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生猪中暑的原因及有效诊断方法总结

2024-04-24 15:07潘新丹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1期
关键词:圈舍生猪高温

潘新丹

生猪中暑主要分为日射病和热射病两种类型。当养殖场内的生猪出现中暑症状时,它们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大量饮水和体温升高等症状。养殖人员应具备初步诊断与处理的能力,以防止生猪出现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深入分析了生猪中暑的具体原因,结合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总结了有效的诊断方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与预防手段。这些措施旨在降低生猪中暑的风险,为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近年来大型养猪场数量较少,大部分为散养户,这些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上存在差异。在养殖投入方面,包括厂房建设、饲料营养和疾病预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养殖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但整体养殖条件并未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这导致在炎热季节,生猪的疾病发生率较高,同时中暑的概率也增加。一旦生猪出现中暑情况,会对其正常生长造成阻碍。因此,探究生猪中暑的原因和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猪中暑的具体原因

1、天气异常变化与环境温度过高

结合对生猪中暑病因的分析。日射病是由于生猪在炎热的季节中,头部持续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障碍。而热射病则是由于生猪所处的外界环境气温高、湿度大,机体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而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尽管这两种中暑类型在诱因上有所区别,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即都发生在高温环境下,都与生猪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有关。在夏季12:00~15:00的时间段内,经常有天气异常变化或环境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导致生猪中暑的概率明显升高,主要因为此阶段的气候变化异常,当外界环境温度持续高于35℃时,高温导致环境潮湿闷热,使得生猪散热困难,出现中暑。

2、生猪个体生理因素

在夏季,受心肺功能限制,肥胖猪、老龄猪、幼龄猪和虚弱猪等特定生理状况的猪只,机体代谢能力相对较弱。这些猪只在面对高温高湿的环境时,其耐受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更可能首先发病。此外,对于身体状况良好、发育优良的生猪而言,虽然其皮糙肉厚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当阳光直射其身体时,会导致其体温迅速上升。由于这类生猪在热量排解方面相对较差,长时间的高温暴露可能对其脑膜和脑质造成伤害,进而对其中枢神经系统构成潜在威胁。猪只在特定生理条件下,其机体代谢和耐热能力会有所降低,从而增加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发病风险。

3、养殖管理不合理与防疫保健不到位

生豬养殖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存在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且缺少对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充分考量的情况下,生猪中暑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养殖场未设置专门的通风换气设施,会导致生猪出现脱水的症状,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容易弱化生猪抗病力与免疫力,增加了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如果生猪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在短时间内流失大量盐分和水分,致使生猪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一直沿用着老旧的养猪场,圈舍简陋,设备陈旧老套,缺乏必备的防暑降温设施。有的猪场追求高效养殖,增加养猪密度而不扩大圈舍面积,致使生猪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这些人为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生猪中暑的风险。此外,夏季生猪饮水不足、盐分缺失,以及长途调运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猪中暑的概率。

二、生猪中暑的临床症状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中暑往往发生在闷热的夏季,特别是在没有足够清凉饮水和适当遮荫的情况下,生猪中暑后会有明显症状与表现,无论是日射病还是热射病,临床症状都很相似,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四肢乏力、走路摇摆或频繁排泄等,部分生猪会伴随频繁饮水与食欲减退等症状,一旦生猪有以上表现,则发生中暑的概率较高。同时,部分生猪在中暑前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并在中暑后出现体温升高症状,一般能超过41℃,甚至可能达到44℃,且中暑后的生猪会有眼角膜充血或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喜窝湿地等表现,部分中暑生猪会昏迷、卧地不起、四肢呈划水状,并在鼻腔位置有血样泡沫出现。如果中暑生猪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最终会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临产期母猪、哺乳期母猪等由于体质较弱,更容易发生中暑,这些猪往往在群猪中最先发病。

