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及栽培技术的合理运用

2024-04-24 15:07李荣荣李晓荣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1期
关键词:种薯化肥有机肥

李荣荣 李晓荣

马铃薯作为现阶段饮食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经济市场的运转以及人们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马铃薯是大部分食品的原材料,对于种植品质具有一定要求,在栽培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病虫害等多种生长问题。需要种植人员加强对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避免影响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对此,本文针对马铃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措施及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明确栽培要点,合理运用栽培技术,有效推动马铃薯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马铃薯种植中,实际生长发育情况受肥料影响较大,种植人员应针对不同情况,有效调节马铃薯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健康生长。通过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并深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绿色防控力度,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使其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合理应用整地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切实满足马铃薯在各个生长环节内的水肥供应问题,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一、马铃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

1、有机肥代替化肥

与化肥相比,有机肥中含有大量养分,能够通过自身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强化施肥效果。而化肥作为一种无机养分,固然能够对植物生长产生效果,但是如果大量施用,则会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化肥内部养分的单一性,在施用过程中,养分含量较高,所以仅需施用少量即可。而有机肥中不含有化学合成物质,在施用时,需要大量投入,在长期施用下,可以有效改良马铃薯的质量。并对马铃薯抗病以及抗虫能力有所助力,农户应坚持施用有机肥,以此良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减轻环境污染,增强地力,降低土壤污染概率,以此实现科学种植。在不断减少农业废弃物的背景下,改善农产品品质,从根本上提高马铃薯抗性。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施用有机肥的知识,推广秸秆还田以及腐熟还田技术,有效强化种植人员的科学用肥意识。使其深入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化肥施肥次数与施用量,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实现土壤稳产高产目标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针对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治理工作,通过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帮助种植人员树立“绿色植保”的理念,使其能够合理运用相关防控技术,施用环境友好型农药,降低土壤中污染源的残留率,实现低毒、低残留的目标。其中,生态防控技术,主要是采用轮作模式,通过种植小麦以及油菜等作物,加强农田防护林带的建设,使其对马铃薯种植有害生物进行隔离,强化隔离建设水平,并建立病虫害隔离带。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下,有效防治病虫害。针对病虫害治理而言,通过释放天敌的方式,可以逐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而农艺防控技术主要是从品种方面出发,通过选择中高抗品种,结合整地、中耕除草以及多种栽培技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种植人员在应用物理防控技术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地膜覆盖、撒施草木灰等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结合杀虫灯以及黄蓝板实现科学防控。最后,生物防控技术主要是运用烟碱对蚜虫等害虫进行防治,并使用微生物源农药进行治理,提高防控水平。

3、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高效且将灌溉与施肥工作集成一体的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地形之间的高低差,对马铃薯进行灌溉。在压力的作用下,马铃薯会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以此强化对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该种技术的实际操作具有一定優势,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的烂种率,与传统沟灌的方式相比,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促进土壤环境湿润度趋向平衡,避免湿度过高,降低土壤通气性,进而造成烂种。同时,为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确保马铃薯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降低化肥肥料的施用量,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多次对马铃薯田施用肥料,有效减少种植成本。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

1、科学选种

选种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序,对于最终种植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在选种过程中,由于品种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品种在种植期间的适应能力也存在不同。种植人员应对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土壤等因素深入调查,在合理分析之后,明确与当地种植条件相适应的品种。要想保证种薯的发芽率,相关人员应做好选种工作,优化选种机制,对于种薯的病虫害情况严格重视,一旦种薯具有传染性病害,则对于种植活动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从生长习性角度出发,凉爽的环境较为适合马铃薯种植,作为一种低温的农业作物,在温度达到25℃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长。在温度不断升高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马铃薯停止生长的现象。针对此种特性,在夏季种植时,应从两个方面出发,不仅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同时应避免在高温区间进行种植,提前播种与收割。

