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思政课程教学探究

2024-04-24 09:15程海滨
新教育·科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程海滨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新时代热门专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塑造良好的品质,值得授课教师研究。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文章从五个角度切入思政教育、三个阶段贯穿思政教育、四个途径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全面提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思政课程教育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长期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授课,钻研该专业学生的特性,因地制宜,利用思政课程,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同时配合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思政课程的理论和核心内涵融入专业技能教育,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培养新时代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从五个角度切入思政教育、三个阶段贯穿思政教育、四个层面积极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取得一定效果。

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思政教育五个切入点

作为思政课教师,力图通过更高效、高质量的思政课更好引导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一定的美学艺术修养等思想道德品质。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从“看、听、读、悟、用”五个角度切入教育,以学生的全方位感官体验提升来实现对知识的“了解、理解、运用”。

1.以“看”的传统手段入手

人的知识积累过程中,看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只有阅读了足够“量”的书籍,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看”作为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最习惯的手段,能够最为直接地了解一些相对浅显、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阅读习惯较差的通病,对于需要较长时间阅读的长文字段落,学习兴趣较差,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字推荐,让学生有意识地“看”学习资料,避免效率低下而又盲目地在课本中全文阅读,提升学习效率。

2.以“听”的丰富感受动情

“听”作为人类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人获得知识、听取资讯的重要途径。当今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爆炸式的信息资源中既有昂扬向上的时代强音,也有消极萎靡的负面声音,而太多靡靡之音容易使缺乏正确鉴别能力的学生误入歧途。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同学因专业特性需要接触来自社会不同渠道的多种多样的声音素材。因此这就要求了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应该更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给学生选择、推荐“听”的内容,把控“听”的质量,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听”这一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正能量的声音,并在接收资讯时增长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让学生聆听央视节目《经典永流传》的歌曲,让传颂千年的唐诗宋词以流行歌曲的形式重现耳畔,学生不仅仅为之耳目一新,更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

3.以“读”的主动参与融情

在做好“看”“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读”更是加入了语言的使用,学生的感官体验更加丰富。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章节时,教师推荐学生朗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摆脱贫困》《习近平贫困论述摘要》等,并依托校园微信公众号制作的《读习语,悟思想》栏目,由学生朗读、录制习近平总书记的语录,用声音去感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工作的高度重视,真切明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经历的艰难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如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朗读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书写的信件,在字里行间中感悟革命者的积极乐观、大无畏精神,用声音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学生纷纷制作了《红色家书我来读》的系列音频作品,使学生将真情实感融入思政教育。

4.以“悟”的心路感触内化

外在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转化成内化的感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内心有所感悟,特别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深入引导中职生能够树立心中信仰,提升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思政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设计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将期待的美好生活画面进行复原、创作,例如,学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参加“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中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体味中国年的浓厚氛围,树立文化自信。又如,用视频去记录家乡在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过程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美好环境改变。

5.以“用”的具体实践铸魂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思政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是将学生的理想信念转换成具体的行动实践。通过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新思想的思想成果转换成行动的动力源泉,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展现出来。要充分开展校本特色的实践育人活动及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最大程度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不断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拓展[1]。如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同学协助制作的“微团课”获得泉州市建团百年系列活动二等奖。

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思政教学的三个阶段

作为公共学科的思政课,授课教师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注重贴近各專业的特点,以专业性较强的教育方式去感染、目的性明确地教育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述要“培养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数字影音制作、数字音响设备使用与维护、虚拟现实技术素材制作等工作”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需要培养学生多元素养,那么如何更好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素养呢?作为思政教师选择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计教学方案,科学推进教学实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思政教学全过程。

1.优质素材导入

针对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特点,教师会在课前预习及课堂导入环节上注重选择贴近青年喜好、专业特点、符合时代背景的多媒体材料,尤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资源,如举国关注的北京冬奥会视频材料、本地热潮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泉州的旅游宣传视频等,让学生能够直接被精彩的视频材料所吸引,进而开始深层次的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相结合,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审美与价值观,以达到培养其产生文化自信的目的[2]。诸如教师在“全面建成小康”的章节教学时,选择央视拍摄的优质新闻纪录短片来展示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场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情感上深切感受到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看到了中国建成的小康社会的具体面貌,增强了学习的认同感和主动性。同时也在精彩的视频中感受到优秀纪录片展示出来的拍摄的魅力、制作的精美、声乐的动人,进一步强化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念。

