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相应种植技术实现大豆生产效益提升的思考

2024-04-24 08:14张会明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1期
关键词:养分大豆植株

张会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食物来源的需求也在增加,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其制品在饮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作为大豆油的原料。农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农业实践需要更加环保、资源高效,优化大豆栽培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还可以减少农业对土地、水资源和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的负担。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温度升高等。因此,研究更加耐旱、耐盐、耐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以及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大豆的生产抗逆性。综合而言,增强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研究可以为提高大豆产量、优化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一、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的意义

高效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值,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改善其生活水平,增加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优化的栽培技术有助于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化肥的过度依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针对气候变化,研发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大豆品种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不利影响,这有助于确保在不断变化的气象条件下依然能够获得稳定的产量。

二、增强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方法

1、种子选择和处理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大豆品种至关重要。耐寒、耐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有助于提高产量,减轻种植风险。农业科研机构和种子公司通常提供针对不同地区和生态条件的推荐品种。选择质量良好的種子,确保其完整性、纯度和萌发力。种子处理方法:

(1)浸种

将种子浸泡在水中或特定处理液中,有助于解除休眠、促进发芽,并去除种子表面的抑制物质。

(2)种子涂覆

利用涂覆技术,在种子表面添加营养物质、生物农药或生长促进剂,提高种子的生长能力和抗逆性。

(3)接种固氮菌

大豆与根瘤菌共生,接种固氮菌有助于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素,促进生长,并改善土壤结构。

(4)抗病虫害处理

种子表面处理防治措施,如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有助于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2、种植地选择和处理

大豆对土壤pH的适应范围在6.0—7.5之间,因此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或硫酸等物质,调理土壤pH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合理选择土壤质地,同时可以采用有机物质或覆盖物等手段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通过土壤测试,科学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调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有助于防治病虫害,减轻土壤疾病压力。与其他作物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采用秸秆或其他有机物覆盖土壤表面,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对于土壤排水不畅的区域,可以采取排水沟、排水管等方式,防止水分滞留,减少根系病害的发生。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土壤类型,降低逆境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影响。采用精准灌溉技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大豆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具有抗逆性、高产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大豆品种。这些品种可以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引入相关基因,提高种植生产效益。

3、合理播种

(1)播种时间

大豆是对温度较为敏感的作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选择气温适宜、冻土期过去的时段进行播种,有助于促使大豆迅速发芽并健康生长。避免在可能出现霜冻的时候进行播种,霜冻可能对幼苗造成严重的伤害。选择避开可能的霜冻期,确保大豆苗期的正常生长。在土壤温暖、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播种,有利于大豆的发芽和根系的扎根,避免在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利用农业气象预测信息,合理选择气温和降水条件较为适宜的时间段进行播种,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做好播种决策,有助于规避极端天气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影响。在避免病虫害高发期进行播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侵害,根据当地的病虫害规律,选择相对较安全的时间段进行播种。

(2)播种方式

①适宜的密植率:大豆的密植率是指单位面积上播种的植株数量。适宜的密植率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壤养分、水分和光照,提高产量。密植可以减少杂草生长,但过于密植也可能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②行距设置:行距的设置影响植株之间的竞争关系和通风透光情况。一般而言,适宜的行距可提高采光和通风,有助于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根据具体品种和地理条件,选择合理的行距。③横向交错播种:采用横向交错的播种方式,即使植株之间有一定的竞争,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面积,提高产量。④种子均匀分布:在播种过程中,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机的设置来实现。均匀分布有助于保持植株之间的间距一致,促进生长均匀。⑤播种深度:播种深度的选择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和生根。一般来说,大豆的播种深度通常在3—5cm之间。过浅或过深的播种都可能影响发芽率和生根,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条件和气象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

4、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1)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和定苗

在大豆种植中,查苗、补苗、间苗和定苗是影响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①查苗:定期观察大豆苗的生长状态,包括叶片颜色、形态、数量等。通过查苗,可以及时发现苗期异常,采取相应措施。查看苗期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②补苗:在田间巡视时,要特别留意死苗和缺苗的区域,对问题区域进行准确定位。补苗应在发现问题后尽早进行,以减少生长期间的间断。一般而言,补苗的最佳时机是在大豆发芽后,但尚未达到三真叶阶段。补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田间密植率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避免密植或疏植的问题。③间苗:通过查苗,发现植株之间存在过密的情况,可以采取间苗的措施。合理选择间苗的时机,以避免植株之间相互争夺养分。在进行间苗时,应保留生长健康、生长势旺盛的植株,剔除弱小或生长异常的植株,有助于提高产量。④定苗:定苗时机的选择需要根据大豆的品种、生长状态、当地气象和土壤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定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植株密度进行适度调整,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

(2)科学中耕除草

中耕深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土壤性质、大豆生长习性和当地气象条件来决定。一般而言,中耕深度应保持在10—15cm之间,以保护土壤结构和不影响大豆的浅根系生长。机械中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土壤松散,并减少对大豆植株的损伤。选择合适的中耕机械,确保操作正确,避免土壤压实。在大豆苗期,可以采用覆膜的方式进行中耕。覆膜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大豆的早熟和早产,从而增加产量。中耕的时机应在大豆生长的早期,一般在大豆发芽后,但尚未达到三真叶阶段。这个时期中耕可以有效地破坏杂草的生长,同时避免对大豆的影响。采用机械方式,如除草机、拖拉机等,进行机械除草。选择适当的机械工具,确保除草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对大豆植株造成损害。使用化学除草剂时应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草甘膦、苯甲酸类等化学除草剂。

