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26 05:40
英语教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统整观念目标

王 娜

引言

大观念又被称为大概念,是一种强调学习概念、重视学科学习要素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生学科认知培养的教学理念。以大观念教学理念统领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在按次序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透过单元知识表象观察单元学习的本质,促使其从中提炼有益的学习经验,把握英语学科的学习规律,形成英语大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两者深度融合,创设适用于学生长效发展的整体性教学体系。

一、以大观念指导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整体性学习思维

以大观念指导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能向学生渗透整合思想,培养他们的整体性学习思维。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出发,单元整体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优化、编排、重组单元教学内容,最终形成主题为核心、语篇次主题相互关联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在整体性教学历程中深度体察教师的整体性学习思路,获得整体性学习启示;从大观念教学角度出发,能立足学科整体启发学生的学习认知,帮助其构建网状英语知识结构,搭建知识之间的互通桥梁,将生活化英语知识抽象成概念性内涵。久而久之,学生能在大观念的引领作用下形成整体性思维。

(二)构建健全的英语学习秩序

将大观念蕴于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能统整教学目标和知识精髓,构建健全的英语学习秩序。大观念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层次性和知识的统整性。以大观念创设教学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更直观易懂的单元学习认知,丰富对学科学习的自我感知。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能借助大观念观察、归纳完整的单元学习过程,从中获得学习流程性启示,从而对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基本秩序产生深度体会。

二、以大观念指导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大观念是一种有层次、有意义、可迁移的核心教育观念。遵循统整性、适配性、工具性原则创设蕴含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统整思维,构建健全的英语学科学习秩序。

(一)统整性原则

统整性原则要求教师对单元内的知识内容、学科的整体性学习观念和教学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大观念的教育思想,还是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既定思路,均受统整性教学心路历程的影响。统整性原则是教师首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

(二)适配性原则

适配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的观念渗透方式、教学引导方式应与学情相匹配。大观念教学理念旨在将观念植入学生的学习认知,培养其大观念视角。这一教育内容具有抽象性特征。教师要注意渗透方式、引导形式与学生认知能力是否相匹配。其次,教师要注意单元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与整体性教学目标的适配性。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结果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对此,教师要遵循适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学情调整后续教学计划,使教学设计与实际学情更相符。

(三)工具性原则

工具性原则旨在让教师灵活使用教学工具,以先进教学工具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帮助其更直观、系统地领会大观念的内涵,有效梳理知识脉络,构建单元整体知识框架。教学工具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主要发挥增强理解能力、统整知识结构、积累复习资源等作用。遵循工具性原则开展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能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英语学科认知获得进阶发展。

三、以大观念指导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

大观念指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包含大主题、大观念、大目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必要因素。下面,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以下简称“本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浅析大观念指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流程,构建环环相扣、学评一体的教学结构。

(一)探究关联,明确单元人文主题

大主题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制订大单元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单元语言信息的内在关联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大情境。教师可以通读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编撰者的语言情境创设意图,分析单元核心人文话题和文化要素,从中汲取适用于学生的生活化主题切入点,明确大主题;可以结合大主题创设富有生活化元素和语言信息的大情境,营造独特的教学氛围;可以结合情境创设贯穿大单元学习过程的大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和任务进入单元学习,提升对重点知识的关注意识,增强学习动机。如此,能初步构建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后续大观念的渗透和单元教学设计作好铺垫(张黎 2022)。

例如,在本单元教学设计环节,教师首先深耕教材内容,建立对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意图的深度认知,从而确立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和大情境。通过阅读教材可知,本单元标题为Festivals and customs,单元导语提出明确的导学要求:学生需在本单元学习中了解旅行者在两个国家的旅行见闻,阅读并撰写一篇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材料,制作与节日有关的PPT 演示文稿。教师由此将本单元人文主题确立为“异域节日探微”,并将大情境的设计方向初步确立为节日情境。确立主题后,教师搜集中外节庆文化的图文资料,如下所示:

1.图片资源

泰国泼水节、英国圣诞节、巴西狂欢节、中国除夕夜、西方万圣节、冰岛维京节等富有特色的节庆摄影作品。

2.音频资源

This Is Halloween、《泼水节》《恭喜发财》等与节日有关的庆典类曲目。

3.微课程视频资源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桑巴舞花车巡演》《Nick 印度皇宫婚礼》《中式婚礼的历史演变》等与阅读材料有关的视频。

教师结合大情境、大主题创设单元情境任务:让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对某一特定节日的深度探究,并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灵活运用上述情境资源于实际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主题教学氛围,提供丰富的语境信息,能初步构建单元教学框架,形成大观念教学指导下的单元教学良好开端。

(二)依托主题,统整单元教学内容

确立单元教学的基本主题后,教师要结合主题与目标统整教学内容,按照主题式教学需要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清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大观念教学理念得以充分凸显。教师可以将统整的单元教学内容作为后期课时安排、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将整理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或单元导学案,为学生学习、复习提供完备的材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统整的教学内容制作总结类教学资源,如微课程视频、课时知识重点表格、演示文稿等,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帮助其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吴俊杰 2022)。

