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经济理论体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2024-04-24 06:44廉秋怡
辽宁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廉秋怡

〔内容提要〕绿色经济是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既要坚持“经济要绿色”,又要强调“环境促进经济”。绿色经济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在实践中,要求社会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在新发展阶段,坚持绿色经济理论体系,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到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完善绿色低碳市场制度,做好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保障,培养发展绿色经济的全民共识等。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论内涵;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绿色经济理论体系在新发展阶段的理论内涵

绿色经济是一种以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环境友好型经济,通过在经济、社会与环境间探索一种平衡,以达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之路。具体来说,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要绿色”,也就是说,经济活动要按照“经济—自然”的原则来进行,遵循物质发展客观规律,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使经济发展带有“绿色底色”;二是强调“环境促进经济”,发掘环境友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认识到经济价值中蕴藏着深厚的生态因素,又要重视环境中蕴含的经济价值,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目的。

(一)绿色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19世纪,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矛盾还不及当今社会紧张,但他们基于当时社会发展情况,犀利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阐明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生存,因此人类应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有节制,不能肆意妄为,否则,大自然就会对人类进行报复。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曾指出,如果我们肆意妄为地对大自然进行挑衅,自然界终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之前取得的好处,会被最终的后果消除掉。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唯利是图,只顾眼前利益,资源环境必然会成为牺牲品,同时指出解决资源环境危机的最终途径只能是变革生产方式,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克服资源环境危机。

(二)绿色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延续,其形成过程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改革。”2004年,习近平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时,提出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2005年8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项总布局中,并提出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根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决定了发展的成色。

2.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

绿色理论的先进之处在于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实质上就是绿色生产力。大自然系统会产生出强大的生产能力,即绿色生产力,它既会对第一、二产业有促进作用,也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光明前景。历史经验证明,要兼顾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态文明建设红线,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是行不通的。因此,绿色经济应把自然环境融入经济发展的内部要素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贯彻“金山银山”这一思想,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统筹规划发展。学习“两山”思想,有必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深刻的思考:一是坚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兼容论”,在发展理念上,既坚持经济增长,又注重环境保护;二是坚守“绿水青山”这条红线,也就是所谓的“底线”,在发展和环境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有“生态红线”的底线思想;三是明确“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突出“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的价值,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底线,在生态保护红线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侧重于经济增长,而绿色经济的本质在于推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和谐共生,在环境承载可接受条件下,统筹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

(三)绿色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

1.轉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经济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在经济建设中,更加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社会带来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按照绿色经济理论体系指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在资源配置上做出调整,更要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做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以创新为驱动力,不只是做能源的加减法,要真正地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模式,以创新型发展模式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2.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因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随着人类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资源被无限度地开发利用,而资源使用过后就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废品。资源越用越少,废品越用越多,在生产链条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废品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从技术角度来说,如果不计算转化成本的话,几乎所有类别的废品都有可能实现再回收利用。所以,为了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一方面要集约利用现有资源,利用科技创新,减少资源使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上将资源的价值用到极致,另一方面要树立循环利用资源的资源观,使用过的资源再次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3.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要求生产者从“开源节流”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求生产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运用科技手段,改进生产工艺,以少投入、低消耗、高利用率、高回收率的集约式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在社会生产分工中,要求生产者调整生产方向,向绿色产业转型,在源头上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逐步占据更大份额。

4.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绿色消费的践行者、推动者。生活方式绿色化,是将保护环境,集约利用资源的思想真正融入生活中,让公众在生活方式,包括出行等生活方方面面进行消费选择时,真正将绿色思想贯穿其中,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智慧选择,摒弃因生活习惯、消费成本等因素左右的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在消费端形成完整的闭环,社会公众应树立有牢固的环保意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绿色化选择,包括对于生活垃圾采取回收和绿色化处理等。

二、发展绿色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必要性

1.发展绿色经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后,由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而造成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全球气候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面对全球性的生物物种加速消亡、资源枯竭、极端气候频发等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突破资源和环境问题瓶颈。

2.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在全球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问题制约的今天,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能够在改善环境的大背景下,创造出更多的工作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有效途径。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一项“绿色经济计划”,旨在促进世界各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此后的十几年间,世界各国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投资向绿色产业倾斜。在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20个国家元首承诺将绿色能源研究经费增加一倍。2022年美国颁布了《通胀削减法案》,推出了高达3690亿美元的“绿色补贴”及相关激励措施,补贴重点用在电动汽车电池及其他绿色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上;2023年2月,欧盟出台“绿色新政工业计划”,鼓励资金流向欧盟绿色产业。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的浪潮下,应抓住绿色发展时机,在国际舞台上保有充足的话语权,持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坚持绿色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持以持续满足人民对美丽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理论落脚点和实践起点。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全面改革,它打破了原有的發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深刻地把握了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转变的必然趋势,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在。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强调了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决贯彻绿色发展观念,加速实现经济的绿色化转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在新发展阶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地意识到,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各相关部门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确立自然价值以及自然资本、自然生态价值,转变发展思路,促进自然资本的增值。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绝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在经济发展模式上,要逐步以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以低碳技术替代陈旧的高碳技术,重视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投入。要以绿色技术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在全社会积极推进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再循环,使能源消耗降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加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

推进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的支持,应加强绿色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双碳”目标,重点在于解决能源低碳化,推进无碳排放技术创新及二氧化碳中和技术,应立足科技前沿,开展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技术示范工程,促进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及应用的主体在企业,应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鼓励企业一方面创新绿色科技,主动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切实促进绿色生产的发展。应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扶持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组建“绿色科技创新联盟”,实施联合攻关。应建立健全技术评估和交易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充分利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的引导资金,对“绿色技术”的重点转化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推进“第一套”重大技术设备的示范与推广,推进“绿色、低碳”新技术的规模化、产业化。要完善绿色科技创新环境,完善我国的绿色科技知识产权体系,加强国际间的绿色技术交流与合作。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高校加速相关专业建设,为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3.完善绿色低碳市场制度

市场配置是最有效的配置形式,通过市场之手,可以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中。所以,在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自然资源有偿利用机制。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与服务系统,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要不断拓宽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范围,不断压缩出让的土地资源。根据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市场化分配,建立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的市场供给机制。要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实行年度控制,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要尽快实现自然资源的统一和登记,并建立和完善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机制。加强水利水电产权制度建设,加快水利水电产权的确权,建立水资源有偿利用机制。推动水权市场化交易,促进水权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进程。要健全碳价体系,强化碳排放权交易、能源交易、电力交易的衔接与协调。

4.培养发展绿色经济的全民共识

需要促进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宣传,推动绿色、低碳的基本素养在社会群体里成为共识,促进社会大众的绿色消费实践大众化。在社会面推广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在公众绿色思想的宣传工作上起到主导作用,企业也同样是重要力量,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在宣传推广方面责无旁贷,社会公众是落实推进的主力军、生力军。要督促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通过一系列手段监督企业严格遵守新节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理念,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学校、社区、旅游、商场、建筑,鼓励有条件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率先进行试点,走在前列。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培育新的城市社区、农村的文明风尚。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保护公众的环保权益,形成绿色转型的良好社会风气。没有社会公众的认可,没有公众发自内心的赞同,绿色发展的社会化就如同纸上谈兵,只有多方共同创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形成崇尚绿色的社会发展氛围,传播绿色生态正能量。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中心(辽宁省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