其中。《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33.7% 的四年级班主任报告,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19.9% 的四年级班主任报告,超过一半的家长不能做到“配合学校和班级工作”。

另一方面,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如部分教师可能因指导家庭教育增加工作量和自身技能不足而对家校共育持消极态度。《报告》显示,33.1% 的四年级班主任报告自身工作任务重,没有精力,还有 7.8% 的班主任报告自身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种合作意识的缺乏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彼此割裂,不利于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家校合作目标分散

除缺乏合作意识外,家校双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目标和诉求也存在分歧,难以达成一致。

从教育主体来看,学校属于公共机构,着眼于全体学生,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发展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时,由于人力和资源有限,会重点关注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旨在解决问题、处理危机事件。而家庭是“私人领域”,着眼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目标更具个性化和多样性。

从教育内容来看,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多数学校希望学业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举。而很多家长目前仍片面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相较之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所忽视。如《报告》显示,52.1% 的四年级班主任称“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家长与老师沟通最多的内容也是“学习习惯”和“考试成绩”。

此外,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追求也有所差异。家校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育人目标,便不能凝聚育人合力,从而推动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校合作方式不当

在“家校共育”理念号召下,很多学校也开展了家校合作,但具体合作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

目前, 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呈现出“ 中心—边缘”结构,学校为中心,往往处于支配地位,而家庭在边缘,扮演从属角色。家长可能会因自身专业能力不足而无条件相信教师,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出现了单向灌输多于积极互动的局面,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不利于家校双方有效沟通。

另一方面,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合作也普遍存在合作方式单一的情况。

如今各种在线社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解决了沟通场合、时间的不足等问题,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捷途径,但这也会导致沟通方式的单一。如今线下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形式也单一,如家长会只是迎合政策对家长提出一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要求,有的家长甚至以工作繁忙推脱,收效甚微。只有当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双方才能真正重视并沟通。这种不当的合作方式会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的构建,无法达成真正有效的合作。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一)树立合作意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心理发展全程,不只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和学校作为最重要的两个系统,需要树立合作意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学校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主要负责在学校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发掘个体的优秀品质,提升心理素质,还负责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重点群体进行干预等。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形成影响,家庭教育是预防与干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可以与家长就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联动,实现双方信息共享,全过程护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明确教育目标,达成心理健康教育共识

教育目标一致有助于激发家校双方的价值认同,二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达到求同互补、协同耦合的状态。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的要求,家校双方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

针对家校双方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内容方面不一致的情况,双方应围绕共同目标调整自身不足,同时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互相助力。

对于学校而言,学校不仅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还应设计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从而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作用。

同时,学校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测并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提供贯穿前期预防、中期干预、后期处理全过程的心理服务。

此外,学校要积极发挥作为教育阵地的优势,为家长提供教育资源,弥补家长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制作心理知识科普微视频、心理知识微信推送等。

對家庭而言,家长要转变“唯成绩论”的教育观念,主动学习心理知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家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不同家庭在社会阶层、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往往不同,所涉足的其他社会共同体也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多重身份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和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探索合作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 确立平等合作地位

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的过程中,二者需确立平等的地位。

学校要与家长进行积极、平等的对话,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家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收集家长的意见和想要了解的内容,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经验,避免单向输出;家长要积极配合,协助学校发挥教育作用,要从促进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能片面坚持己见。

2. 挖掘多元合作方式

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在线社群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渠道和功能,家校双方应充分发挥社群优势,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的构建。在通过社群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充分利用多种线上功能,如充分利用视频会议、连麦问答等开展面对面线上交流,而不只是在微信群单向发消息;

其次,注重社群管理。社群数量不在多而在于精,太多反而适得其反,群内也要分工明确,设置管理员整理通知消息、回复答疑等;

最后,评估社群数据。可通过后台查看成员活跃情况,了解家长普遍存在的疑问、满意度等。

另一方面,仅靠线上社群无法达到真正的家校信息互通,也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可开设线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等,让家长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家访活动,走入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沟通,促进互相了解。

3. 组织沙龙交流经验

以往家校共育的活动多表现为学校主导,家长被动参与,这样不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家长沙龙”是一种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建立在家校双方相互支持、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目前受到很多教育者的重视。

“家长沙龙”每期围绕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开展,家长可依托沙龙收获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过讨论解决教育困惑;教师可以借助沙龙对教育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识别家庭教育和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通过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家长沙龙”活动,家校双方可以充分落实“教在学校,育在家庭”的教育理念。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整个社会中,倘若家庭没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则不管老师付出多大努力,教育学生都得不到完美效果,学生在学校中所反映的一切问题,都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反映,学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大都能在家庭中找到根源。”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接受最早也持续最久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影响孩子的成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同体,家校协同共育,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索促进家校有效合作的策略,我们希望“家”和“校”的共同体能产生“1+1>2”的效果,希望学生在充满“爱”的家庭和校园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教体艺20231号)[J]. 教育科学论坛,2023(18):3-6.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 www. moe. gov. cn,2012-12-11.

[3]高小敏. “民转公”幼儿园家园共育困境及对策的个案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2.

[4]苗国晶. 家校共育,帮助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J]. 天津教育,2022(6):4-6.

[5]《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J]. 教育学报,2018,14(5):101.

[6]靳洁蓉. 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甘肃教育研究,2023(9):17-20.

[7]彭敏,黄莹. 家校社协同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审视与纾解路径——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J/OL]. 当代教育论坛:1-9[2023-10-21].

[8]向玉琼. “中心—边缘”结构下政策过程的线性思维[J]. 党政研究,2017(6):99-107.

[9]楊淑清,张秀梅.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9-12.

[10]柴旭芬,肖方仁. 社会互赖理论视角下家校合作共同体构建研究[J]. 教育参考,2022(2):30-34.

[11]崔寅. 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家校共育的实施路径[J]. 当代家庭教育,2023(12):33-35.

[12]陈林. 以社群优势增强家校合作效能[J]. 江苏教育,2023(36):73-75.

[13]王林娜. 家长沙龙在小学家校共育教育模式中的构建研究[J]. 新教育,2022(29):76-78.

编辑 / 张国宪 终校 / 高 珺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