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思考与策略探寻

2024-04-24 12:23王丹
新教育·科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实施策略信息技术

王丹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捷的探索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强大的交互协作空间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精准的数据分析助推教师高效组织教学。一线教师应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应用能力;因地制宜,科学引入信息技术;守正创新,助推课堂高效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实施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教室设备更加先进,教学课件、实物投影成为数学教师课堂上的主要帮手。近年来,随着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一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之余,各种教育学习平台、软件工具的引入,使得新技术在数学课堂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思考:新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价值

1.便捷的探索工具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一线教师主要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符合小学生兴趣的情境,展示教学内容,其实这只是信息技术的冰山一角。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教師控制下的幻灯片内容播放,其本质属于一种被动学习。学生仅仅是观看教师呈现的各种媒体内容,学习过程几乎是被动接受的,无法进行主动操作,开展互动学习。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正在逐渐形成新的教学范式和流程。各种教学平台、学习APP、智慧课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开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些新技术提供了便捷的探索工具,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教师使用“尚学趣”平台展开教学,学生借助平台的分割、移补工具,先将不规则图形分成几部分,再通过平移或旋转,转化成规则图形,可以真正实现图形的分割和平移,感悟“形状变了,大小不变”这一特征。学生还可以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分割、移补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整个操作过程简便,转化后的图形也看得清清楚楚。相比传统课堂上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想一想,更加直观、清楚。

2.强大的交互协作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性资源往往依靠教师巡视过程中实时捕捉,寻找资源存在耗时长、不全面的问题,交流过程也难以顾及所有的情况,只能出示典型资源,容易忽略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学生的参与方式是被动的。

而借助新技术,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的实时上传功能,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上传至活动区,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线上网络空间与线下物理空间的融合,突破传统数学教育的时空限制,丰富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创造分数”的活动。学生可以拖动丰富的素材,方便快捷地进行创造。由于平台具有共享功能,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全班所有同学的想法,便于互相学习。而教师可以在电脑端方便地浏览所有学生的资源,结合需要进行对比与分析。

3.精准的数据分析助推教师高效组织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无法对学生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分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准化教学。而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数据的收集方便、快捷,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聚焦,为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课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时,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后,学生小组合作,先量一量、算一算,再利用学习单记录数据,用计算器求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收集资源,再进行交流。整个探究过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会影响后续内容的教学。而利用“腾讯在线电子表格”收集数据就能解决耗时长这一困难。学生只需先量出物品圆形面的周长和直径,填入在线表格,借助表格中的公式就能一下子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在线表格的使用不仅节约了学生的计算时间和教师收集资源的时间,而且扩大了教师进行资源对比的样本,每位学生的实验数据都能得以呈现,一定程度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分析:新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可以说,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成为中小学校的教学常态。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课件支持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以“看”为主,很少有机会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究,教育信息化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另外,一线教师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信息技术发展、更新迅速,这对教师的学习和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探寻:应用新技术助推课堂高效实施的策略

1.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应用能力

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当今世界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对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类手段,要想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是熟练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合理应用新技术优化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质,化解课堂教学重、难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教师善学、好学的品质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一线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修活动,并利用教研、沙龙活动及时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主动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能力。

2.因地制宜,科学引入信息技术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不同,运用信息技术的种类和时机也不尽相同。教师应以实际教学需求、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规律为依据,科学地引入新技术,采用恰当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实际课堂。例如,一、二年级孩子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环节,除了传统的抽卡片、开火车等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希沃平台,设计一些闯关的小游戏,丰富学生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和自主判断的能力还不够,因此教师需及时进行指导与提醒,避免学生因不知如何应用技术而产生学习焦虑情绪;也要避免学生在应用互动平台开展交流时进行其他不相关的活动导致学习专注度降低;更要避免信息技术占据课堂过多的时间,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3.守正创新,助推课堂高效实施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虽有其不足,也拥有自身的优势。就数学教学内容而言,并非所有的数学课都适合加入新技术。新技术更应该做到因需而用,避免走进把数学课变成信息技术课的误区。新技术的使用,应建立在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所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平台“等分圆”工具能够将圆按任意份数等分的功能,解决了学生折纸时难以折出3份、5份、7份等奇数份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这一工具的使用,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线数学教师在应用各类新技术融合教学时,应注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创新。

如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新时期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其发展将推动教育理念的升级、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线教师要加快学习的步伐,抓住契机,立足课堂,关注学生心理及兴趣需求,开展教学实践,让技术真正融入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培训赋能: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理念、路径与策略[J].江苏教育,2021(10).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程生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第二批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学练习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序号:2104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实施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