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及疗效的影响

2024-04-24 09:18孙康孙晓霞王冬妮
系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连续性脓毒症肾脏

孙康,孙晓霞,王冬妮

淮安八十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淮安 223001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累及多个脏器器官,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常发生于严重烧伤、多发伤、重症肺炎等疾病[1-2]。针对于脓毒症临床多采用抗感染、抗休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但是由于脓毒症早期可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严重情况下还可形成“瀑布样反应”,造成患者免疫机制的紊乱,加重病情,常规性的治疗效果欠佳[3-4]。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成为了控制病情的重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属于肾脏替代治疗手段,可以连续、持久地清除患者水分、炎症介质,并对脏器组织起到支持作用[5]。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性15例;年龄33~97岁,平均(66.73±8.69)岁。观察组男18例,女性19例;年龄33~97岁,平均(66.42±8.89)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25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6];符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指征;基础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并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缺陷者;既往血液透析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针对性进行抗感染、利尿、保肝、解痉、镇静、氧疗、胃肠道减压、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纠正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之上,再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模式设定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设置血流量100~160 mL/min,连续治疗72 h,期间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抗凝处理,治疗2次/周,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指标复常;有效:症状、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疗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与T淋巴细胞。采集治疗前、治疗后空腹静脉血液5 mL,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注: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介素-6。

组别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值P值治疗后37.73±3.21 21.48±2.08 25.842<0.001 CRP(mg/L)治疗前60.83±5.48 60.17±5.67 0.509 0.612治疗后17.42±1.48 10.28±1.04 24.010<0.001 TNF-α(ng/L)治疗前65.97±4.27 65.47±4.15 0.511 0.611治疗后46.72±3.84 38.58±2.76 10.470<0.001 IL-6(ng/L)治疗前78.12±6.62 77.83±6.34 0.192 0.848

2.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水平对比,观察组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组别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值P值CD3+(%)治疗前41.52±3.55 41.23±3.37 0.360 0.720治疗后50.63±4.89 68.31±5.76 14.233<0.001 CD4+(%)治疗前20.37±1.69 20.67±1.83 0.733 0.466治疗后32.48±2.79 41.58±3.58 12.196<0.001 CD8+(%)治疗前20.16±1.45 20.08±1.34 0.247 0.806治疗后29.47±2.90 23.48±2.21 9.993<0.001 CD4+/CD8+治疗前1.04±0.16 1.01±0.19 0.735 0.465治疗后1.24±0.26 1.67±0.33 6.226<0.001

3 讨论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其会涉及到全身复杂性的炎症反应,且多伴有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组织细胞损伤等,与患者的机体多系统和器官的生理、病理改变均有密切关系[7]。近年来通过对脓毒症患者的器官支持与抗感染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本病患者的病死率仍然较高,甚至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脓毒症早期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对病情恶化的影响,故治疗中可通过早期清除患者机体的炎症介质,以调节患者免疫机制,控制患者的病情[8]。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主要是模仿肾小球的滤过原理,即通过对流和扩散达到去除溶质的目的,将动脉血或静脉血导入半透膜滤器,去除血浆中的水分和中小分子量,并通过吸附去除炎性介质。小于滤膜孔的物质以置换液形式重新滤过到患者机体内,以保持稳定的体位环境[9-10]。通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以有效持久地清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介质,从而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形成,从而减轻患者器官功能受损,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尽早转归[10]。

本研究中,观察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91.8 9%vs70.27%)(P<0.05),说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更佳。王海宾[11]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证实了本次研究的结果。研究指出,炎症因子的水平表达在脓毒症的发生与进展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减轻其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炎症反应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重要意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通过持续性的血液净化,以清除患者机体内的炎症物质,并调整机体的酸碱、电解质等平衡,从而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12]。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的CRP(10.28±1.04)mg/L、TNF-α(38.58±2.76)ng/L、IL-6(21.48±2.08)ng/L,分别较对照组的低(P均<0.05),则进一步说明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姚园场等[13]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CRRT进行治疗后,患者的CRP、IL-6、PCT水平分别为(10.32±4.69)mg/L、(20.77±3.56)ng/L、(0.68±0.31)ng/L,分别较对照组的低(P均<0.05),也佐证了本研究结果。而脓毒症患者的机体高炎症反应状态会启动抗炎机制,从而分泌、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以形成对T、B等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从而造成免疫抑制功效;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通过清除患者机体的炎症因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从而可一定程度实现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1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8.31±5.76)%、(41.58±3.58)%、(23.48±2.21)%、(1.67±0.33),分别优于对照组(P均<0.05),则可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调节患者免疫能力的作用。王海波等[15]研究中,研究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4周后,患者CD4+、CD8+分别为(33.25±6.85)%、(29.74±6.01)%,优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脓毒症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可靠,能减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连续性脓毒症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哪些药最伤肾脏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