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游戏助力幼儿表现力的实践探索

2024-04-24 09:15杨虹
新教育·科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表现力幼儿教育

杨虹

【摘要】戏剧游戏是包含美术、音乐、文学、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师从整合戏剧资源、创设戏剧游戏情境、搜集戏剧游戏材料、延伸戏剧游戏训练的角度展开思考,将戏剧游戏内容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造更多表现契机,对提升幼儿表现兴趣、强化幼儿表现体验、增强幼儿表现能力、提高幼儿表现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戏剧游戏;幼儿教育;表现力

幼儿具有好胜心重、表现欲望强的年龄特点,为戏剧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教师切合幼儿的兴趣取向、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借助戏剧游戏实践活动,为幼儿搭建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表现平台,引导幼儿结合生活认知基础,深入体验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表现欲,充分调动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整合戏剧游戏资源,创造幼儿表现契机

大多戏剧游戏资源是隐性的,需要教师的开发和整合。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筛选绘本和动画片资源,从中挖掘戏剧游戏资源,创造更多表现机会,为幼儿展现自我提供有利条件。

1.搜集绘本信息

精彩的故事、图文兼备的绘本是适合幼儿阅读的教学资源,教师结合绘本故事的主线,选择合适切入点,创意设计戏剧游戏活动,为幼儿表现提供更多选项。在绘本资源的筛选时,教师立足幼儿的理解能力,选取故事情节简单、篇幅较短的绘本,借助较易理解的故事内容,促使幼儿快速产生情感共鸣。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丰富“过家家”经验积累,教师以模仿和分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激发其主动表现的热情,指导幼儿在感悟故事内涵的基础上提升表现力。

幼儿有丰富阅读绘本的经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猜猜我有多爱你》《巧克力爷爷和糖奶奶》《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等生动的图文绘本和《丑小鸭》《灰姑娘》《三只小猪》等童话故事都是适合幼儿设计创意戏剧游戏活动的素材资源。如《14只老鼠种南瓜》的内容整合,教师设计的戏剧游戏活动以模仿、扮演为主,组织幼儿对照绘本中的场景变化,模仿小老鼠除草、松土、种南瓜子、铺干草、赶虫子等操作,以及全家收南瓜的动作内容。南瓜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场景变换和小老鼠们的应对方法,为幼儿动作模仿起到模板作用。教师组织十四个幼儿扮演十四个老鼠,以绘本中各角色的台词和动作表现,探索相应角色的性格,自由发挥创编符合角色性格的台词、动作、表情,有效强化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感认知,让幼儿体验辛苦耕作后获得丰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促使幼儿明白绘本所表达的内涵:孩子的独立来自于父母的信任和“放手”。

2.融入动画资源

动画片运用丰富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和艳丽色彩的大胆碰撞,能够紧抓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带来多种感官冲击。教师结合动画的特点,选取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进行艺术再加工,为其赋予戏剧游戏活动角色,拉进幼儿与戏剧游戏的距离。在戏剧游戏内容创编时,教师做好学情调研,从幼儿正在观看的动画入手,设计故事情节完整的戏剧游戏,促使幼儿调动已有认知,提升活动调度效果。

动画资源丰富,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有一定差别,教师组织幼儿通过画面具的方式为自己定义角色,并将画同一动画片中动画形象的幼儿分为一组,布设创编任务,要求每组幼儿以原动画片赋予角色的能力为基础,创新设计动画情节进行演绎。幼儿有模仿动画形象的经历,对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有探索欲望,能够快速融入创编活动中。为了让动画素材兼具教育意义,教师对其进行深加工,使幼儿在活动感知中收获更多。例如,围绕用火、用电安全主题的教育课题,教师从《超级飞侠》动画片中截取有关公园着火,乐迪灭火救下小猫的视频片段,为幼儿展示不安全用火的危险性,以及如何杜绝这些危险的发生,以此为切入点,融入戏剧游戏活动设计,让幼儿进行片段模仿,能够加深幼儿记忆,内化安全用电用火的相关知识。教師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幼儿锻炼了表现力,又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成效。

二、创设戏剧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表现兴趣

在戏剧游戏活动开展时,教师摒弃传统游戏活动的单一性,创新设计活动方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直观、趣味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推出更多形式的戏剧游戏活动,营造戏剧游戏学习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营造故事氛围