由于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性特征,在选种时,应对当地市场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市场需求性较好的种薯,可以为其后续的销售环节提供保障。针对种植质量而言,为避免在种植期间产生病虫害等问题,应选择优质且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从根源上降低患病几率。为切实实现化肥农药减量的目标,应选择肥料利用率较高的种薯,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种植条件,并提升存活率。在播种之前,应对种薯进行处理,在15—20天之前,应将种薯进行晾晒,通过选择温度适宜、通风以及散光效果较好的区域,在晾晒3—5天之后,对其翻动。在种薯芽长2—4mm时,可以对其进行切种,结合马铃薯的实际大小,选择整薯播种与切种播种相结合的方式。在切种时,应注意切块需要保留芽眼,将其控制在1—2个,可以确保出苗率。同时,应注重对切刀进行消毒,保证切块的大小均匀,将病薯以及烂薯应及时剔除,避免影响其他种薯。

2、整地施肥

马铃薯种植应优先选择地势平坦的种植区域,确保土壤肥沃性能良好,由于马铃薯生长的特性,应选在土层较厚的缓坡区域,保证环境的潮湿性。在实施轮作倒茬技术时,应优先选择前茬是玉米以及小麦等作物的区域,可以为马铃薯种植提供有利条件。马铃薯自身具有一定生存能力,且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为实现种植质量与产量的同步提升,应选择具有通透性的沙壤土,便于马铃薯进行生长,避免在排水不良且重黏土的区域进行种植,土壤pH值应控制在5.5—6.0。在前作收获之后,应坚持“秋耕宜深、春耕宜浅”的耕种原则,通过精细整地,为马铃薯种植提供深厚且疏松的土壤条件,使其生长块茎能够顺利膨大,提高马铃薯种植大、中薯率,强化种植产量。

在播种之前,应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施肥,在减量增效的种植理念下,可以对其施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作为基肥,在播种时,可以施用复合肥料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施用期间,应严格控制肥料与马铃薯的实际距离,避免其直接接触到种薯,同时,严格避免将复合肥与杀虫剂等同时施用。作为浅根类作物,在种植时应及时对土壤进行翻耕以及施肥,坚持有机肥为主的原则,确保土壤能够疏松多孔。通常情况下,应在每亩地施用有机肥400kg,如果选择农家肥,则应施用2500—4000kg,以此确保土壤中养分充足,为马铃薯健康生长提供保障。结合实际情况,应将多元复合肥或者磷酸一铵等肥料作为种肥,确保马铃薯能够充分吸收复合肥中的磷元素。在生育期内,应进行科学追肥,在马铃薯处于苗期之后,应对其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随水追施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马铃薯在苗期、块茎成型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累积期的施肥次数,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

3、播种与密植

为实现科学化种植,种植人员应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通过对当地温度进行确定,实施精确控制,避免因温度原因影响马铃薯生长。通常情况下,应综合考量气温以及土壤温度,在气温达到8℃,且土壤温度达到10℃时,可以进行播种。需要注意的是,应确保温度平衡在一周左右,不会产生突然降温等情况下,方能种植。由于种植特性,一旦温度过低,则会导致马铃薯冻伤,无法顺利发芽,进而影响种植产量。结合播种面积以及地形地势,应合理选择播种方法,选用机械与人工播种方式,合理控制播种深度。在使用机械化播种时,可以有效避免种植距离出现误差,确保马铃薯生长能够均匀接受光照,实现种植规范化的目标。为实现稳定生长,应种植深度控制在18cm—20cm,不仅可以加快马铃薯的发芽速度,同时有效降低马铃薯腐烂概率。

从当地气候角度出发,如果种植期间较为干旱,则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播种深度,有效提升成活率。同时,马铃薯品种的不同导致其对于种植温度的需求会产生一定差异性,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主要是在4月中下旬,种植人员应根据马铃薯生长特性选择播种时间以及种植方式。密植作为一项重要栽培技术,合理应用下,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种植人员应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避免植株在生长期间相互干扰,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在6000株/667m2,保证马铃薯产量。在播种时,应采取机械除草的方式,对种植区域杂草进行清理。在中耕培土之后,应适当选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使其避免与马铃薯生长争夺养分。

