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双创”教育工程实践模式研究

2024-04-24 11:13郭俊卿李芳陈拂晓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7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

郭俊卿 李芳 陈拂晓

[摘 要] 基于新时代对工科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工程教育实践模式改革,提出并实践“学校主导、企业落地、行业引领、保险护航”多方协同的工程实践新方法,即高校具体专业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搭建学校、企业与研究所等校内外实践平台,邀请行业学会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论证、制订实践方案,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定制企业、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通意外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实践结果表明,新型“双创”教育实践模式提升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校企行保协同;大学生就业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河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2020JGLX023);2020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实践的校企行保协同模式研究与实践”(JYB2020118)

[作者简介] 郭俊卿(1973—),男,河南洛阳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金属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开发、镁合金塑性成形理论与加工技术研究;李 芳(1986—),女,河南鹤壁人,硕士,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拂晓(1962—),男,河南洛阳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金属超塑性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7-0069-04[收稿日期] 2023-02-23

教育部开展了系列活动促毕业生就业,但需求和供给仍处于严重错位状态,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与大学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问题依然存在[1]。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2-3]。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企业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求毕业生拥有宽口径的非专业素质[4]。高校在做好学生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实践、产教融合等方式开展实践导向性学习,努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非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就业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在多数岗位上不能很快上手,再培训时间长,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体现不足。从传统应试教育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联动机制,启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在校大学生由社会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有效途径。

(二)毕业生实践经验与用人单位需求有差距

作为工程实践主要形式之一的企业实习,存在企业对学生实习接待不积极、实习形式简单、实习效果差等突出问题,既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人才培养责任感下降、青年教师工程经历缺乏等现实因素,又有企业、指导教师安全责任风险大的隐忧,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效果,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因此,亟须对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实践模式开展研究与实践,结合专业自身特点与现实条件,探索具有方向性、实用性的大學生工程实践新机制、新模式,这将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三)校企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而目前校企协同育人发挥的作用不够,存在诸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培育,一些学校、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学校缺乏工程师型教师的教学指导,企业因无利益而不积极配合,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兴趣不高等问题,最终导致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校企行保协同育人的意义

以“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为指导思想,提出“学校主导、企业落地、行业引领、保险护航”的校企行保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实践新模式,即学校与具体专业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主导、优化工程实践环节与内容;协同具备条件的企业、研究所落地不同类型的工程实践项目;邀请行业学会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论证、制订工程实践方案,引领创新创业方向;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定制企业、学生、指导教师的交通意外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为深入开展工程“真实践”保驾护航,通过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实践模拟四层次的“企业生产一线得经验,具体项目真刀真枪练”,实现学生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就业提升竞争力。

三、校企行保协同育人实施过程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程实践模式为对象,重点对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程实践项目设计、企业工程项目实施、创新创业行业指导、商业保险引入等内容进行研究、改革与实践,建立一种工程实践新模式、新方法,破解目前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工程实践难度大、实效弱的难题,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实现工程实践落地有声

开展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洛阳欧祺精密零件制造有限公司、洛阳震海家具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在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的产品类型、经营规模、技术力量、实践条件等因素,设计制定不同类型层次的工程实践项目,如工程绘图、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产品调试、技术文件、论文专利、企业运行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每组5~8名学生,分别安排至不同层次的工程实践项目中。学生在学习并严格遵守厂规厂纪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与工程实践,完成相应时间周期与项目考核后进行轮流替换。在实践期间,学生与一线工人、技术人员遵守相同的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作息制度,不追求参观的企业多、场面大,而是要以具体工程项目为载体,真刀真枪地开展实践,让工程实践落地有声。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既培养了专业技能,也学到了实际的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避免走进误区和不必要的弯路,并能锻炼“00后”学生遵规守纪、按行业标准做事的基本能力,磨炼个人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创业的心态干工作,让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习惯。

(二)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方案制订,引领创新创业方向

面对当前产业变革与新经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都要求具有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邀请省内外本专业的行业专家、产业界的企业经理进行工程实践项目、方法、评价的论证,制订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实践实施方案,使工程实践符合当前及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在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不同阶梯的讲座、论坛与模拟实践,使学生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此外,积极组织、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发展。

