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主题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措施刍议

2024-04-25 03:45毕卓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时空高中历史历史

毕卓

大主题教学是指优化重组单元或章节内容后,以重点问题或中心思想为核心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大主题具有高度概括性、包摄性,使教学内容集约化,避免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空断层问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以大主题统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全面、客观认识历史。

一、创设历史情境,引入大主题

历史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创设历史情境,带领学生回归历史,使其在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中揭示大主题,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时,节选英国埃德温·丁格尔所著《辛亥革命目击记》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并提供20世纪初叶中国近代国情、社会状况史料,让学生谈谈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清朝瓦解的原因、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没有进行阅兵仪式的原因,并思考如何评价清帝退位与孙中山让权。在情境与追问的雙重导向下,学生的视野从时代的大视角转向史事的细枝末节上,积极探索史料,深挖有价值内容,对历史现象做出合理解释,产生探寻史事历史意义与背后历史规律的兴趣,从而将探究指向本单元重点内容。最后利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自觉精神”,进而揭示本单元的大主题为“民主觉醒”。

创设历史情境,还原史事发生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在时空背景下探索;基于情境展开一系列追问,激活学生思维,向深层探究,在探寻历史真相与本质的过程中,提炼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明确大主题,掌握单元学习的核心线索。

二、整合时空线索,深入大主题

时间、空间是历史学科的两大基础教学要素,高中历史也将时空观念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观念。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中整合时空线索,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能够使学生围绕主题构建知识框架,准确理解时代特征,自觉站在时代视角审视历史、探究历史,增加对历史学科的情感。

例如,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大主题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与发展”,主题统摄范围内的知识涉及多民族、多政权,时空观念易混淆。鉴于此,为构建正确的时空观念,组织学生利用时间轴整合时空线索,确定大主题下的重大历史事件。围绕“徐谓礼文书背后的历史——变守之间的政治军事”“官印上的辽夏金元——汲取汉制的特色统治”“小文物中的大历史——经济繁荣与文化交融”三个小主题展开探究。学生汇总各个时期不同领域发生的事件,绘制从五代十国开始至元结束的时间轴,能够发现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统治时间上存在重叠,从而体会到大主题中提到的民族交融与发展。

在大主题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时空跨度大的教学内容,需要借助时空架构厘清核心线索,帮助学生正确构建时空观念,从而体会主题,获得探寻知识本质的有力工具。

三、基于问题导向,突破大主题

通过整合时空线索对史实进行梳理,学生对大主题统摄下的学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与认识,但如何立足不同视角评价历史、分析历史,还要通过解读史料来完成。

例如,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的大主题是“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早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结合主题内容,梳理时空线索,进而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突破主题学习重难点。

如在“文明薪火里的早期中国,多元一体下的国家治理”小主题下,从《中国早期国家史话》《上古史探究》中节选史料,配合石器时代古人类与文化遗存可视化史实资料、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提出以下问题:我国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国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夏朝的管理措施是什么?对商朝内外服制度有何理解?怎样认识、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比较西周与商朝统治思想的区别。

通过探究以上问题,学生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特点,梳理出原始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掌握每个阶段的情况,认识到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总结夏商周国家发展过程,完成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历程的梳理。

将大主题分解为子主题,将其包含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进一步清晰知识结构,能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积极尝试大主题教学,以主题为导向,挖掘历史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整合时空线索,形成知识主干,再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探究、加深认知,自主构建历史脉络,体悟知识中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时代精神,从而使历史学习不再是掌握史实信息,而是有所思、有所想。

猜你喜欢
时空高中历史历史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时空之门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