4、田间管理

科学、规范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具有积极影响,在其进入苗期之后,为强化幼苗的生长质量,应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并将其进行集中转移。在除草之后,应结合土壤具体情况,适当追肥,为马铃薯生长补充养分。在这期间,应主要施用氮肥以及钾肥,在施用之后,应对其进行覆盖,避免降低施肥效果。在施肥之后,需结合当地的天气状况,合理灌溉。如果当地处于干旱的天气,长时间没有下雨,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60%以下时,则需要对马铃薯田实施灌溉,有效强化肥料利用率。

在灌溉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滴水量,确保土壤湿润深度达到20cm,在不同生长环节,对于水分的需求不同。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能够有效满足马铃薯生长中所需的水分,为其实现高产提供保障。应根据马铃薯生长的实际情况按阶段合理灌溉,在马铃薯处于苗期阶段,应确保土壤持水量达到60%—65%,以此为其后续生长提供保障。在马铃薯处于块茎成形期时,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会略有增大,应将土壤持水量提升至70%—75%。块茎膨大期作为马铃薯生长期间对水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为提高大薯率,强化生长效果,应将土壤持水量控制在75%—85%,避免过度灌溉,影响马铃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淀粉累积期,应将持水量下降至60%—65%,此时马铃薯对水分需求量较小,且即将达到收获期,种植人员应在收获前的10—15天内停止灌溉。将灌溉次数控制在6—10次,种植人员应针对实际情况,在全生育期内,合理确定灌溉时间,并且对土壤湿润程度进行控制。

5、病虫害综合防治

种植人员应扩大防治范围,避免降低马铃薯产量。应严格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仔细观察马铃薯的实际状态,及时发现病虫害症状。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如果病虫害症状较重,蔓延速度较快,则应结合实际病虫害类型,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感染病虫害概率较大,种植人员应在发生病虫害时,立刻选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喷洒,保证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针对病害而言,主要集中于马铃薯茎叶部分。①早疫病,在发病期间,主要是在叶片上会产生褐色小斑点,初期数量较少,且呈现不规则形状。而在后期,则会逐渐产生黑霉,在逐渐连合的情况下,最终会导致叶片脱落,进而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施用針对性的药剂进行喷洒,并将多种药剂进行交替施用,有效降低马铃薯对药剂的抗性。②晚疫病,主要是在马铃薯下部叶片的叶尖部位开始,会在其上部产生水渍状的小斑点,在湿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在斑点的外围会产生白霉。在干燥的情况下,会随着水分的增大逐渐变薄。针对块茎部分而言,在不断产生大斑块之后,块茎会逐渐腐烂,而叶柄附近,则会产生条斑,在治理过程中,应对其施用代森锌等药物。③软腐病,该项病症主要是在马铃薯生长后期会频繁发生,最初是在茎块表皮部分,产生斑点,并随着不断严重,逐渐产生絮状菌丝体。在叶片部位,湿度较大时,会产生腐烂情况。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严格控制灌溉频次,在收获前一周内,应停止浇水。并在贮藏之前,应对薯窖进行杀菌,并确保在贮藏时能够保持通风。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主要会出现斑蝥、蚜虫、瓢虫等虫害。其中,蚜虫作为主要害虫之一,在发病蔓延时,会在马铃薯叶片背后以及顶部进行啃食,通过刺伤叶片,对汁液进行吸取。同时,会对叶片排泄相应的黏物,使其堵塞叶片的气孔,造成叶片变形现象。在取食阶段,不仅会对其他健康植株造成影响,同时会迅速扩散,造成植株退化现象,进而影响种植质量。种植户应加强防治,通过掌握蚜虫的迁徙规律,有效避免接触蚜虫高峰期,采用早播或者晚播的方式,有效减轻蚜虫的危害。同时,在产生瓢虫危害时,对马铃薯叶片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在其对叶片进行啃食的情况下,叶片会逐渐形成网状,最终造成植株干枯。应加强药剂防治,通过选择高氯等药剂进行治理,在连续施用3次之后,即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马铃薯作为一种具有高种植效益的作物,种植人员应优化农业结构,切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提升马铃薯产品安全性。通过对选种、整地施肥、播种与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优化,切实提升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绿色化以及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将有机肥代替化肥,并积极推广绿色防控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升级种植方法,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实现马铃薯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猜你喜欢
种薯化肥有机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