(三)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为工程“真实践”保驾护航

实习生在遭遇劳动风险事故以后,学校、实习单位的法律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实习安全事故较为严重,赔偿金额较高,学校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难以承担巨大的赔偿数额;对于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也很难承担起这样的责任。这使得学生的合理救济要求得不到满足,严重损害了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校内外指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实践中的安全风险存在顾虑,使得在目前工程实践中企业不积极、指导教师畏首畏尾、部分学生缺乏实践主动性,导致工程实践多以参观、看生产视频的形式进行,获得真知的实践成了“走马观花”“纸上谈兵”。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该文件在政策上为实习安全责任保险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实习中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定制学生、指导教师的交通意外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为深入开展工程“真实践”保驾护航。同时,继续将校内安全教育、进厂安全规范作为开展工程实践的第一原则。

(四)校内“三级递进”培养,实现工程实践全覆盖

利用校内外多种工程实践平台,组建“一导一带”科创联盟,充分发挥导师指导作用和研究生帮带作用,针对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分层次指导,实现“知识储备—能力提升—模拟实践”三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工程实践,培养专业扎实、富有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的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

1.大一:知识储备。新生入校后开展“六个1”活动,即必修1门专业指导课、参观1次创新创业平台、深入1次企业生产一线、聆听1场学术讲座、参加1次科研小组讨论、观摩1次创新创业大赛。“六个1”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认同、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二:能力提升。依托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建“一导一带”科创联盟,团队成员在指导教师与研究生的带动下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开展文献检索、论文阅读、项目讨论与小组汇报等活动,通过立项—中检—结项汇报—导师评价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了解、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提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能力,发现创新创业的兴趣点,树立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的目标。

3.大三、大四:模拟实战。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类大赛培训和创新创業情景模拟训练;指导学生申请学校SRTP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动员学生跨年级、跨学科组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级各类竞赛;邀请企业家、校友进行创业指导,支持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熟悉企业创办流程,入驻众创空间与大学科技园,开办小型公司,进行创新创业实战。

五、校企行保协同育人工作成效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依托各基层教学单位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系一赛、一系一特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院“先进材料及智能装备科技创新团队”获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19项。在全国“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数学建模竞赛、金相技能大赛、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焊接创新大赛、冶金科技竞赛、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竞赛等比赛中,累计荣获国家级奖项63项、省部级奖项254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和第一发明人身份发表论文1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参与发表其他论文20余篇,其他专利10余项。

(二)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学院扎根河南,面向全国,与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数百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在积极参加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使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落地生根,深化了企业生产管理技能综合训练,强化了职业综合能力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还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了解国情、体会民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增强本领才干,努力成为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三)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建实践基地,协同育人,学院及时听取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和反馈,掌握改进方向,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毕业生。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因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搭建了制度化、精准化、重点化、网络化的“四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营造了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精准指导、精准帮扶,为毕业生创建了优质的服务平台,解决了后顾之忧。在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加强的形势下,我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约60%的毕业生到材料类相关企业就职;考研过线率接近50%,录取率从原来的28%左右提升至40%左右,且80%的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30余名学生自主创业,创办企业运行良好,为广大学子树立了学习榜样。

结语

通过学校、企业、行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协同开展工程实践模式研究,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开展专业素养、工程实践、工程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实践教育,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为培养更多专业扎实、富有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的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模式综合了学校、企业、行业、保险公司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需要对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工程实践教育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活动,如何评价其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作用,需要深入研究与实践,通过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进行评价与反馈,以更好地指导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裴宇鹏,陈智慧,孟晓媛,等.高等院校創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31):60-62.

[2]殷文华.地方高水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181-182.

[3]刘金浦,聂光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443”就业工作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28-129.

[4]何睦邻,刘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3):130-132.

Study on the Practice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GUO Jun-qing, LI Fang, CHEN Fu-xiao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the practice mod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was reformed and practiced. The main content was college leading, enterprise practicing, industry guiding and insurance escorting. The specific meaning included the specific professional docking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w requirements, building practice platform by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es, inviting industry experts to develop proposal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ercial insurance mechanism of traffic and accident injury insurance was built for custom enterprises,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practice model has improve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and provided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mode; college-enterprise-bank guarantee coop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