(3)科学灌溉

水量的确定应基于大豆生长阶段、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当地的水资源情况。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以调整灌溉水量。大豆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大豆的生育期合理确定灌溉时机。通常来说,大豆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对水分需求较大,这两个时期是关键的灌溉时机。滴灌和喷灌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洪灌方式更为高效,能够减少水分浪费,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这些系统还有助于避免土壤表面结块和减少病害传播。利用气象数据和预报信息,实行气象灌溉决策,根据未来的降水情况和气温变化调整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通过提高灌溉水的渗透性,促使水分更好地渗入土壤深层,减少浪费,提高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在种植大豆的田间,采用土壤覆盖物,如秸秆、草木屑等,有助于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降低蒸散耗水,提高土壤的保水性。通过添加有机质和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灌溉和施肥需要协调安排,确保养分能够充分溶解并被植株吸收。

(4)科学追肥

在进行追肥前,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pH值。这可以帮助确定需要追加的养分种类和肥量。大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根据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追加适宜的肥料,如氮、磷、钾等。有机肥和无机肥的结合使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养分,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动。根据大豆生长的实际需求,选择适时的追肥时机。通常,在大豆生长的早期和中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大豆一般能够固氮,但在生长初期可能需要适量的氮素。因此,在大豆初期,可以适量追加含氮肥料。磷和钾是大豆生长的关键养分,特别是在花芽分化和开花期间,适时追加含磷和钾的肥料有助于提高产量和提质。采用深施肥或滴灌方式,将肥料直接输送到大豆根系所在的土层,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根据土壤测试和植株生长情况,灵活调整追肥的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在大豆生长的過程中,适时采用叶面喷施方式,通过叶片吸收迅速提供养分,缓解植株的养分紧缺。使用含有益生菌、固氮菌等微生物的生物肥料,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的释放和吸收。

5、大豆病虫害及防治要点

(1)主要病害以及防治方法

①大豆花叶病:其特点是在大豆叶片上形成大片的白色霉斑。防治方法:维持良好的通风有助于减少霉菌在潮湿环境中的生长。及时剪除枯死的叶片,减少霉菌的繁殖源。使用合适的杀菌剂,如螺旋霉素等,进行喷雾防治。在发病初期施药效果更好。②大豆霜霉病:其症状包括白色霉层覆盖在叶片表面,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能够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适度的密植可以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传播。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如硫磺等,进行定期的喷雾,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和生长期的高发期。③大豆黄叶病: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逐渐蔓延至全叶。防治方法:避免大豆连作,采用轮作和旋作,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的病原体。在收获后及时清理残留的大豆秸秆,减少病害的越冬源。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如三唑酮等,进行药剂喷雾。

(2)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①大豆蚜虫:主要通过吸食植株汁液为害,导致大豆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发黄、卷曲,最终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性黄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帮助控制蚜虫的繁殖。通过合理的施肥,尤其是适量的氮肥,可以改善植物的抗虫能力。也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或2.5%敌杀死乳油,5%来福灵乳油,10%溴氟菊酯乳油每亩15—20ml兑水40—50kg进行药剂喷雾。注意选择适宜时机,避免对益虫和环境的不良影响。②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地下害虫,其幼虫主要以大豆根部和地下茎段为食,造成植株生长衰弱、死亡。防治方法:选择抗食心虫的大豆品种,能够减轻虫害的发生。避免大豆的连作,采用轮作和间作,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的虫害。使用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线虫、真菌等,来防治大豆食心虫。③豆天蛾:豆天蛾幼虫主要以大豆花朵和嫩叶为食,造成植株凋谢、严重时可导致产量下降。防治方法:在大豆田间设置灯具,利用光源诱捕和杀灭成虫,减少豆天蛾的数量。引入天敌,如寄生性蜂类和捕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降低豆天蛾的种群密度。在豆天蛾的季节高发期,采用合适的杀虫剂,如苯酚菊酯、氯氰菊酯等,进行药剂喷雾。

6、及时收获和贮藏

(1)收获技术和方法

大豆的收获时间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一般而言,大豆的最佳收获时间是在荚果成熟但尚未完全变黄的阶段。这样可以保证豆粒充实,减少损失。机械收获相对于手工收获更为高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选择适合大豆收获的联合收割机,确保对植株的损伤最小。设置合适的收获高度,既能够保留植株的根系,又避免深埋在土壤中,减少土壤混入豆荚的可能。在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留的植株和秸秆,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滋生,防止二次污染。

(2)贮藏方法

在储存前,确保大豆的湿度低于合适的贮存湿度,通常在12%—14%之间。可以通过通风、晾晒等方式实现除湿处理。在贮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大豆霉变。采取密封储存的方法,避免潮湿和通风不良,减少霉变的发生。适宜的储存温度可以帮助减缓豆粒的老化和品质下降。通常,大豆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0℃—15℃之间。在储存仓库中采取有效的防鼠和防虫措施,以避免害虫对大豆的侵害。定期检查储存设施和大豆的状态,确保没有异常情况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综上所述,在大豆种植中,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措施,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豆的生长潜力,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期望农户们能够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栽培技术,实现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提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养分大豆植株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