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提升种植规模效益的对策

2024-04-24 08:14朱岩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1期
关键词:秧苗水稻产量

朱岩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效益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对于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而近年来,水稻种植技术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产水平较低、种植成本较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而为了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进一步增加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从实践视角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提升水稻种植规模效益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这些变化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进一步加大了水稻种植的压力。再加上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往往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这不仅降低了水稻种植的效益,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

1、杂草和倒伏问题

水稻种植中的杂草和倒伏问题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中的杂草和倒伏现象也并不少见。首先,杂草问题是水稻种植中的常见问题。杂草是水稻田中非预期的植物种群,它们的生长与水稻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此外,杂草还会导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水稻的产量。在传统的稻田中,杂草可以通过手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来控制,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问题。手工除草效率低下,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化学除草虽然效率高,但可能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影响水稻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其次,倒伏问题在水稻种植中的发生频率也很高。倒伏是指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植株弯曲或全部倒在地上的现象。倒伏会导致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甚至导致水稻的绝收。导致水稻倒伏的原因有很多,如品种选择不当、种植密度过大、田间管理不当等。在传统的稻田中,通过选择抗倒伏的水稻品种和优化种植技术,可以减少水稻倒伏的发生。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倒伏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如何选择和种植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所在。

2、病虫害问题

东北水稻种植中的病虫害表现多样且严重,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极大。其中,尤以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最具代表性。首先,稻瘟病是东北水稻种植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虫害。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稻瘟病的发生和传播非常迅速,可以导致水稻的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而稻瘟病的发生还与水稻的品种、生长条件、气候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次,稻曲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水稻的穗部。稻曲病会导致水稻的穗部产生大量的病害颗粒,这些颗粒在成熟后会破裂,释放出大量的病原菌,进一步侵染其他的健康水稻植株,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最后,东北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常见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会吸食水稻的汁液,导致水稻的生长受阻,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将水稻叶片吃光,导致水稻的产量大幅度下降。稻纵卷叶螟则主要取食水稻的叶片,将叶片卷成筒状,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

3、自然灾害多发

东北水稻种植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这里气候寒冷,春季常出现晚霜和早霜。晚霜通常发生在春季,此时气温刚刚回升,作物刚刚开始生长,但晚霜会冻结水稻的叶片,导致水稻死亡。早霜则会在稻穗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发生,这会抑制水稻的生长,影响稻穗的产量。其次,东北水稻种植区位于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下游,该区域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涝灾。当降雨量过大时,过多的水分会淹没稻田,影响水稻的生长。此外,过多的水分还会引发水稻的病害,进一步降低水稻的产量。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还会让水稻的产量下降,甚至会导致水稻的绝收。

二、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具体方法

1、水稻控苗技术的优化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若想有效改善稻苗的发育状况,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水稻控苗技术。优化水稻控苗技术是一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控制水稻生长的技术,其主要目标是控制水稻的分蘖数量和生长速度,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其分蘖能力和生长速度不同,选择分蘖能力弱、生长速度慢的品种有助于控制水稻的生长。例如,一些矮秆的水稻品种,如“华粳籼8号”,其分蘖能力弱,生长速度慢,适合用于控苗。其次,需采用适当的种植方式。例如,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可以减少水稻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控制水稻的生长。此外,还可以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抑制水稻的生长。与此同时,杂草会与水稻争夺养分和水分,导致水稻生长过旺。因此,需要及时除草,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最后,合理施肥。施肥过多会导致水稻生长过旺,分蘖过多,反而影响产量。因此,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合理施肥。例如,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避免一次性施肥过多。

2、水稻种植方式的优化

在水稻种植活动中,种植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在众多种植方法中,最基础的方法为直接种植。直接种植的操作难度相对较低,种植水稻的收成效率也有一定保障,是当前水稻种植活动中最为成熟且应用最广泛的种植技术,但该种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劣势。在直播种植水稻过程中,若水稻根系插入土壤的深度不足,水稻种植密度便会增加。在此基础上,若稻苗生长过程中遇到大风天气,便极易出現歪斜现象。与此同时,这一种植方式还对稻苗品种提出了较高要求,种植后期还必须密切关注杂草危害问题。其次便是抛种种植。相比直接种植来说,抛种种植也具有明显优势,若农户选择抛种种植方式,则其无需耗费大量成本和资源,这一种植方式的效率也比普通的种植方式更高,和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更为契合。但与直接种植相似的是,此类种植方式也对秧苗的品种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户在选择水稻幼苗时,必须保证秧苗质量合格。在抛种种植过程中,农民还需综合考量天气因素。一般情况下,需在逆风天气进行高抛,这样不仅能够远投秧苗,同时还能保证秧苗入土的深度。而通常来说,秧苗的放水深度则需保持在2厘米范围内。除此之外,秧苗的抛种种植也需遵循阶段性原则。在不同阶段,抛种秧苗的覆盖率也有所不同。在第一阶段,农民需抛种种植近70%的秧苗,确保秧田表面全部被秧苗覆盖。进入第二阶段后,农户则需将剩下的秧苗用于农田空缺处的填补,让秧苗更快萌发。

