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4-04-24 09:15张迎春
新教育·科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合作能力幼儿教育教学实践

张迎春

【摘要】教师从创设合作情境、提供合作契机、传授合作方法、延伸合作训练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针对性推出互动性较强的合作活动,布设不同层次的合作任务,为幼儿的合作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合作能力;教学实践

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龄人玩耍的经验积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重,不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了提升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结合幼儿对互动性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的心理特点,适时推出具有合作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多互动机会,让幼儿在广泛的互动中积累合作经验。互动活动的适时开展,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机会,锻炼幼儿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

一、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合作活动资源丰富,教师具备学情调研意识,对幼儿的合作能力基础有理性判断,针对性筛选、整合合作活动内容,推出契合性更高的合作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合作活动情境中,积累合作经验,历练合作水平。

1.优化常规管理

幼儿园有相应的幼儿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教师围绕幼儿一日生活的学习、生活,展开对应活动设计,创造多重互动机会,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和平相处,并在课程游戏化建设时,组织更多互动性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经历与他人交流、配合、协作等锻炼,引导幼儿探索与不同人相处的方式。幼儿对游戏有特殊参与兴趣,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参与效度,提升训练效果。

教师在幼儿的常规管理中,适当渗透合作内容,有利于幼儿对合作概念的理解。如在生活自理方面,幼儿穿脱衣服时系扣子、拉拉链、系带子等操作,往往不能独立完成,如果有他人帮助,将大幅提升操作效率。幼儿的自理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无法独立完成许多事情,教师留意观察,引导其他幼儿主动参与帮助行动,让互助成为常态化行为。教师倡导幼儿互相帮助,肯定助人为乐的精神,对主动帮助别人的幼儿给予小红花贴纸奖励,幼儿的好胜心强,这样的奖励政策能够有效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幼儿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在学习方面,教师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便于参与互动性实践活动,布设小组合作任务。幼儿在小组内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只有通过小组协作才能完成合作任务,自然形成合作契机。

2.精选合作内容

幼儿的学习、生活都需要与他人互动,产生互动就是合作的契机,教师针对幼儿的活动实际,探寻适合的切入点,融入合作内容,组织幼儿参与多元化的合作互动,帮助幼儿建立遇到解决不了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和主动帮助他人的协作意识。教师在活动中适当加入竞赛属性,有利于促进幼儿主动合作的积极性,也容易激发合作问题的暴露,为探讨应对方法提供丰富素材支持。合作活动的资源丰富,教师不妨适当吸纳幼儿的建议,以提升合作活动的契合性。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筛选合作活动内容,适当组织带有竞赛性质的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合作的潜力。如运送乒乓球游戏,教师准备几双筷子和部分乒乓球,要求两人一组将乒乓球运送到三米外的另一个箱子,组内两人分别握住一双筷子的两头,乒乓球放在筷子上,运送完五个乒乓球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运送过程中,如果乒乓球掉地,幼儿需要从起点重新开始。幼儿对这样的互动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比赛。在这个运送过程中,每组两个需要互相配合,才能保证乒乓球不落地,有效锻炼幼儿之间的默契配合力。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分为五人一组,每人负责运送一个乒乓球,两人用筷子抬球换成一人用筷子夹球,接力完成乒乓球的运送,同样是用时最短一组获胜。

二、提供合作契机,培养幼儿互助意识

幼儿对互动性活动有不同期待。教师紧抓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课程游戏化建设,创造更多互动情境,组织多样化合作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合作实践机会,让更多幼儿顺利进入合作实践,强化幼儿合作体验。

1.创设互动情境

部分幼儿性格腼腆,即便有合作的意愿,但羞于主动与他人沟通。教师对此有清晰认知,鼓励幼儿主动结交朋友,并借助诸多助学手段,激发幼儿参与合作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互助交流中成长互助意识。对于顾虑颇多的幼儿,教师主动参与,借助榜样的力量,带动幼儿勇敢与他人交流,消除幼儿的心理疑虑。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合作活动展开调度,创设生动、直观的互动情境,为幼儿主动参与合作提供助力。

