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据在提升历史论证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2024-04-25 03:45王俊青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六国统一证据

王俊青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基础,但并非所有史料都能成为历史证据,只有那些围绕具体问题,经过搜集、辨析、运用、阐释和证明观点时被选用的史料,才能被称为历史证据。历史论证思维能力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逐步形成的发现问题、搜集史料、综合研究、论证观点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历史证据是论证思维的基础,它为论点(结论)提供了史实依据。历史证据对提升学生历史论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在本文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为例,探讨历史证据在提升历史论证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一、立足学情,选择与学生适配的历史证据

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但相对发散,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停留在具体历史事实的“点”,缺乏将“点”连接成“线”(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同时,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基于这样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历史证据,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并厘清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笔者选择里耶秦简为主要历史证据展开教学。在导入部分,呈现里耶秦简中的“九九乘法表”,并提出疑问:为何旧属楚地的里耶能发现大量的秦简?接着讲述秦灭六国的历史。通過展示里耶秦简中“越人反叛简”的内容,引出秦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稳的局面。然后,通过展示里耶秦简中的“上计”简,引导学生理解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最后,借助里耶秦简公文简牍中的“信封”,引出秦统一文字等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基于目标,把握历史证据的广度与量度

在历史教学中选择历史证据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证据的广度和量度。历史证据的广度主要指的是历史证据的类型和来源,通过选择多样化、代表性强、权威性高的历史证据,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证据的量度则主要指的是历史证据的数量,即所选取的历史证据是否足够支持论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历史证据,以提高他们的历史论证思维能力。

根据对课标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笔者将《秦统一中国》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秦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情况,知道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尝试从疆域、制度、社会、多民族等视角理解秦大一统帝国的首创与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体会秦的统一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

围绕教学目标,笔者选择的历史证据有:实物史料,如兵马俑、长城、虎符、秦半两等,能够直观地展示秦朝统一的历史事实和文化特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文献史料,如《史记》《汉书》等,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同时,在选择历史证据时,笔者也注重证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史记》《汉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可和引用。这些历史证据不仅能够提供可靠的历史信息,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在选择历史证据量度方面,以秦灭六国的原因为例,教材中给出的主要论据包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强大以及秦王嬴政的个人原因。然而,如果仅仅依据这些论据,容易让学生片面地认为秦能灭六国的原因仅仅是商鞅变法和嬴政个人才能。这些论据多大程度上导致了秦灭六国这个结果?是否是必要充分的条件?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证据,来说明发展的细节与结果之间联系的程度,以便于学生辨析原因证据与结果的关联性,以体现出论证的实证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使用《秦灭六国示意图》、兵马俑、为秦灭六国谋划的重要人物及其策略等历史证据。运用《秦灭六国示意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秦国的地理位置及其远交近攻的策略分析原因;运用兵马俑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秦军事实力的强大;运用为秦灭六国谋划的重要人物及其策略等资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因素考量秦国灭六国是落实“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一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证能力。

三、聚焦核心问题,选取充分可靠的历史证据

历史论证是一种通过运用历史证据来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旨在解决具体问题。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中,可能会涉及多个历史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多样、全面的证据。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论证,引导他们对事实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节课的关键问题必然是围绕课标和内容主旨展开的。《秦统一中国》的课标要求是通过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情况。秦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从单元的角度来看,“统一”和“多民族”也是本单元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基于对课标与课文的分析,本课的内容主旨可以确定为:“秦灭六国,建秦朝,统一了中国。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构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体系,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本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确定核心问题之后,搜集可靠且与问题相关度较高的历史证据帮助学生展开历史论证思维活动。在教学中笔者选择了《秦灭六国示意图》《秦朝形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秦的统一不仅是兼并六国,更有对原有疆域的进一步开拓;还可以选取西汉贾谊《过秦论》中对秦的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论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秦长城的修建也是展现秦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证据,“长城的修筑使商周及战国时的‘中国范围扩展到了长城脚下,不再是以商周都城为中心的,信奉其文化的中心区域,而是长城以内所有的地域皆属‘中国”。

通过对上述历史证据的解读、分析,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核心问题——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得出秦的统一不仅是疆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也包含了文化的统一以及多民族的交流交往,顺利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历史证据的选取对于提升历史论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历史证据与学生的适配度、历史证据的广度和量度,围绕核心问题选择充分可靠的历史证据。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六国统一证据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锅盔助秦灭六国
统一数量再比较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
好肥“六国”造惠农喜事多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