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法的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

2024-04-24 08:22杜晓慧邹润清
辽宁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熵权法科技人才

杜晓慧 邹润清

〔内容提要〕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引领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科技创新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论文结合辽宁省科技人才的现状,从科技人才规模、投入、效能和环境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基于2021年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的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基于评价结论,从人才规模、资金投入、产出效能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文章的研究为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科技人才;人才竞争力;熵权法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辽宁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新突破行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发达省市相比,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水平仍处于较低位置,科技人才规模和人才产出力均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质效,不利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创建。科技人才竞争力是指科技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环境因素等形成的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往学者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科技人才竞争力水平评价的研究,但是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未没有统一的标准,且缺乏针对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研究的文献。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辽宁省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辽宁省人才竞争力的基本特点及全国排名状况。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客观的熵权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的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排序,明确辽宁省的人才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提升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为辽宁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二、辽宁省科技人才现状分析

(一)科技人才总量与密度

辽宁省2017—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科技人才总量持续增长。2021年科学研究與试验发展(R&D)人员总量为18.95万人,位列全国第15位;R&D人员较上年增长10.6%;辽宁省2022年R&D人员全时当量为11.65万人年,较上年增长4.09%,增速相对较慢。2021年科技人才密度为53.20人年,较上年增长2.09人年。

(二)科技人才分布结构

辽宁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优化。基础研究人员占R&D人员的比重不断增加,基础研究R&D人员占比从2017年的12.3%上升至2021年的12.8%;应用研究占比从18.08%上升至16.87%。试验发展人员占比均保持在65%以上。科技人才队伍的性别比例总体变化不大。2021年辽宁省R&D人员共有18.95万人,其中女性有5.46万人,占比28.8%,比2017年下降约0.5个百分点,说明女性科技人员数量一直没有明显的增加。科技人才学历结构层次不断优化。R&D人员具有本科、硕士及博士的比例5年间分别提高了27.4%、8.8%及53.06%。

(三)科技人才产出现状

辽宁省科技人才效能有所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辽宁省专利申请数23078件;专利授权数80191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78.6亿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90.37%。

辽宁省科技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东北三省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广东、江苏、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仍有较大差距。

三、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已有研究对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定义,结合辽宁省科技人才的实际情况,在一级指标科技人才竞争力下设科技人才规模、投入、效能、环境四个二级指标,在四个二级指标下,又较为系统地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评价科技人才竞争力指标。(见表1)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于科技人才的相关统计数据具有滞后性,本文选取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项指标数据。文中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2》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2》,其中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2022》,高新技术企业数的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熵权法求权重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熵权法计算的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如表2所示,对于一级指标,由上述方法求得科技人才规模竞争力的权重为0.13,科技人才投入竞争力的权重为0.25,科技人才效能竞争力的权重为0.34,科技人才环境竞争力的权重为0.28,则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名依次为科技人才效能竞争力、科技人才环境竞争力、科技人才投入竞争力、科技人才规模竞争力。同理,可以计算出三级指标权重并排序。

四、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根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的指标数据,可以得到其科技人才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排名,如表2所示:

由表3可知,辽宁省2021年科技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为0.1575,排名第18位,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与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等排在前列的省市差距较大。而且根据笔者对2017—2021年数据的统计分析,辽宁省5年的科技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是18、18、17、16、18,排名整体上无太大变化,说明辽宁省在科技人才方面的政策实施效果欠佳,没有真正起到提升科技人才综合实力的作用。科技人才规模、投入、效能和环境竞争力四项指标排名都较低(见表4),可以看出,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较低。

其中,排名最低的是环境竞争力,这项指标主要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通高等学校数,住宅商品房均价、城镇登记失业率、高新技术企业数等5项子指标。主要问题在于城镇登记失业率,仅有0.0047分,排名全国第30位,根据原始数据显示,2021年辽宁省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3%,仅低于贵州省的4.5%。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失衡的重要指标,失业率高会降低一个地区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会提高本地人才的流失率。根据已有研究分析辽宁省失业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导致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采取裁员措施,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的现象加重;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下降;失业占比高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行业就业门槛低,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大;低学历失业群体再就业难度大。

五、提升辽宁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保证人才供给

引进一名科技创新领军人物,通常能够带来一个高质量的创新团队,并培养一批后备科技人才,在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的同时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将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提升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形成人才集聚优势。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提升辽宁各地市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政府应积极带头举办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广泛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到辽宁就业。此外,应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多渠道引进优质科技人才资源,可通过海外招聘等形式引进海外精英高层次人才、领军型科技人才和团队、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等,加强人才储备。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是提升辽宁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水平,保证人才供给的重要举措,应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与辽宁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研布局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设立青年人才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具备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增强其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此外,应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优秀学科建设,充分发揮高校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辽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不断调整学科设置,培养一批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增加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科技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衡量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科技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政府应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人才的技术研发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生产运用。建立科技人才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对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资金投入比例进行合理分配,着重提高对优秀青年人才科技创新创业的资助力度,可运用大数据平台对辽宁科技创新项目计划进行分析,并设立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改善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条件,着力提升辽宁省科技人才资金投入的竞争力水平。

要保证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重点投入符合辽宁发展规划及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科研项目,使科研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此外,应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逐步拓宽科研资金投入渠道,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资金投入,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科技人才发展与建设、提升辽宁科技创新能力的氛围,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能够弥补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不足,同时发挥企业作为提升科技人才竞争力水平的主体作用,形成多元化、高效率的资金投入格局。

(三)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对推动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产出具有重要作用,逐步构建以科技人才的创新价值、创新质量和创新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着重考察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和经济、社会效益。切实推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善以往简单量化科技人才科研产出的评价标准,避免评价标准统一化现象,根据人才的工作性质和岗位差异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分类评价,同时避免人才评价的短期化倾向,为科技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时间。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人才的活力,促使科技创新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之中。在对科技人才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调动人才科研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应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的新型薪酬体系,同时兼顾内部公平性,建立健全分配激励机制。企业可以通过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方式打造人才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薪资待遇,使得科技人才得到与自身价值相匹配的增值和回报,进而增强其组织归属感。此外,应采用全面而灵活的激励方式对科技人才进行激励,不仅要实行物质激励,更要注重对人才的精神激励以及在情感上的投资,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四)优化科技人才生态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

人才生态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总和。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对于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形成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地方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比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层面推进营商环境体系建设,有效吸引企业项目入驻;设立科技攻关财政专项资金,积极推行“揭榜挂帅机制”。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争取吸引更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辽宁,统筹推进科技基础信息建设,发挥各类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大力培育科技企业群体,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科技人才提供多元化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平台,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加速推进“退、减、缓”税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发挥高校和企业主体作用,定期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政府监督就业创业政策的精准落实,通过社会保险费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及环境,全方位提升就业质量,以降低失业率,增强环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熵权法科技人才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及对策
大学周边健身房满意度调查报告
基于熵权法的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及其应用
基于熵权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