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饲养管理各阶段相关策略和疫病预防方法探讨

2024-04-24 09:49王强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牛圈牛群母牛

王强华

随着牛饲养技术的发展,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常见的牛饲养管理要点,深入探讨相关的管理策略和疫病预防方法,以供参考。

在牛的饲养管理中,管理方法和相关的疫病预防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必须结合常见的牛饲养管理要点,采取相关的管理策略和疫病预防方法,提高牛饲养管理的科学性,促进牛的健康生长。

一、牛饲养管理要点

1、牛犊饲养方法

牛犊主要指牛从出生到断奶的阶段,该阶段的牛成长速度较快,生理特点变化复杂,饲养人员需要采用合适的办法,使牛犊尽快适应从母乳喂养到饲料喂养的转变。饲养人员通常在牛犊生长到第3个月时,采用母乳为主、饲料为辅的喂养方法,随着月龄的增加,饲养人员需要同样增加饲料的添加量,逐步实现饲料代替母乳的喂养过程。牛犊在断奶阶段,饲养人员在喂养时需要加强饲料的营养成分,使用精心配比的饲料,并与优质的干草相结合,利用混合料中的综合营养成分,满足牛犊断奶期间的营养需求。

2、成牛饲养技术优化

牛在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成长之后,正式步入成年阶段。该阶段牛的主要特点为各方面的机体功能和体内的各器官功能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不高。饲养人员可以使用较为粗糙的饲料进行喂养,避免使用熱量和营养价值过高的饲料,使成牛出现营养过剩和体重超标等问题,为后续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成牛重量过大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精饲料辅助减重。此外,饲养人员需要满足成牛的配种和授精等需求,根据成牛的具体生长特点将牛圈划分出不同区域,对所有成牛进行分群管理。

3、 母牛饲养关键技术

母牛是牛群繁育下一代的关键。因此,在母牛的受孕期和分娩期等方面必须科学饲养。在母牛怀孕后,饲养人员需要记录母牛的各方面生长数据,观察母牛的具体进食情况,掌握进食时间和进食量等方面数据信息,以便根据规律合理安排饲养活动。针对分娩期的母牛喂养,饲养人员需要提前做好饲料的调配,不断调整各饲料之间的比例,确保分娩母牛能够得到足量的营养成分。通常在分娩的前2个月,饲养人员就需要喂养母牛精饲料,在保证营养成分的同时,将母牛的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出现难产和产后疾病的情况。

二、牛的饲养管理优化策略

1、加强饮水优化

在牛的饲养中,水分与饲料同等重要,是促进牛良好生长发育的关键。牛群在日常饲养活动中适量饮水,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在水分的吸收和循环的帮助下,生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饲料与水分的充分结合,能够有效增强牛的身体素质,使牛获得强壮的体质,提高抵御各类疾病的能力。饲养人员应在牛的食槽旁设立水槽,在投入饲料后,将水注入水槽中,保证牛的水分供给。饲养人员需要对水槽进行科学管理,饲养工作结束后,应对水槽进行检查。如果水中掺杂饲料和垃圾等杂质,水质受到污染和破坏,导致牛在饮用后产生肠胃等疾病或疫病,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将污水清理排出,更换干净的饮用水。在水温的控制方面,饲养人员必须根据季节和气温条件的不同变化,选择最佳的控温方法。例如,在气候条件较为寒冷的区域,饲养人员需要确保水槽中水温度适宜,严禁使用冻水和凉水,避免牛受凉引起疾病。此外,为了增强牛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饲养人员可以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化学物质,补充水的营养成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饲料营养摄入

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能缺乏营养物质,营养的摄入能够增强体质,降低疾病的产生频率。饲养人员在工作之前,应对牛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进行充分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量添加具体种类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抗生素等。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对营养成分产生不同的需求,饲养人员应根据具体需求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饲料与营养元素科学比例合理调配,不断改善饲料配方,避免出现营养配比不合适、营养成分错误投入和营养成分过少等问题,导致牛出现发育不良、机体功能不健全和体质较差等问题。在选择营养成分的原材料时,需要防范有害细菌的破坏与感染。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运用仪器开展仔细检测,对于含水量过多或细菌含量过多的原料,必须彻底清除。此外,在原料的储存和运输方面,相关人员必须确保工作方法正确,对原料进行妥善管理。避免原料在潮湿或降水量大的情况下,发霉发潮,对内部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造成破坏,影响正常使用。饲养人员需要注重营养材料中霉菌可能对牛产生的危害,防止牛食物中毒现象,确保牛身体结构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健康性。

