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024-04-24 09:15李金英
新教育·科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意义小学数学

李金英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教育模式的改革在近年来得到了有序的推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生活化的要求日益显著,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由此凸显。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生活化的概念并不是简单地使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更不是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僵硬地捆绑在一起,教师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力求实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有机整合,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民的教育需求,亟需改革。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进而有利于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学生活化的转变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都是一项有利无害之举。其次,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小学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领会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之下能够主动地探索数学,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能够站在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再次,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生活化往往意味着由晦涩难懂向通俗易懂的转变,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自然要求教师对专业性强的数学语言进行通俗解释,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语言,进而掌握对数学语言的灵活运用。通過这种方式,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得到了强化,增进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学生记忆的效率也有了提高。最后,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延伸到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这是由于生活化后的数学知识更直观、更生动,更有利于学生融入情景、理解问题,促进学生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自然、有机地生活化,并且避免教学僵化,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1]。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作为教师,应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接触、学习、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充分熟悉教材,做好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衔接。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到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明确教学目标,进而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与之贴合的素材,从而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师在课堂上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就像掌舵的舵手,只有舵手做到心中有数,船只才不会迷航。教师只有完全、透彻地掌握教材内容,设立合理且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才能选取恰当、贴合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实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课本内容的高效整合,进而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2.认真挑选生活化素材,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在挑选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即为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这一点,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非常鲜明,这便在无形中对教师的素材选择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纵然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数学的踪迹,但并非所有细节都可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辨别、挑选的能力,而不能做“大锅饭”,将所有素材杂乱地综合到一起,如此不但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反而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所以,教师应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其特殊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尽力避免教师视角的局限性,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素材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素材的实际应用性能。与此同时,基于对生活素材的恰当选择,教师还应该对其数学化转变。生活素材的产生并非以教学为直接目的,其中必然蕴含非教学因素,教师应将其创造性转化。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将挑选好的生活素材进行非数学因素的剔除,保留并增强其中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其进行数学化再加工,使其贴合小学生的兴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2]。

结合以上所述,有效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重点之一即实现学生自身生活体会与课本、课标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双向联动。生活素材的选取必须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也不能被其约束。作为教师,也要注重知识与现代生活、科技发展、时代特色的有机结合。若想实现这一点,需注意教学时间、空间的延伸,即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而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地点也要具备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并积极尝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应注意学习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建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数学作为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教学实践不免略显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小意味着学习的能动性较差,注意力集中较为困难。在此情况下,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愈发显著。而想要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变得生动,重中之重在于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当教师在教授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时,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往往能够使得教学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测量”这一章节,一开始,学生很难对测量单位“米”“厘米”“毫米”有确切的理解,此类概念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有些过于抽象,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知困难。于是,教师即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物品入手,作为课程导入,课本即为一个很好的实例。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对课本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厘米”“毫米”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后续的教学开展便会有更高的效率。而“米”的概念,则可以从教室的长、宽、高或操场跑道的长度为范例来引入,同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知识、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与生活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越紧密,学生学习的热情越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小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存在着对知识价值的衡量标准,当学生发现数学广泛而强大的应用性时,其学习动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数学学科可以理解为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高度抽象概括和总结。尤其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并非将理论与逻辑置于首位,而是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也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黄金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这一特点[3]。

2.增加动手实践环节在课堂内容中所占的比重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够适应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并不符合新课标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方向。首先要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引导,而非主导。在此前提下,增加学生实践环节的比重有着重要意义。想要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其充分掌握知识点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得到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全面发展。

3.注重课堂氛围的调节

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这是小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师需要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开放活跃的气氛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敢于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思维的活跃性直接关系到数学思维的培养,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给予格外的重视。调动课堂气氛的方法各式各样,如提问、小组讨论、游戏等,而结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课堂氛围的方法被越来越多教师所接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PPT文稿中插入适当的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来展示知识点,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教师在讲授“条形统计图”这一章时,可以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图片,来加深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在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章时,可以插入适当的视频作为课程导入。所以,在现代的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充分掌握,这便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相长,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丰富课堂形式,更好地教书育人。

4.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小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使课堂的纪律性降低。除了教师充分发挥调节课堂氛围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学生对课堂、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端正自身的态度。这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小学数学生活化对于数学素养的培养意义斐然。所谓数学素养,重点在于培养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抽象概括、分析,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求解。学生、教师都应明确,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使生活更便利的工具。比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小數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个章节,教师可以通过举用实际生活中货币的元、角、分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小学数学教学眼界应当放宽,教师应意识到此举之意义不仅在于一时的教学效果提升,更在于打牢学生一生的学习基础。数学学科本身的难度众所周知,很多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当数学学科教学的难度提升时,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是排斥对数学的学习。可见,在小学时期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今后长久的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

5.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教师需要根据所学内容,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这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例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章节的学习完成后,可根据教材布置制作活动日历的作业。此类作业既有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完成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过程中,不但对知识做到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学习。

6.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灌输这一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小学数学的工具性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应用所学知识,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时间相关的章节学习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问题:你放学回到家通常是几点几分?你完成作业通常需要几个小时?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加深时间观念,从而培养合理安排自己课后时间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板块,也是跳出应试教育成规的关键所在。一类知识,只有贴近生活、做到为实践服务,才算是实现了其全部的价值与意义。尤其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目前的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和人民对基础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会日益加深,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指引了改进的方向,实践也证明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为大势所趋。作为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同时要承担起培养素质教育人才的责任,务必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警惕教学实践的片面化、绝对化,拒绝“填鸭式教育”,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科学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时代元素,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环境,鼓励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并利用所学解决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并领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使学生爱学数学并能够从中受益。“生活”与“课本”绝非对立关系,只有将两者实现有机结合、对立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参考文献】

[1]薛祖佳.生活场景 数学体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J].理科爱好者,2023(02).

[2]肖秋菊.生活化教学 互动化课堂—基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3(06).

[3]沈凤飞.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3(05).

[4]努尔比耶·艾散.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的几点思考[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696-698.

猜你喜欢
生活化意义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之意义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