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

2024-04-24 10:40吕芯韵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研学交际情境

摘要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亲临问题的“现场”,真实感知学习情境的学习活动。它以获取知识为启程点,以实践探究为着落点,以素养习得为关键点,结合确定选题、实践探究、交流评价、反思修改的设计框架,将语文实践活动设计为交际表达系列、学科融合系列和研学实践系列,进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提升学生自信,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学习情境;语文实践活动;交际表达;学科融合;研学实践

引用格式 吕芯韵.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4(08):51-53+5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实践活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紧密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亲临问题“现场”,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它注重问题的情境感,在形式上更多的是体验式和探究式的,活动的过程是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不仅有趣味,而且更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度,重在培养语文学科中的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1]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价值定位

1.以获取知识为启程点

语文实践活动的启程点与传统作业一样都是为了获取知识,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差别。传统作业是被动获取知识,而语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内驱力是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亲临问题“现场”,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主动获取知识,经过分析、评价、创造等活动去解决真实问题。可以说,语文实践活动指向的不仅仅只是狭窄的课本知识,隐性知识、元认知、思维逻辑等都有可能成为作业知识点。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以实践探究为着落点

杜威的教育理念是“做中学”。因此,语文实践活动的作业形式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浸入真实情境当中开展实践探究,将学科知识真正内化为个人的知识,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如课本剧、社会调查、主题探究等活动,源自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锻炼并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以素养习得为关键点

语文实践活动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在合作过程中,参与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深入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每一位成员还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倾听能力,提升自己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在活动中学会欣赏他人,肯定自己,获得自信,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经验。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框架

1.确定选题:统领活动任务

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选题范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选定主题。选定的主题要符合自己的能力,易操作,同时又要保证它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引起同伴的关注。最关键的是,选题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收获。其次,学生可根据选题的内容自行组建团队,共同商讨方案,并进行分工,如查找资料,设计调查表、分工合作表等。

2.实践探究:促发能力发展

我们平时布置的作业大多是基础性的知识巩固类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定位在于,让学生处在问题“现场”,不同的研究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题。在主题任务之下,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经验解决真实问题(比如查找相关资料、实地调查、现场研学、实验观察等),发展认知、分析、创造、合作、评价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语文实践活动始终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提升。

3.交流评价:提升学习自信

语文实践活动的交流展示是它的第三部分,交流是学生思维外化的一种形式。第一层交流发生在探究过程中,组内成员会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探讨,这是最重要的一种交流;第二层交流是作业呈现之时,学生对组内成员的发现、记录、思考、心得进行汇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这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表现。这两层交流都伴随着同伴对彼此的评价,在交流评价之中,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感受被认可的快乐,进而坚定他们的探究信心。

4.反思修改:助推深度目标

语文实践活动没有终点,反思修改看似是最后一个环节,但它也有可能是新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起点。反思,是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再审视,重点关注作业完成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如策略、内容、形式等方面。在反思的基础上,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修改方法。有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反思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研究点,为新一轮作业打开良好的开端[2]。因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审视自己的作业成果,反思总结、提升经验,助推学生走向更深的学习目标。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作业类型

《2022年版课标》 对核心素养做了更明确的规定,特别强调“语言运用情境”。这意味着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情境性,这是一种更加直观、可感知的学习環境。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增加作业呈现的情境感,加强作业内容的实践性,丰富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入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学习力、创造力、探究力的作业。因此,笔者依托核心素养,基于新课标和统编语文教材,将语文实践活动类型分为交际表达系列、学科融合系列和研学实践系列[3]

1.链接口语交际,设计交际表达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共占47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落脚点。但是,据笔者调查,真实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走过场、死板枯燥等,并没有将口语交际的功效很好地发挥出来。口语交际需要真实的交往情境。为了营造情境感,增强实践性、体验性,我们应当设计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业。纵观一至六年级的口语交际,笔者根据内容将口语交际分成三大板块,设计了生活交际型作业、故事演绎型作业、问题论辩型作业。

(1)生活交际型作业。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多是指向学生日常生活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一年级上册的“我说你做”指向日常交际时的倾听能力;一年级下册“请你帮个忙”指向日常交往要用好礼貌用语。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具体情境开展教学,课中、课后也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小组合作,有的成员扮演配角,有的成员扮演主角,有的成员担任点评,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语用能力和合作评价能力。

(2)故事演绎型作业。指向故事演绎型的口语交际在小学阶段大概有17课,可见讲好故事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就是课本剧表演,教师可以设计故事演绎型作业,让学生自组团队,从选导演、编剧本、分配角色、排练打磨、道具筹划、服装设计等方面完成作业,进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问题论辩型作业。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式的口语交际在小学阶段大概有10课左右,如三年级下册“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等。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导学单,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写下自己的想法,课堂中学生组内交流,归纳提炼团体智慧,再推荐成员开展汇报。这样的作业可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交流能力、归纳提炼能力。

2.整合学科资源,设计学科融合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双减”要求减负提质,如果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各个学科前后呼应、横向关联的内容链接起来,设计成跨学科的作业,既能减负,又能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探索情境中形成探究力、合作力、创新力。下文笔者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为例设计作业,展开论述。

(1)与科学融合的探究式作业。科学学科中有很多内容可以与语文学科融合,语文学科提供语言表述支架,科学学科渗透科学知识。《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课就可以与植物探究活动融合起来,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2)与道德与法治融合的体验式作业。《道德与法治》包含的资源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从文本需要出发,有意识地在作业中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学科,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我爱故乡的杨梅》 与四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主题“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正好呼应,教师可以设计知“仙梅”、品“仙梅”、扬“仙梅”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宣传家乡,热爱家乡。

(3)与技能课融合的习作式作业。习作是学生最怕的作业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为了解决素材问题,语文课可以与体育课、信息课、美术课、劳技课等技能课进行融合。例如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写观察日记”“写日记”等就可以与上述技能课整合,让学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积累习作素材,提升语言组织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3.挖掘社会资源,设计研学实践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社会是一个大型的资源库,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挖掘社会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1)专题研究型作业。围绕一个专题,展开一系列研究。例如围绕四季专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24节气的由来以及含义,留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24节气各自的气候变化特点,包括周围景物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变化等。再如围绕四季主题,研究每一个季节的特色,如了解秋天桂花的生长环境、桂花的作用,用桂花做食品,画桂花的样子等。通过专题研究,调动学生各项能力,突破时间,跨越学科,让学生真实地学习。

(2)实地调查型作业。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事新闻,以社会为大背景,选取主题进行调查。如四年级上册的环境污染调查作业。学生组建团队,确定调查方向,安排调查计划,分工合作,实地调查。通过观察、采访、咨询等途径,及时记录,交流讨论,得出调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供给相关部门。

(3)研学旅行型作业。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是行走在现实场景中的体验式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中共涉及60多个景点,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丰富语文教学活动,还可以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审美,真正实现做中学。如学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可以实地去双龙洞游玩,甚至可以针对教材涉及的景点制定一系列的研学旅行活动(如表2)。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将作业放到真实的情境之中,让作业不仅仅停留于课本,更与生活、社会紧密对接。它以习得核心素养为目标,坚持“情境育人”的理念,学科融合、深挖资源,设计活动作业,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黎,曹湘洪.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07):98-101.

[2] 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98-103.

[3] 袁东波.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81-86.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研学交际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情景交际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交际羊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