例如,在本单元教学设计环节,教师为学生统整单元教学内容,制作单元重点知识导学案,其内容包含重点单词、重点短语、重点句式、重点语法、重点话题五个项目。其导学案如下页表所示:

单元重点知识汇总导学案

上述导学案将本单元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教师在学前时段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使其阅读导学案,对本单元学习内容产生初步认知,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炼重点,填充知识盲区,建立学习印象。学生能在解读导学案的过程中形成以“单词—短语—句式—语法—话题”为基本框架的英语学科自主学习思路,从而树立正确的英语大观念。

(三)依托课标,设计单元整体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2020)这充分凸显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大观念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价值,并进一步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依托《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教材内容,创设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再结合整体性单元教学思路,将总目标分化为子目标,分层融入课时教学计划。如此,能构成系统、完整的单元目标体系,确保学生形成大观念和单元教学的完整性(刘熹 2022)。

例如,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环节,教师预设如下本单元总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

让学生深入掌握本单元主题涉及的语言要素,能以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建构语言,正确表达与交流个人观点或感受。

2.文化意识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外节庆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认同感,培养其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责任感,使其坚定文化自信。

3.思维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引导其从跨文化视角看待事物与现象。

4.学习能力目标

为学生构建大观念学习体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意识与学习能力,使其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高效地开展学习。

上述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能全面涵盖单元学习所必要发展的学科能力、品质、价值观念,为学生能力发展与评价教学提供参照。学生能在目标框架中获得大观念启示,增强英语学科思想的统整性。

(四)依托目标,组织单元教学活动

目标是具体性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在课时目标的分化、引领作用下,教师可以深入单元教学局部,设计和而不同、指向性强的单元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需依托课时目标。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匹配的教学活动,提高课时活动的目的性和适配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大观念统领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多元活动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使难度循序渐进,形式丰富多样。如此,方能持续调动学生的单元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情感(陈雅婧 2022)。

例如,在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教师依托四项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如下本单元大活动:

1.朗读分享活动

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结合“节庆”主题寻找优质群文,在小组活动中分享,有感情地朗诵和介绍,丰富听、说、读经验,锻炼语言能力。

2.主题汇报活动

让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制作单元学习汇报APP,以文化解读为重点,以小组为单位,着重介绍一种节庆文化和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培养文化理解力。

3.话题讨论活动

围绕高阶思维培养目标设计课时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话题讨论氛围中组织语言,展开思辨性交流并撰写话题交流笔记,锻炼其英语思维品质。

4.评价反思活动

在每课结束后定期展开评价反思活动,讨论自我提升的方向和方法,培养学习意识与能力。

上述活动指向单元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活动探索的过程中落实单元目标,为大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依托活动,渗透英语学习观念

设计独立课时的教学活动后,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基本成型。教师应化知为行,将教学思想融入实践,推进大单元教学计划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大观念思想,注重英语学科大观念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在教学细节中把握教育时机,向学生渗透正确、统整、客观、具体的英语学科观念。教师可以利用整合性教学工具说明观念的存在形式,借助知识结构、框架或总复习资源说明英语学科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资料中感知英语学科学习的本质规律,形成大观念。具备大观念的学生更易在后续深度教学中有条理地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率,使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沈舜卿 2022)。

例如,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教学机会向学生渗透英语阅读学习的核心观念和本质规律。在学生阅读Alex around the world 的过程中,教师创设如下课堂探究问题:

Q1:What is the text about? What does the author know?

Q2:Try a difficult text with emotion and correct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Q3:What is your favorite passage in the article and Why?

Q4:Carry out micro-writ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 of the text.

上述四个问题分别指向阅读思路、朗读技巧、鉴赏角度和应用路径。学生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以阅读展开英语教学、从阅读活动中提炼重点语言学习要素的基本思路,初步建立阅读学习观念。

(六)依托学情,评价单元学习效果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 2020)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学质量、完善补充课程设计、监控学情等重要作用。在大观念教学理念下,教学评价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融入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教学节点,分层次、分项目、分角色地展开评价活动,以周期性总结、评价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能在周期性教学评价活动中对自身学习问题、学习水平和提升方向形成客观认知,从而有目标、有方向地调整个人学习方式,以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分析学情,随机调整教学计划,使后续教学效果更接近预期(杨冬连 2022)。

例如,在单元评价教学环节,教师将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部分,并将诊断性评价融入整体性教学过程。在每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评价反思类问题:

Q1:How do you evaluate your performance in this class?

Q2:What doubts exist in this lesson? Have your problems been solved?

Q3:How to improve the inefficiency of the learning process?Put forward sever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课时反思问题能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个人学习情况,并促进其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评价数据并汇总成表,在单元学习末期发放给他们,促使其对个人学习情况产生客观、深入的了解。学生能在自我评价与数据分析过程中对英语学科的学习项目、学习目标形成系统化认知。

结语

构建大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计划可以将大观念蕴于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要设计大单元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大观念学习思想。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统整性原则,增强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与适配性;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工具性原则,加强主观引领与意识、观念渗透,为学生塑造英语学科大观念。如此,能发挥大观念的教学优势,助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统整观念目标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维生素的新观念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健康观念治疗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