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积累学生学习经验的重要载体

2024-04-24 16:53虞萍
新教育·科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经验数学活动小学数学

虞萍

【摘要】活动是智慧的根源,是学生的数学经验建构的方式,也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的重要载体。已有的经验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原点,感受体验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内核,回顾反思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内核,综合应用是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向。数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进阶最为重要的保障,能促进学生内在学习潜质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学习经验;重要载体

活动是学生学习经验、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石。活动不仅指外在的操作性活动,更指内在的思维性活动、想象性活动。活动有两个基本性的特征,一是“动”,即手动、体动、脑动,二是“活”,即数学活动具有开放性、發展性、生成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调查、猜想、操作、验证、计算、推理、概括等多样化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一般来说,数学活动同样要求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是“数学性”,其二是“活动性”。“数学性”要求学生的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味”,能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想象;“活动性”要求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有助于学生生命力量的解放与舒展,要求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

一、已有经验:数学活动的“原点”

学生的数学活动总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展开数学活动的基点、原点。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关键是唤醒、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只有对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数学活动获得的经验才能有效地纳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学生的数学活动新经验才能对接已有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断丰富、扩大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学生数学经验不断生长的过程。

比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必须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试商”,从而唤醒、激活学生的“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出示试商不能“一步到位”的一些题目,引导学生“试商”,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调商”的内在心理需求。在这里,教师重点要启发学生思考:调大还是调小?为什么要这样调商?如此,引导学生经历“调商”的过程,让学生深入感受、体验“调商”的过程,掌握“调商”的方法、洞察“调商”的规律。学生在计算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如果“除数”用“四舍法”取值试商,那么“商”就有可能偏大,必须“调小”;如果“除数”用“五入法”取值试商,那么“商”就有可能偏小,必须“调大”。通过激活、唤醒学生的“试商”经验,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调商”的规律,让“调商”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试商”的经验对接,从而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体化的“试商—调商”知识结构。

二、感受体验:数学活动的“内核”

数学活动,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为了丰富经验,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经验是一种结构化的心理图式。如何让学生获得优质化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生的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体验。感受、体验不同于经历,经历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感受、体验是学生在经历过程中的一种心灵触动、一种悟性的觉醒。而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体验,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数学活动应当成为学生具身性认知活动。

为了深化学生的活动感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让学生获得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多维体验。可以这样说,对数学知识的感受、体验维度越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才能越为丰富、越为深刻。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全身心对学习对象的全面“占有”。同时,借助于数学活动,能将抽象化的数学学科知识直观、形象、具体地演绎、展示。如教学“秒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深刻的“1秒”“几秒”“几十秒”等的时长的表象,笔者设计研发了以下几个活动:一是“1秒”的体验活动,如让学生精心聆听钟表的“滴答”声;如让学生观看火箭发射视频的倒计时,跟着一起数;如让学生用手打节拍,等等。二是“几秒”的体验活动,如让学生进行“30秒”“60秒”的踢毽子活动;如让学生进行“30秒”“60秒”的数数活动;如让学生展开“30秒”“60秒”的脉搏跳动测试活动;如让学生闭眼,静心感受、体验“30秒”“60秒”的时长,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学生能建立“1秒”“几秒”“几十秒”等的时长的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的表象。这样的丰富性、多样性表象积累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感受、体验的过程。当学生充分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他们就能牢固地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三、回顾反思:数学活动的“关键”

在引导学生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向前”经历,而且要引导学生“向后”回顾、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是为了更好地“经历”。“反思”不是简单地“复盘”,而是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要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反思中获得升华。“反思”是一种“后思”,但这种“后思”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数学活动全过程。在活动的某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反思”;在活动之后,学生也可以“反思”。“反思”是提升学生数学活动品质、优化学生的数学活动样态的关键。

在反思中,学生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会积极总结失误的、失败的经验,积极推广成功的经验。正是通过反思,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能转变为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智慧。反思,不仅仅是个体性的,同时也是学生群体性的。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磋商、总结。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之后,笔者追问: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如果不沿着高剪开会怎样呢?如此,学生就会对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操作点等进行“再思”“审视”。通过反思,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之所以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是因为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必须产生直角,否则斜着剪开的话,平行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等等。有了这样的一种对“具体操作”的战术式认知,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时,就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将三角形、梯形等转化成长方形怎么办?要将三角形、梯形等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应该怎么办?要将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应该怎么办?等等。正是借助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反思,能生成学生的数学直观、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数学学习的技能、技巧,积累一些方法、思想等。

四、综合应用:数学活动的“指向”

学生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建构数学知识,同时还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这里的“数学应用”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纸笔演算”,而有着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内涵、外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融入、渗透、嵌入到数学应用中去。当然,相对于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应用也是一种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应用素养,是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优劣的重要标识。在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策略感悟、思想方法感悟等会进一步增强。综合应用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实践点”,是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向点”。比如教学“认识比”(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笔者就设计研发了系列性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测量不同大小的国旗的长、宽,并引导学生计算国旗的长宽之比,让学生认识到国旗的长宽之比是2:3,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寻,去寻找国旗的长宽之比为2:3的国家还有哪些;比如引导学生测量树叶的长、宽并计算长宽之比,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种树叶的长宽之比是相等的,形状相似的树叶的长宽之比是接近的;引导学生测量图片上的事物的相关长度,进而引导学生认识“黄金比”等。在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事物中蕴含着的“比”的神奇、美妙。通过数学综合实践应用,让学生的数学经验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如此,学生会带着数学的眼光观照生活,用数学的大脑去考量世界。

综合应用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经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识。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数学活动的特性、特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链接经验、感受体验、回顾反思、综合应用不仅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四個阶段。作为教师,要不断地通过数学活动对学生的经验进行改造、重组,以便不断丰富、深化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数学活动的特性、特质,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竺仕芬,林永伟.“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2008(05).

[2]费岭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12).

猜你喜欢
学习经验数学活动小学数学
关注学生经验 优化阅读教学
他山之石 怎样攻玉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