3、水稻控肥技术的优化

水稻控肥技术的优化主要是指严格管控肥料种类,肥料的施加量以及肥料施肥的间隔时间。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常用的肥料便是氮肥。合理施肥不仅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能优化水稻产量。而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精准施肥。精准施肥是一种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精准控制肥料使用量的技术。如可以使用土壤测试仪测试土壤的肥力,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和水稻的生长情况,精准施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过量施肥,也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其次,可采用缓释肥。缓释肥是一种能够缓慢释放肥效的肥料,其养分释放速度与水稻的生长速度相匹配,可以避免一次性施肥过多。缓释肥还可以提供长期的营养供应,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此外,还可对生物肥和有机肥进行适当应用。生物肥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而有机肥是一种来自动植物的有机物质,其养分释放缓慢,可以提供长期的营养供应。最后,需高效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水和肥料同时施入稻田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使用量。

4、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优化

在水稻实际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是直观且巨大的。因此,必须充分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或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生长所造成的危害。首先,需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病害的第一步。抗病品种可以抵抗病害的侵袭,保护水稻的正常生长。其次,可有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一种使用有益生物来控制病害的方法。如可以使用病原真菌来控制稻瘟病,或者使用寄生虫来控制稻虫。此外,针对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纹枯病,可以通过有效调整钾肥和氮肥施用量,严格控制稻苗间距等方法来对纹枯病进行预防。

三、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策略

1、合理选择水稻品种和种植方式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品种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后期农业的收益,因此,必须科学且合理地对水稻品种进行选择。水稻的生长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和种植方式时,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例如,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耐寒、生长期长、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东北地区种植的均为粳稻,该地区适宜栽培的水稻品种较为多样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五常稻米。除了要对水稻的品种进行科学选择外,还需合理选择水稻的种植方法。科学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阶段的水稻种植活动,可以采用机械化种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与此同时,还需密切关注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是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方式。

2、加大水稻种植基础设施建设

若想有效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而在此过程中,首先,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大力建设现代化的灌溉系统。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建设有效的灌溉系统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需完善堤坝、灌溉渠道、水泵等设施,以确保水稻生长的水分需求。其次,需强化农业机械化设施的建设。通过引入和更新农业机械,如收割机、插秧机、耕作机、植保机械等,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为了保障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还需建设机库、维修车间等配套设施。此外,需构建农业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平台,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天气预报等服务,帮助农民做出更好的种植决策。

3、强化水稻种植生产能力

为强化水稻种植生产能力,首先,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社开展水稻种植的科研活动,引进和研发新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虫能力和产量。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如遥感、大数据等,进行精准农业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需构建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可通过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鼓励农学专业者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区域种植户进行水稻的科学种植,丰富其种植经验,让其有效掌握种植技术和技巧。此外,需建立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包括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培训、农业保险服务等,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值。

4、优化惠农政策及农资价格体系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若想有效增加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必须普及和优化惠农政策,增强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意愿,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改良。而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可有效调整粮食补贴政策,确保种植者能够直接获取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以及良种补贴。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还需依托政策扶持的方法,让种植者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助力区域水稻种植和农业生产走向绿色发展道路。惠农政策的优化能调动水稻种植者的种植热情,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需高度关注农资价格体系的优化,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种植水稻的经济收入。若水稻种植收益率过低,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必然会下降,这也会制约水稻种植和现代农业的长效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从根源入手,对农资价格体系进行调整优化。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还需对农资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依托宏观政策,保证农资价格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門需进一步强化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力度,在综合分析市场价格波动的基础上,对价格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为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是增加水稻种植经济及社会效益,助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政策、科技、教育、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需要提高科技素质,积极接受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社需要开展科研活动,引进和研发新的水稻品种。教育机构和农业服务机构需要开展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市场需要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引导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势在必行。只有凝聚多方力量,才有望实现水稻种植的现代化,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猜你喜欢
秧苗水稻产量
什么是海水稻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农民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