三、生猪中暑的发病机理

猪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代谢产生热量,并通过蒸发、传导、辐射和对流等机制来维持体温的稳定。然而,在极端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这些散热机制的有效性会受到显著影响,进而引发猪体温度的上升。具体而言,当环境湿度超过55%时,猪体的散热效果会受到明显的阻碍,使其对高温环境的敏感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环境温度进一步达到31℃,生猪的体温将会迅速升高,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当环境湿度超过65%且温度高达35℃时,生猪的体温可能会迅速升高至一个接近生命极限的值,即41℃。这种高温环境不仅会加速生猪的代谢过程,还会在体内积累大量未完全氧化的代谢物,这些物质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举例来说,中暑后的生猪,其流经肺循环的血量会显著增加,导致呼吸加快。这种情况可能引起肺水肿和充血,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在严重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威胁生猪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生猪养殖而言,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采取有效的散热和降温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四、生猪中暑的诊断方法

在诊断生猪中暑时,我们采用的方法相对直观。在炎热的夏季,生猪常常因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经过长途运输,活动空间过于狭窄和密闭而中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诊断为日射病。另外,如果生猪的日常饲养管理中缺少对圈舍温湿度的控制,养殖密度过大,且缺少专门的通风设施,它们容易受到高温密闭环境的影响,无法正常散热,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紊乱。这种疾病我们诊断为热射病。值得注意的是,热射病与日射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仔细区分。为了更准确地诊断,我们采用了病例剖检的方法。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我们观察到肺部充血水肿,肠粘膜与胸膜位置存在明显的浆液性炎症和淤血斑,这表明病猪患有热射病。而对于因日射病死亡的生猪,解剖后我们发现其组织蛋白因紫外线影响而变性,部分病死猪的皮肤新生上皮也出现分解。养殖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进行初步诊断,为生猪中暑的治疗提供依据。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生猪的存活率,并降低养殖损失。

五、生猪中暑的治疗策略

1、物理降温操作要点

为了降低生猪中暑风险,养殖场应在炎热的夏季为生猪做好物理降温,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通风换气设施,保证圈舍内部环境阴凉。同时,养殖场人员应定时利用凉水在生猪头部与背部淋洒,注意控制水温,避免引起生猪应激。针对已经发病的生猪,应先将病猪转移至阴凉处,用冷湿毛巾敷在病猪的头部或左胸心区,或者反复用凉水对其头部及全身缓缓喷洒,头部多洒,有意识使水流入口中让猪喝水。养殖人员还可利用酒精擦拭的方式,通过重复以上工作能帮助生猪降温,直到病猪的体温下降到38.5℃~39℃为止,避免因高热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2、补充盐分水分操作要点

如果养殖场内的生猪中暑后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因为脱水会导致大量盐分与水分流失,所以,养殖人员应利用生理盐水为生猪灌肠,通常以6%的生理盐水为主,通过为生猪灌肠能达到降温的目的,还能为中暑生猪补充盐分与水分。养殖人员还可以利用葡萄糖500ml为生猪进行静脉注射,目的同样是补充水分与盐分,有助于改善生猪的中暑症状,配合注射300ml的氯化钠溶液,将注射频次控制在1次/4h。此外,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十分严重的生猪,养殖人员应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为其注射安钠咖注射液,作用是预防中暑生猪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

3、药物降温操作要点

在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养殖人员应对中暑生猪进行药物降温,在补充足够水分和盐分的基础上,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果中暑生猪出现耳部充血、体温持续性升高的情况,养殖人员可通过针刺生猪耳尖的方式进行放血,或者针刺生猪尾部放血,通常保证放血量不超过100~200ml的范围,利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用量为200~500ml/次。或者选择20%~30%的盐酸氯丙嗦药剂,一般用量控制在10ml/50kg体重。此外,针对中暑严重的生猪,养殖人员可利用苯甲酸钠咖啡因进行注射,以皮下注射的方式为主,通常将药物控制在0.5~2g/次,在此基础上为中暑生猪灌服10~20ml的樟脑水。对于出现抽搐或者昏迷症状的生猪,养殖人员应第一时间为其静脉注射安钠咖5ml,配合注射青霉素、生理盐水、维生素C混合液,用量分别为5g、200ml与2ml,通常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六、生猪中暑的预防对策