幼儿对于有大篇幅图画和丰富色彩的绘本有阅读兴趣,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组织故事分享会,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本绘本后,进行故事复述和情节再现。单独一个幼儿无法完整还原故事情节,教师鼓励所有组内成员展开合作,引导其小组内明确分工,有人负责讲述、有人负责补充、有人负责表演等。集体做展示操作,基本能顺利完成故事分享,引导幼儿在充分互动中建立互信。不同的小组分享不同的故事,亦能给幼儿带来更多新鲜感,保持参与兴趣。在故事分享完成后,教师组织评价活动,就各组表现进行讨论,并自我反思自己小组表现不足之处。通过实践、观看、对比、反思、评价等操作,幼儿获得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顺利提升合作能力。

2.组织合作活动

适合的互动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合作意向,尤其是游戏活动中的互动。教师对幼儿的互动表现做理性判断,围绕幼儿的合作需求,积极投放互动性游戏、比赛活动,将幼儿划分为若干小组,并针对不同群体幼儿,布设不同的活动任务要求,提升活动调度效果。幼儿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活动内容筛选时,以幼儿的兴趣取向为切入点,精选适合的合作任务,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幼儿园内划分出不同活动区域,教师为不同区域赋予不同的属性,在手工区域内放置手工制作所需要的不同材料和工具,在阅读区域内放置各类绘本和阅读桌椅,在泥塑区域内放置泥塑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和材料等。在手工制作区域内,教师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手工制作。手工制作过程中涉及剪、拼、贴、折、粘、叠等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自行分配制作任務,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或喜好,分配相应的制作步骤,合力完成一个手工作品。在阅读活动区域内,教师根据不同绘本的故事内容,组织幼儿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展开分角色扮演活动。一个故事的完美演绎,需要所有扮演人员的共同努力,互动气氛逐渐形成,促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和学习启迪。互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合作问题,教师进行班级巡视,帮助幼儿探寻合作要领,为幼儿合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创造锻炼机会。

三、传授合作方法,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幼儿在合作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难题,需要更多解决方法的支持。教师适时跟进,对相应的难题给予针对性指导,确保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幼儿合作训练成效,增强幼儿合作能力。

1.多元示范操作

在合作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留意观察幼儿的实践表现,适时做出对应指导,传授相应的合作方法,引导幼儿顺利进入到合作环节。角色演绎、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竞赛游戏等活动,都需要一定方法的支持和规则的制定,幼儿的学法积累较少,教师借助多种助學手段进行方法传授,以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方法传授时,教师结合幼儿模仿力强的年龄特点,以直观的现场示范操作,启发幼儿的学习思维,以提升调度效果。

操作性活动能够带来更多观察和实践体会,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在浮力实验时,教师准备一个有水的玻璃杯和各种不同的物品,要求幼儿对这些物品进行预估,猜测哪些物品会浮在水面,哪些物品是沉入水底的。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能够估猜大多数物品的沉浮情况。教师现场做示范操作,将不同的物品依次放入玻璃杯中,要求幼儿观察是否与自己猜测的相同,并介绍相关的原理。幼儿对科学概念没有认知基础,不能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教师在介绍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做讲解,配合实验操作,能够让幼儿建立科学认知基础。教师为每小组幼儿准备一个带水的玻璃杯,布设互动性任务,要求幼儿搜集身边可用之物,先猜测是否会沉入水底,再进行实验验证。幼儿接受任务后,主动搜集一些小物件,合作完成估测、验证,获得丰富的实验认知和合作经验,并对未知的科学产生探索欲。

2.投放合作任务

小组合作时,难免会遇到不能解决的制作难题、出现意见分歧、表演合作失误、操作步骤不当等问题,组内成员面对这些问题的应对,亦是合作能力的锻炼。合作任务的投放时,教师对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理性判断,布设不同层次的合作任务,针对性提出活动要求,避免合作能力较弱的幼儿产生畏难心理。对于个别存在合作难题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对应辅助,增强幼儿表现的自信心。

