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建设探究

2024-04-25 04:07邵长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学科农业

邵长辉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当前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整体经济结构,应不断开拓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将科技化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融合到我国农业发展当中,全面建成现代化农业社会。新时期背景下,新政策、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同样也蕴藏着许多挑战。高校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主导作用,加强人才输出与技术研发,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推动农业产业高效发展、持续建设。本文主要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方向,探究在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建设方向,扎实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高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主要具备三大特点:(1)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变大,为促进城乡同步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而农业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1]。在此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将会成为未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进一步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2)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工业体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更加强调农业与工业并进的经济发展理念,尤其注重通过工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协同并进。因此,在新的经济结构体系下,农业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与农业之间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3)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农业产业当中主要以农民为主,而当前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需要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与优质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的农业产业发展中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优质人才,这也是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颠覆性改变。

当前农业产业面临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人才结构的巨大转变,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承担着农业经济人才培养以及技术理念研发的重要任务,为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能够真正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发展,为农业产业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与优质资源,就必须要促进学科建设,适应当前的农业结构。

二、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目标

当前传统的农业结构以及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人才输出能力以及产业影响力。

(一)提高学科科研水平

学科发展主要依赖于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相关学者与科研专家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经验,在此背景下应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科研环境,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理论基础与资源基础。

(二)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应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因此,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落实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三)提高学科人才输出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强调了农业产业的社会化特点,提高了工业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因此,学科专业教学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现状,不断向社会输出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依托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多个途径,加强学科教学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联系,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农业产业深度衔接,有效提高专业人才的应用性价值,为我国农业产业人力资源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四)提高学科产业影响力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都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校本身担负着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高校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农业发展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不断加强教育与科研事业建设,充分分析目前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经济管理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托于解决问题展开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与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人才输出、成果输出,进一步提高学科的产业影响力,发挥高校学科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三、新时期高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发展原则

高校作为落实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教育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发言权与主导地位。在高校诸多农业学科中,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应用性等特点。在新时期农业经济全面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农业经济学科的教学科研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必须遵循落实发展战略、振兴农业经济、促进人才输出的主要原则。

(一)落实发展战略

在新时期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全面落实,而农业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必须适应时代趋势,坚持落实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方针,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完善人才培养与输出,解决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各大战略规划,及时针对战略规划进行教学科研调整,使学科建设能够有效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尽早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在国际农产品中的竞争优势,真正做到以知识经济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振兴农业经济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三农”矛盾,促进农业、农民与农村协调发展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际化农业产业发展进度不断加速,科学解决农业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变得十分紧迫。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学应将经济学与管理学有机结合,就农业经济、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将高校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指导、产品流通以及市场衔接当中,为农产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2],以高校扎实的经验理论基础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自身建设,达到学科建设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自身发展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协同效应。

(三)促进人才输出

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过程中也应认识到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以及人才资源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始终坚持以促进人才输出为核心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环境,加强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衔接,促进人才培养战略能够与农产品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行业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学校落实国家战略层面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国家、产业核心需求为目标加强人才培养与输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能够在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上获得持续建设与创新,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迈向多元化综合发展道路。

四、新时期下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发展的策略探究

农业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在国际领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农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应进一步体现我国优势,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正在全面落实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强调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而农业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能够进一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再加上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各种工业技术也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依托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高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也应遵循时代原则,制定战略目标,加强学科建设。

(一)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发挥学科应用价值

在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明确认识农业经济结构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的影响与启示,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制定与产业发展相吻合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进一步发挥学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方向主要如下:(1)加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研究。进一步对传统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的优势及不足进行研究,并制定解决策略,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拉近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距离,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3]。(2)加强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研究。充分站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农产品发展的视角下,研究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对农产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直观影响,在充分保障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3)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为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就必须站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下,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以强大的科技力量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

(二)突出学科特色,推动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主要面向农业进行研究,将农业经济与农业管理有机结合,具有管理和经济两大专业特点。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体现学科特色,结合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强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建设,以良好的基础发展条件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目前突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特色的主要路径如下:(1)突出农业经济特色。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研究,如我国历史农业经济发展,遵循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进行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农业经济理论。(2)突出农业管理特色。应充分发挥农业管理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带来的重要影响,分析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环节,加强各环节有机链接,促进农业销售市场建设,构建“多方合一”的强大农业产业体系,体现农业经济管理学在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教研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学科教研能力

为了促进学科不断建设与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才基础,因此学科队伍建设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1)加强研究团队建设。高校研究团队建设应保障团队成员具备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能力、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能力以及国内外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能力的诸多研究学者。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综合研究团队建设,不断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的研究人才,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经验,结合实践,在我国现有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世界范围发展,缩短我国农业市场与国际化市场的距离。(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主要是为我国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在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渠道完善教学团队。首先,加强教师培训。其次,让教师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最后,应不断引进社会师资,可聘请企业农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最终以强大的师资力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

(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高质量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还将继续融合多学科专业。因此,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持续发展与建设,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握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以未来经济发展为核心进行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科升级与建设,进一步体现农业经济与科学技术、国际市场整体发展。然而,学科交叉融合并不只是两个学科进行简单的叠加,融合的方法及内容需要具有统一性、创新性和发展性[4],主要融合方法如下:(1)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进行多学科研究。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产业还涵盖了农业科技、环境等研究内容,因此必须要以农业产业为核心,进行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研究,以更加全面的研究内容为农业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以重构农业产业结构为核心进行多学科研究。在进行多学科研究时也应适当地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学应用性价值与发展性特色。

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建设,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真正认识到当前农业结构的特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团队建设,构建良好的学科发展环境,以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为核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真正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融入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促进学科适应国家发展,引领产业进步。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学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学科新书导览】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