戏剧游戏活动是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在故事情境中渗透戏剧游戏活动内容,能够提升幼儿探索故事的欲望,提高幼儿活动参与效度。幼儿的学习心理、认知水平、表现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其在完整故事线中找到表现切入点,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在故事素材选择时,以情节简单、主线清晰的故事为主,并适当融入趣味性元素,营造轻松、生动的故事表现学习氛围。

在“好饿的毛毛虫”的创意戏剧游戏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不抵触毛毛虫,教师以“毛毛吃饭”为线索,将毛毛虫总是很饿的状态融入故事情境中。教师采用毛毛虫自述的口吻讲述每天的生活状态:“我是一只毛毛虫,周一吃了一个苹果,好饿好饿;周二吃了两个梨,好饿好饿;周三吃了三个李子,好饿好饿;周四吃了四个草莓,好饿好饿;周五吃了五个橘子,好饿好饿;周六吃了蛋糕、甜筒、黄瓜、奶酪、火腿、西瓜,肚子好痛好痛;周日吃了绿叶子,好饱好饱。”教师引导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毛毛虫吃的东西太杂,导致肚子痛,树叶才是适合毛毛虫的食物,明白吃东西要定时定量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2.组织游戏活动

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推广,依托游戏活动为教学载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合作、探索、实践、反思等操作,已成为主流教育模式。戏剧游戏活动带有明显的游戏属性,教师在游戏情境创设时,规划清晰的游戏程序和游戏规则,辅助幼儿有序参与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思维的活跃性被激发,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在维护好活动秩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创编戏剧游戏活动内容,锻炼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幼儿表现力的成长,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动作模仿,教师依托故事情境融入更多活动内容,深入推进活动进度,启动其学习思维。教师适时投入“大卫不可以”的游戏,大卫踩凳子爬高、不讲究卫生、看动画片忘记睡觉、不收拾玩具、玩球打碎花瓶,从而被妈妈罚面壁思过。在游戏情境中,教师鼓励幼儿回忆自己是否有“不可以”的经历,并演绎出来。幼儿不缺乏被训的经历,纷纷主动表现做错事的情境。有的幼儿表演将勺子咬在嘴里弹的样子;有的幼儿表演光着脚在地上踩完,又上床踩的样子;有的幼儿表演抢弟弟、妹妹零食的样子;有的幼儿表演将卫生纸打湿满浴室甩的样子……开放性的游戏活动设计,使幼儿将曾经发生和想象妈妈不能接受的情境展现,教师适时引导幼儿讨论、总结,这些行为是否正确,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有效满足幼儿表现欲的同时,提升其行为认知。

三、搜集戏剧游戏材料,强化幼儿表现体验

教师加强对接生活材料、吸纳网络素材等教学资源的整合,让幼儿获得更多情感表达的机会,帮助幼儿更完整的表达,引导幼儿积累表现经验,促进幼儿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对接生活材料

不同游戏活动内容需要用到不同的材料,教师不妨将幼儿纳入活动材料搜集队伍,创造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让幼儿在参与活动前期准备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实践体验。想让幼儿完成迁移性学习,教师需要把握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幼儿原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投放。教师将幼儿搜集的生活材料应用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物品中激活原有认知,从而完成迁移学习。

观察思考是表现经验积累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融入更多生活材料,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其特点、特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强化幼儿的观察体验,为幼儿表现力的成长做好铺垫。在小动物的模仿环节,对于兔子的模仿,幼儿基本都是将手比在头上蹦蹦跳跳;对于小猫的模仿,幼儿大多都是将双手五指张开在脸上比划,并发出“喵喵”的声音等。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教师适当带不同没有攻击性的小動物到课堂,鼓励幼儿近距离观察,思考它们除了我们印象中的表现,还有什么特点。在条件系统的情况下,教师适当布设观察家中宠物的学习任务,为幼儿创造更多观察机会,丰富幼儿对动物形象的认知,为幼儿更好的表现提供助力。