3、改善圈舍环境条件

牛圈如果环境整洁舒适,牛在居住时会产生安全感,有效减少环境不适引起的应激反应,增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健康体质,对于饲料的良好吸收消化具有促进作用。饲养人员必须将牛圈内的温度控制在最佳范围,根据季节和天气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在夏季时打开圈舍的门窗,进行通风工作,促进新鲜空气的交换与流通,减弱牛的体感温度,避免高温环境对牛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有利于将圈内的异味排出。饲养人员在冬季需要将部分排风口和门窗严密关闭,在较为温暖的中午时间段打开通风,可以适当加强风量,将牛圈内的部分湿气及时排出,避免寒气过多对牛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保留部分湿气,以便抵御微生物细菌的生长繁殖。饲养人员应注重牛圈卫生的清理与打扫,特别在夏季时,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繁殖能力极强,过脏过乱的圈舍环境容易加快病菌的滋生速度,对牛群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此外,对于成牛生长阶段特殊的分群管理,饲养人员必须确保成牛群的密度分布合理,减少成牛体内呼出的气体造成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增多,对牛圈空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牛的疫病预防方法

1、全面消毒

牛周边的生活环境对牛的疾病预防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环境中的细菌过多,会增强牛患病的概率。管理人员只有做好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才能够有效减少牛生活环境中的有害病毒和细菌,防止牛疾病的产生,具体的消毒工作可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

①牛圈内部消毒

在消毒工作开始前,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规定牛圈内外部的清洁流程。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将牛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垃圾集中打扫,并且进行必要的清洗工作,之后对清洗干净的食槽和水槽等物品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灭菌,注重边缘处和缝隙处的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在夏季时,牛圈内部在高温条件下,有害细菌滋生速度快,会造成有害昆虫的出现,容易对牛造成疫病,并且能够快速传播,威胁周边其他动物的生命安全。因此,工作人员在夏季消毒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所有害虫的消灭,断绝疫病与牛和其他动物之间的连接纽带。此外,夏季消毒不仅能够有效杀灭害虫和毒菌,寒凉的化学药剂能够使圈内的温度下降,缓解高温之下牛出现的焦躁和嘶吼等方面的应急反应。

②牛圈外部消毒

在牛圈外部的门口等区域,可以设置消毒池,以便消毒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工作。消毒池的使用在持续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对池内液体进行更换,确保消毒液没有挥发,能够保持最佳使用效果。在相关的内部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出入牛圈时,管理人员需要利用消毒池进行严格的喷洒消毒,避免将外来的有害病菌传染给牛群。在圈舍门外设立专门的污染通道,饲养人员和消毒人员在工作之前需要在污染通道旁的干净区域进入圈内。在工作之后,从污染通道离开,防止有害细菌对牛圈内部空气造成污染,产生疾病。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各类工具同样需要进行定期消毒杀菌,避免在受到细菌感染后产生疫病。对容易促进疫病传播的区域和牛的生活区域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削弱牛感染疫病的概率。此外,牛圈旁需要尽量避免饲养其他容易感染和传播疫病的动物,避免动物在感染疫病后传染给牛。

