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影响

2024-04-24 09:15肖延利
新教育·科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

肖延利

【摘要】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发展特点和其对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和挑战,提出要从信息化教育理念转变、信息化教学设备完善和信息化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出发,推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转型与发展,是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各中职院校和老师应该立足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主动变革和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正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现代互联网思维解决职业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难题,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支撑。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及发展趋势

1.数字经济发展迅速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当代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融合可以让人的潜能得到更大地释放,世界各国也开始积极制定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和鼓勵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教授也提出,数字化及其衍生出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已达45.5万亿元,在GDP中占有39.8%的份额,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稳定器”与“加速器”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2.教育信息化趋势明显

现代信息技术(IT)具有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特点,它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无疑将给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重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研发教育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内在要求,更是未来职业教育必然走向,数字技能正从专门开发数字产品和提供数字服务的特定部门和行业向全社会传播,数字技能在各专业、各行业日益成为一种横向需求。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凸显行业信息化应用情景,促进教育专业信息化转型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

3.职业教育转型成为必然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及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对数字职业进行了97项标注,新增数字职业数占此次修订新增职业数的61%。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转型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顺应形势,积极主动探讨关于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体系数字化的同步调整。首先,互联网的发展转变了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思路。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学校及老师应该顺势而变,及时转变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培养出一批一专多精、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变得更多样化,能够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等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授课,还能通过“两微一端”等社交软件和学生沟通互动,让教师更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个性化调整,学生也能随时随地学习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最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搜索功能为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本内容存在滞后性以及无法跟上学科前沿及时代发展的情况。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和挑战

1.信息化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近年来,中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信息化教学环境也得到了优化。但一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观念还不够普及,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现代信息化教学强调“辅助—建构”现代教学模式,主张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即以学生“学”为主线,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与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使新知识逐渐“嵌入”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由于部分中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偏于守旧和固化,偏向经验式教学,惯于传统的“传递—接收”教学模式,推崇“传道、授业、解惑”亘古之道,注重教师“教”,强调教师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对象,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1]。

2.信息化硬件设备有待加强

基础设施为数字化转型潜力释放提供了先决条件,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化操作能力,就必须有完善的数字化硬件设备加以支撑。这表明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转型在硬件条件总体水平、个性定制以及安全要素方面均有非常苛刻的需求,高级的信息化教学设施配备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转型中不可忽视的客观实际问题。经调查发现,有些中职学校并没有达成有效的信息化资源自主建设目标,部分学校存在“重添置、轻运用;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的问题,加之人力、物力和动力三要素协调不到位,多数学校的信息化资源系统建设良性机制缺失,常常是依靠少数老师“单枪匹马”地“拼凑”几份资源,分散凌乱,缺少系统性,无法满足大规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同时,在那些定期使用信息化教学的老师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持不满意态度,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难和现实教学要求进行有效“匹配”,很多老师希望学校能组织老师们独立开发实用性教学软件、资源,建立一个类型齐全、内容充实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3.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有待提升

据调查,中职院校中的老师在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时,一部分都只是以简单制作PPT课件、执行基础教学资源编辑为主,仅仅约29%的老师能把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独立地制作较复杂的动态课件、综合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和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老师更是极少数。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部分中职教师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状判断不清晰,准备不充分,主动适应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很多中职院校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方式过于简单,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培训氛围和刚性约束[2],对教师信息化能力考察的督查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造成教师信息化素养欠缺,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处于“低位徘徊”状态,明显滞后于社会对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要求。

三、互联网时代推动中职计算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1.树立对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教育网络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中等职业院校应顺应这一趋势,不断刷新思想观念,全面认识“什么是信息化”和“怎样实现信息化”这两个根本的方向性问题,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意识,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教育理念的变革,在行动上更好地落实信息化建设。学校要结合自身教学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和健全与网络信息化教育相关的各项教育教学政策和体系,确保网络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具体包括: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硬件设施改善的先决条件,鼓励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定期组织各种师生讲座,宣传、普及教育信息化知识。

另外,要秉承互惠互利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信息化教学的针对性。首先,信息化教学改革要坚持个性化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禀赋和发展路径,对于不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不能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在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紧紧围绕受教育个体的个性特征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次,信息化教学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立人性化的信息化教学体系[3]。新时代的学生,是有理想、有个性、有尊严的个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尊重人性、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树立学习兴趣与信心为核心,实现以人为本的均衡化教学。

2.加强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既是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依据,能更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教育发展现状,学校的优质信息化发展建设进程将大大促进信息化教育作用的发挥。要将“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健全学校的网络信息化教学硬件条件,在网络硬件基础上实现教师对媒体课件、高质量微课的演播和记录,有效落实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真正实现网络信息化技术和专业教学之间的相互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上,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建立标准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增加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协助职业学校改善基本网络设施和多媒体终端设施;學校方面应努力吸收更多经费,拓展信息化教学内容,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社会人才发展需要,对对口行业的发展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行业和人才需求数据库,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和行业需求侧的准确衔接,打造“123”模式的中职院校信息化教育体系。“1”是指“一个定位”,即中职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定位应该是“能学、辅教”,即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辅助,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服务;“2”是指“两大要求”,即对中职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时,不仅要随处随时可利用可学习,还要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全方位涵盖,扩充学生的“随身学习数据库”;“3”是指“三大体系”,主要由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虚拟仿真项目三个职业教育资源体系构成。学校要重视数字化研学平台的建设、强化合作网络,成立职业教育数字化培训中心,打造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交流平台,推动中等职业院校的技术理论研究,从资源平台和人员素养等方面促进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发展,使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规模化标准化培养到规模化个性化培养进行系统性转变。

3.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综合素养

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多学科数字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创设信息化教学良好生态,调动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学生信息化学习“内生动力”。

首先,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提升自身对网络信息认知判断的能力,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具备更多元的专业教学理念,设计个性化和规模化兼容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资源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要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建构多维度能力发展教学模型,在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增加技术融合教学思想。

其次,学校要积极构建信息化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梯级攀升。要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根据各类教师不同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促使每个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为信息化教学的优质实施创造条件。一要注意针对当前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校本研修”培养模式,给校内教师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教学能力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针对性开放式培训活动;二要实行旨在满足教师多样化信息教学需求的“分层推送”培养模式,对年长的教师要重点进行信息化设备操作和信息化资源获取方面应用能力的提高训练;对中年教师,要重点进行信息化资源整合应用和其他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训练;对青年教师,要重点进行信息化资源研发和其他创新能力的提高培训,确保“各展其能”;三要构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内容创造,通过制定标准化培训内容和创建全周期培训体系,建设信息化学习共同体,健全教师数字化能力的评估标准和证书,切实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四要建设在优质资源产生的基础上的信息化教学软件研发团队,促进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字化素养框架的构建,通过研发数字素养通识课程、科学素养类课程和计算机软件设计类课程,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趋势,各类中职院校要搭上信息化“快车”,深刻领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性,积极创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在提升教育质量、增进教育公平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通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更包容、更公平的高质量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万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影响[J].学周刊,2019(15).

[2]贾验龙,裴成霞.论计算机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27).

[3]於肇鹏.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

[4]薛露露.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科幻画报,2022(02).

[5]赵明,廖志芳.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01).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