1、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

为有效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的中暑概率,应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养殖人员应从改善内部养殖环境方面入手,创设更适于生猪生长的环境。①养殖人员应定期清理圈舍,避免出现粪污长期堆积的情况,减少圈舍内滋生的细菌与病菌,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②针对高温环境中的生猪养殖,养殖人员应加大圈舍温湿度控制力度,選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换气扇、电风扇等通风换气设施,保证圈舍内有良好的空气流通。③养殖人员应避免圈舍内有阳光直射,还可搭建专门的凉棚为生猪提供乘凉设施,或者选择蔓藤植物种植在猪舍周围,有助于提升阳光遮挡水平,为生猪提供避暑的阴凉环境,进而达到优化生猪生长环境的目的。④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生猪养殖密度,杜绝密集养殖,避免养殖空间内生猪过于密集和拥挤,确保生猪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减少相互之间的热量积累。利用冷水泼洒在圈舍房顶位置,能发挥一定的降温作用,或者建造专门的冲洗池和喷水阀,能帮助生猪顺利度过炎热的夏季。

2、加强运输环节温度控制

养殖人员应在炎热的夏季避免频繁调运生猪,如果有调运需求,则应该严格控制运输环节。因此,养殖人员应优先选择温度相对较低的天气进行生猪调运,保证运输生猪的车辆通风散热良好,合理控制运输时的生猪密度,以生猪能适量运动为标准,并坚持分群调运与分层调运的原则。同时,在运输车辆上设置专门的饮水装置,配备一些抗热应激的药物,常见的有柠檬酸、维生素C等,作用是运输途中应对突发情况。同时,选择遮阳设施覆盖在运输车辆上方,以防阳光直射猪群。此外,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实时观察生猪状态,如果发现有中暑迹象,应及时停车处理,以防生猪发生严重的热应激。

3、构建健全的饲养管理体系

养殖人员除了需要严格监管运输环节,还应该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①当进入夏季的高温炎热阶段,养殖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饲料配比,适当减少饲喂量,并增加饲喂次数,引导生猪增加饮水量,坚持少添勤喂的原则,在饲料中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比例。在高温季节,可以适当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摄入,提高生猪的抵抗力。在猪舍内设置自动饮水器或水槽,方便生猪饮水,确保生猪随时可以获得清洁、新鲜的水源,以补充因高温而流失的水分。②养殖人员应重点调整饲喂时间,以早7:00时~晚5:00时为最佳饲喂时间,且需为生猪补充适量的淡盐水,以防生猪出现盐分、水分大量流失的情况,并利用电解质、食盐添加至生猪饮水或饲料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防暑降温的作用。③养殖人员应加大日常监测力度,定期对生猪进行健康检查,实时掌握圈舍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暑等问题。一旦发现生猪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生猪中暑概率。

4、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疫病预防

在高温天气下,生猪除了容易发生中暑外,盛夏时节还经常有暴雨降临,这种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生猪感染其他疫病的风险。因此,加强消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①应增加消毒的频率和强度,确保猪舍、饲料槽、饮水设施等关键区域的卫生状况良好。②要选择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并确保使用正确的浓度和方法。此外,还应注意消毒剂的轮换使用,以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猪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加强防疫工作同样重要。①要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生猪接种必要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猪病。②要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以增强生猪的体质和免疫力。此外,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生猪,防止疾病的扩散。

综上所述,随着生猪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供需平衡得以维系。然而,高温夏季对生猪养殖构成严峻挑战,中暑问题日益凸显。为降低经济损失,养殖场需采取一系列措施。首要任务是减少生猪中暑的风险,通过科学诊断和规范治疗来减轻日射病、热射病的影响。同时,改善养殖环境,增加通风换气频次,确保饮水充足,调整饲料营养比例,以应对高温环境。饲养人员应强化监测力度,定期巡查,注重猪群健康,并定期进行卫生消毒防疫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诊断和治疗措施。生猪中暑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养殖场的稳定运营,更对整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加强生猪疾病防控工作,包括定期消毒猪舍、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等,可以有效保障生猪健康。此外,还需关注生猪营养需求,确保饲料营养均衡,以增强其抵抗力。只有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才能为生猪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圈舍生猪高温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