2.吸纳网络素材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戏剧游戏活动组织时,同样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搜集、整合更多契合幼儿兴趣爱好、认知深度、思维启发的信息化戏剧游戏材料。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助学作用,投放生动、有趣的信息材料,营造活跃、灵动的戏剧游戏活动氛围,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教师适当整合辅助理解的信息材料,引导幼儿建立新知认知基础,推动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教师结合幼儿对海绵宝宝的动画形象较为熟悉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展示动画《海绵宝宝》的视频片段,唤醒幼儿的观看记忆,并在黑板画一个长方形,邀请幼儿上台丰富这个长方形,每人画一笔,使其变成海绵宝宝的形象。幼儿积极响应,顺利完成添画任务,课堂学习气氛高涨。教师适时向幼儿传授表演方法,表现一个形象除了必要的道具、服饰之外,还需要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等,让幼儿通过参与画角色的实践,深化理解表现方法。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新知,教师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角色形象,要求幼儿进行模仿,角色素材不只是人物,也有动物、植物、物品等拟人化形象,扩大幼儿训练的范围。幼儿结合学习的新知,能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有效提升戏剧游戏活动的学习效率,强化其表现体验。

四、延伸戏剧游戏训练,提高幼儿表现能力

教师深潜幼儿群体,了解幼儿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积累状况,通过精选戏剧内容、创新游戏设计等方式,升级游戏形式,科学融入趣味性、挑战性、实践性活动内容,促使幼儿在丰富实践中实现表现能力的成长。

1.精选戏剧内容

戏剧游戏活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不是全部适合幼儿,教师需要进行有机筛选,围绕幼儿的理解能力、认知基础、兴趣爱好,筛选契合性更高的戏剧游戏活动内容,控制戏剧游戏的难度在幼儿能接受的范围内,避免幼儿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活动的成效。在游戏活动内容筛选时,教师注重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艺术感知贴近的活动内容,促使幼儿快速进入戏剧游戏活动核心。

幼儿进入活动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递进式深入学习活动。在“小鱼和小虾”的戏剧游戏活动中,活动的教学目标是丰富幼儿对水中生物的认知基础,让幼儿通过观察小鱼和小虾的生活形态,进行生动模仿,锻炼表现能力。教师在活动中准备两个玻璃鱼缸,分别装不同种类的小鱼和不同类别的小虾,要求幼儿近距离观察它们的动态,互相讨论交流观察成果,发掘其独特的特点。幼儿通过讨论分享观察成果,对小鱼和小虾的认知更加完整,激发其模仿兴趣。教师适时组织表现活动,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仿小鱼和小虾的形态,并对模仿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帮助和引导。幼儿对模仿水中动物活动形态比较感兴趣,能够纷纷响应,争相模仿小鱼和小虾的活动形态,将学习氛围推向高潮,并在主动模仿中,有效锻炼表现能力。

2.创新游戏设计

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更多戏剧游戏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戏剧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游戏形式选择时,教师以竞赛游戏、音乐游戏、区域游戏、扮演游戏等作为创新游戏设计的活动载体,探寻适合切入点,适当融入戏剧游戏活动内容,持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为了凸显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组织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促使幼儿建立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戏剧游戏活动的兴趣,教师创新游戏设计,结合游戏内容规划游戏场景、搜集游戏材料、搭建游戏平台,为幼儿表现提供基础条件。在“拔萝卜”的戏剧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准备几个萝卜形状的抱枕、几个废旧纸箱作为不同小动物的窝,并用纸板制作锄头、镰刀等农具,用彩纸制作几串辣椒、玉米装饰纸箱搭建的房屋,在周围教室墙壁张贴农家菜地海报,配合多媒体投影,营造气氛浓厚的农家小院。在直观场景的布设下,幼儿能够快速代入表演角色,自主制作头巾、汉衫、胡子等表演道具,使表演更加逼真,获得的表现经验更加丰富。教师在游戏辅助素材上进行深入探索,符合幼儿直观思维较强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激发幼儿内在潜力提供充足助推力,为幼儿各项能力成长奠定基础。

创意戏剧游戏是强化幼儿表现能力、协作能力、感知能力的有力抓手。教师对戏剧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有科学判断,优化教学方案设计,推出契合度高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直观、开放的各种教学情境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表现体验。幼儿能力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戏剧游戏活动组织时,以连贯性、持续性为原则,为其带来长久、广泛的锻炼机会,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瑞.浅谈大班创意戏剧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以创意戏剧活动“逍遥津之战”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2(34).

[2]韩子欣.用“戏剧游戏”打开幼儿“话匣子”[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05).

[3]方舒静.创意设计:让戏剧游戏助力幼儿表现力成长[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

猜你喜欢
表现力幼儿教育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