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2024-04-25 04:07曾煜恒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曾煜恒

(1.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处,湖南 长沙 410100;2.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科技时代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不足的现实窘境。针对这种突出矛盾,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国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意见,同时鼓励探索利用有效途径解决上述问题[1]。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线教育在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中普遍开展起来,由于互联网资源具有更加广泛、更新更及时、浏览更便捷等突出特点,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思政教师若能抓住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就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时效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效途径[2]。

一、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更加深入,这种依赖不仅体现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物质生活方面,更多地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地阅读相关资料和学习相关知识,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普及的必然结果,人们个人学习知识的积累,使其提高上升到自我学习阶段;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造成的人们可以依赖网络解决相关问题,如人们常常网上购票、网络购物等。所有这一切的积累,增强了人们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意愿,也提升了人们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尤其是国家通信设施的全面搭建,物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的大量使用,使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成了可能,这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全方位普及的通信基础设施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使网络上的资源获取更加廉价。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免费共享资源,使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教育资源比在线下获取教育资源更加低廉、可靠。互联网时代,线上教育、在线学习已成为高校开展正常教学的主流方式,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具备了开展线上教育的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利用互联网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完全可行。

此外,网络的全面普及也导致了网络资源的泛滥,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视频,自媒体网站等出现了不健康、引诱性的内容。因此,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辨识能力,全面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也就成了必然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时间良机。高等院校长期以来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必修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也融入了更多的内容。2022年8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指导方案[1]。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已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3]。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事务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方针。同时,采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的方式已经使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线上学习技巧和实践经验。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和各类教学软件等。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在此期间全面实施了网络课堂,做好了完备的线上教育资源,在线学习得到了技术上和资源上的双向保证。所有一切的必然积累,为开展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政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空间博弈。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依赖于网络。客观上,造就了互联网各种资源的进一步扩张,各种自媒体网站、视频作品等疯狂增长。主观上,资源的丰富使大学生某种程度上更加喜欢在网络上寻找自身所需要的物质设备和精神食粮。互联网资源的增长本质上是网络时代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必然结果,是网络资源无时空限制特点的外在体现。但是,无序多样的网络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也对网络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必然的要求,为高校思政的网络教育提供了竞争的空间。面对各种不良的网络内容,思政教育要尽快地获取可靠的平台,占据有力的竞争空间,才能适时、适地、正确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言论带来的挑战。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提高了国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我国在世界格局的全新地位。同时,现在西方普遍的动荡,粮食危机加重,更有俄乌持续恶化、芬兰正式加入北约等政治事件,进一步恶化了国际社会的紧张态势。网络平台成了西方不良媒体散播不当言论、扭曲历史事实、污蔑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面对国际不良言论带来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对其加以抵制、持续反击、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网络资源无时空限制带来主体的自由性。由于网络资源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突出特点,主体根据个人需要可以自由、任意地选择自己浏览的资源,造成了主体选择的自由性。这种行为,由于缺少必备有效的干涉手段,很难进行监管和控制。尤其是当今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上网成了随时随地的行为。缺乏必备专业知识,思想认知较弱的大学生极易按照自己的逻辑和世界观先入为主地选择接收到的观点。在缺少仔细斟酌、区分真伪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极易造成学识和思想上的偏差。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不分真伪地全盘接受网络信息,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复杂多变性。思政教育本身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尽管我国高等院校长期以来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高等教育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开设了必备的线下思政教育课程;但是,很多理论,本身就存在各种针锋相对的不同观点,充斥着互相博弈和辩论。因此,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接受正确的认知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同时,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上也千差万别,导致大学生的行为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别,体现在对不同的观点关注的角度、理解的程度上千差万别。这样,要做到全面地把握大学生思政教育就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加快了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理论知识的增长。面对不断变换的世界形势,如何完善思政教育的主题内容,及时对不同的社会行为给予正确的分析、指导,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分析

面对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政治课题。而策略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必要的谋略、手段和方案等[4]。目前存在的大量文献已经对思政教育问题提出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阐述,在教育环境方面,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着形势复杂、环境多变、难以驾驭等突出问题[5-6]。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路径方面,存在着有关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路径研究,某些教育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成效[7]。尤其是有关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分析,也提出了网络时代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渠道探索[8-10]。在利用新媒体方面,有关文献分析了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形式,加强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论述了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可实施方法[11]。但现有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不仅缺少全局性、宏观性的策略引领,也缺乏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复杂性的深入分析。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针对国际言论挑战,有效引导大学生爱党爱国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党爱国是当代大学生的职责,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义务。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社会不良言论的挑战,首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主义教育。爱党爱国体现在对国家的忠诚,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俨然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民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依赖于文明的成长。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二)抓住时代机遇,全面完善思政教育资源

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目前的线上教育基础逐步完善的线上教育平台和相关软件产品,为思政教育线上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各种不同网上资源的加剧竞争,客观上要求思政线上教育必须加快实施步伐。首先,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打造线上思政教育课程,集中力量,丰富教育内容。共享不同高校的思政教育平台,提供资源互补,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多角度补充。其次,党政机关、行政单位、红色教育基地等相关场所,应进一步完善线上思政资源、历史案例及经验总结等,以省市教育部门为主导,统一共享资源,打造案例学习平台。从历史出发、从实证角度建立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最后,帮助主流媒体、典型门户完整长期地开展思政教育主题,如根据不同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等丰富思政教育主题,侧面辅导学生提高思想认知。鼓励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专家开展自媒体教育等。树立典型代表,在学生中建立榜样的力量。总之,全面、多角度地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使思政教育处于网络阵地的主导位置,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上自主选择思政教育内容。

(三)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针对性建设大学生思政学习平台

加大力度、从严监控网络资源,网络不是非法之地,打击不健康的、不良的思想,监管自媒体平台,打击各种非健康的直播,避免对大学生进行误导和引诱。同时,高校利用自身的独特资源,针对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设计开发针对性的衣、食、住、学等平台或手机App软件,优选网络资源链接,适合大学生消费能力的同时净化大学生日常网络环境。使学生自由畅享网络带来的生活便利,兼顾有相对限制的资源筛选。

(四)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网络课堂,全方位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思政教育,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课堂教育模式。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网络信息传递十分迅速,具有更快的扩散性,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更加深广。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讲解知识、传授观点时需要更加精确。其中包括肢体语言、口头表达等全方位准确,相比线下教育有更广的外延要求。同时,网络平台增加了教与学的互动性,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集中学习精力。因此,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逐步摸索并深入完善线上的教学方式。其次,从教学内容上,互联网平台能够及时便捷地更新学习内容,更好地与不同院校、不同机构共享资源知识。要想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就要求任课教师博采众长,合理有效地扩展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课程体系,以便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结语

网络平台的线上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开展思政教育线上教学,抓住良好契机,抢占网络资源主体地位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挖掘网络传播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