2.多元立体教学

好的一堂思政课一定是因专业而异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善于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授课时选择更加适合该专业的教学重点,通过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形成因地制宜的不同专业的思政教育手段,细化在具体课堂上的教学重难点。例如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关于“肖像权”的知识点,幼儿保育专业的同学往往教师授课的侧重点在于如何保护自己的肖像权不受违法侵害,但是面对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同学时,教师则要将侧重点放在如何立足专业,避免触发侵害肖像权。通过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同学初步掌握了肖像权的法律知识,进而组织多角度学生的互动交流,让教学更加立体。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我是一名摄影师”的情景设计,分组开展头脑风暴,涵盖了“如何遵守职业操守,避免侵权”“如何解决因工作过错造成侵权”“违法职业操守,侵犯肖像权将受到的法律制裁”等等,由学生自问自答,分组讨论,主动探究,增强了教学的参与度和立体感。

3.丰富成果反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案》特别强调“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思政课程教育更加应该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情况,不能以简单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需要建构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单一走向综合、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点评走向面评、从个体走向整体教学评价机制[3]。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2022年建团百年之际,教师指导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参加泉州团市委组织的“百幅我与团旗团徽合影”活动,学生踊跃参与,用数字化手段记录下青春的朝气。通过更加丰富的课后活动作业,丰富了学生思政课程的结果反馈方式方法,摆脱了传统的唯分数论,以更加综合的考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让学生更加热爱思政课的学习。

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的四个途径

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学生的思政教育往往重心在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上落实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没有很好地将“全员育人”贯彻落实到一起。对此,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思政课教师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助力打造思政教育的“发展共同体”教师团队,共同提升团队成员的思政教育水平,落实好思政教育工作。

1.人员共培

近年来,学校陆续组织开展思政教师的外出培训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但是团队共同参与思政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2022年暑期本课题团队共同参加学校组织的2022年福建教育学院的思政培训课程,共同聆听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时间和探索》等課程,以思政教育专题集体培训的形式,推动团队人员共培的方式,统一对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总思路。

2.元素共寻

定期组织开展专业部会,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堂交流,共同挖掘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公共课与思政课的思政教育元素,让“思政元素”植入学生的创作思维中,形成思维习惯,使思想与品质积淀成为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对于“工匠精神”的教授上,思政课教师从系统全面的理论讲解,传达给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而专业教师则在专业课的实操上,严格要求操作纪律,在实践中传递工匠精神的具象表现。两者共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尊重技术的探索精神和人文素养,塑造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

3.资源共享

打造共建共享的思政教育资源库,探索编制课程思政案例(课例)集,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常态化的资源互动交流机制,思政课教师主动分享思政教学资源,同时利用自身的思政专业知识,在重要时间节点(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分享优质的思政资源,指引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方向。同时专业课教师及时反馈课程思政中遇到的课程思政问题,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问题的“答疑解惑”。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教师主动反馈思政教育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讯息、案例等,集思广益,真正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4.文化共育

积极组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等,通过活动育人的途径,有效发挥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活动为载体,项目化推进学生制作、呈现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化成果。如2022年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黄炎培海峡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3个作品荣获铜奖,其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参与了其中2项作品的设计,真正将文化活动、科创活动作为呈现学生思政教育成果的良好体现。

四、结语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强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做好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树立并积极践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理念。同时要在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推进思政课程的特色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有效经验,将典型经验推广普及各个专业,正是切实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和特色做法,从而提高思政建设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入脑入心,有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秋英.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3(04).

[2]李倩雯,李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以“分镜头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22(18).

[3]陈凤美.“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1(04).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融合课程思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立项批准号:FJJKZZ22-014。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