2、接种疫苗和药物预防

在牛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牛定期喂养防疫药物或接种疫苗进行防治,牛在药物和疫苗的作用下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将疫病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疫病的预防工作必须在每年牛疫病的高发期到来之前提前准备,但是如果牛已经被有害细菌传染或出现明显的疫病症状,不可喂食预防药物,预防药物和疫苗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发挥正常的预防功效。同时,造成药品的浪费和直接的经济成本损失。正确的做法为,如果牛群中出现具有明显疫病症状的牛,必须根据疫病的具体种类和牛的生长阶段,及时采取能够治疗的药物对牛进行治疗。此外在治疗前,工作人员需要对药物进行严格的检查,对药物的名称、禁忌事项和服用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注意事项做好记录,以便在后续出现类似的病情时能够对症下药,有效治疗。此外,工作人员如果自行治疗时所使用的药物必须在保质期限内,严禁使用超出效用期限或生产日期标注不明的药品。疫苗的具体接种时间应根据牛不同的生长阶段加以判断,牛犊通常在出生2个月左右进行接种,而成牛通常需要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各接种1次,各地牛场可以按照标准规定,结合农场和牛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接种时间。工作人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和体系,防止牛的疫病对周边群众造成影响,产生对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情况。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出现,必须建立相关的防疫制度加以保障。对进出入养牛场的所有人员展开仔细盘查,确保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牛防疫理论基础,在遇到突发的疫病时,能够运用专业的能力解决问题。此外,如果发生疫病情况,必须严禁相关人员和牛再次进入牛圈,并对病牛使用过的所有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不能够准确判定体内是否存有感染病原的牛必须进行隔离。对于抢救无效的病牛进行妥善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杜绝疫病的再次产生。对于已经恢复健康的病牛,在返回牛圈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仔细观察,防止出现二次感染的可能。

3、注重病牛防护隔离

如果牛圈中出现受到疫病感染的病牛,工作人员必须对已感染的牛及时使用相关药物加以治疗,在应急措施充分进行后,必须将病牛与未患病的牛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并对牛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对病牛所在区域、活动范围和使用过的食槽水槽进行重点消毒。此外,可以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隔离安排。例如,某奶牛场夜间突发疫病情况,当日的值班人员在发现奶牛的行为举止存在异常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呼叫急救中心,将患病奶牛送医救治。奶牛场的所有员工在得知情况后,紧急制定应急预案,将所有健康奶牛远离患病奶牛进行隔离,有效地阻止了疫病的扩散。通过兽医站的不懈努力,患病奶牛恢复健康,奶牛场的员工在奶牛入圈前,对牛圈内外部的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处理,并对健康牛组织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康复后的奶牛才可以运送回奶牛场,将健康牛感染疫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4、增加牛群活动量

在修筑牛圈时,需要按照牛的数量合理地加盖可供牛自由活动的场所,场所面积应为牛圈整体面积的两倍。工作人员需要每日定时将牛赶入固定的场所进行自由运动,能够提高牛的体质状况,有效促进牛群抵御疫病的能力。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牛的活动时间,以便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抗病需求。例如,在冬季时,牛群适宜在气温相对较高的中午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严禁牛在其他时间段进行活动,避免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对牛造成的潜在疫病威胁。牛通过充分吸收正午的光照,能够促进机体对日光中相关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紫外线在对牛肌肤表面长时间照射后,能够均匀渗透进入体内,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功能。牛身体表面的有害微生物及害虫,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彻底杀灭,对牛的疫病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此外,牛群在活动时,能够有效地锻炼腿部肌肉,增强牛蹄、牛筋及牛肌腱等部位的强壮程度,减少牛腿部感染疫病的风险。因此,增加牛群的活动量,对牛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及疫病预防等诸多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管理人员在选择参与活动的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不适宜进行活动的牛的类型:①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等方面体质较差的牛不適宜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疫病,达到与预防疫病相反的活动目的。②适应环境能力差的牛,该种类的牛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度较为敏感,进入牛圈进行集体生活后,在较长时间内无法适应圈舍的生活,如果贸然改变环境,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因此,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牛会同样无法适应圈舍外陌生的环境和出现应激,增强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工作人员必须在牛充分适应环境之后将其引入圈外活动,或引导牛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如牛的进食区域和睡眠区域等。

综上所述,牛饲养管理方法和疫病预防方法直接影响牛饲养管理的质量。只有聚焦牛犊、成牛和母牛等方面的饲养管理要点,并采取相关的饲养管理策略和疫病预防方法加以优化,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牛饲养管理方法和疫病预防方法的发展,保障牛饲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牛圈牛群母牛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与牛共眠
牛圈用草熏防虫又防蚊
连修两次的牛圈与“痛快”认错的真相
养牛小区的牛圈建设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