在手工合作活动组织时,教师不妨从材料的搜集环节开始布设搜集任务,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不同种类的废旧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投放到手工制作中,不限主题、不限形式。由于是自由发挥,小组成员在创作方向上会出现分歧,需要组内成员共同协商、设计作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各自分工,每人完成一部分后进行拼接;有的小组自发评选出组长,由组长为其他组员讲解他的设计思路;有的小组意见不同,谁都不愿妥协,每人独立制作自己的作品等。对于主动寻求帮助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技术支持,对于不愿合作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其探寻解决方法。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将各小组作品以照片的形式上传到家园信息交互平台,让家长见证幼儿的成长,并将家长的正面评价传递给幼儿,对幼儿形成更强激励作用。实践活动的组织,为幼儿创造更多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和自我能力展示的机会。

四、延伸合作训练,强化幼儿活动体验

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延伸合作训练维度,推出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组织更多形式的亲子活动,借助家庭的力量,增加幼儿历练的机会,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提供助推力。

1.促进家园共育

教师在家园合作中起主导作用,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就教育理念和教学进度进行信息交互,达到教育共识,邀请家长配合亲子活动的参与和辅助,为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机会。亲子活动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由于家长更了解自家孩子,配合起来更加默契,能够有效提升活动顺利完成效度。教师适当延伸训练任务,鼓励家长带领幼儿与他人展开合作,为幼儿社会适应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幼儿比较喜欢与家长一起参与活动,教师适当推出亲子活动,让幼儿能够与家长展开更多形式的互动。如美术活动时,教师布设树叶粘贴画任务,要求家长和幼儿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不同形状的树叶,将这些树叶进行各种加工,制作一幅粘贴画。为了家长和幼儿有设计方向,教师提供部分粘贴画成品照片到家长群,邀请家长带领幼儿一起观察照片,分析树叶的形状和粘贴造型,并协助幼儿收集树叶,设计粘贴画方案,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创作。树叶粘贴画对于家长来说,不具备操作难度,在任务布设后,家长和幼儿能够顺利完成作品,并将作品反馈到家长群。教师肯定家长和幼儿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并对这些作品进行展评,评选出优秀作品,激发幼儿继续创作的兴趣。幼儿对未知有强烈的探索欲,教师设计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能够形成正面激励作用。

2.培养合作习惯

合作能力是团队协作必备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教师以培养幼儿合作习惯为教学目标,以幼儿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推出更多园内外互动活动,让幼儿在更多实践体验中建立合作意识、互助意识,提升幼儿合作探索能力。幼儿处于三观形成期,心智尚不健全,具有可塑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借助各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对其展开对应训练,对形塑其行为习惯有一定促进作用。

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合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对合作活动内容进行科学筛选、整合,创造更多锻炼机会。如心有灵犀游戏,教师准备一组不同图案的画板,将幼儿三人一组进行划分,其中一人负责看画板内容,利用身体动作比划,另外两人背对画板,猜测比划的内容,同样时间猜对图案数量多的一组获胜。由于幼儿识字量较少,画板上出示的是图案,便于幼儿辨认。再比如接球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扔球,一人端着干净的垃圾桶负责接球,规定时间内接球数量多的一组获胜等。在这些游戏中,教师训练意图是让幼儿锻炼合作能力的同时,提升知识储备量和身体协调性。对于实践游戏,幼儿有主动合作意愿,教师紧抓幼儿心理,合理设计更多合作性游戏活动。

教师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适当渗透合作内容,让幼儿在广泛互动中成长合作能力。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有重要帮助。教师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结合幼儿基本学情,针对性设计不同层次的合作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创设实践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合作情境,让幼儿在更多历练中,强化活动学习体验,以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艺菲.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3(11).

[2]赵金巧.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同伴合作能力的探讨[J].山西教育(幼教),2023(05).

[3]庄晓雯.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3(16).

猜你喜欢
合作能力幼儿教育教学实践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以“养植”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