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对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4-04-28 07:00许浩漩刘金渊蓝南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腹股沟

许浩漩 刘金渊 蓝南镇

相关研究调查报告显示, 疝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外科疾病类型, 腹股沟疝占比在临床多类型疝气疾病中最高。相关研究调查报告表明[1], 这一比例在90%~95%之间。一般情况下, 成人腹股沟疝一般不会自行愈合, 婴儿和幼儿有自愈的可能。出现腹股沟疝如果不及时、正规地接受治疗, 将导致腹股沟疝突然演变为腹股沟绞窄性疝或腹股沟嵌顿性疝等, 造成如肠梗阻、小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2]。因此为改善预后,需要接受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以确保患者早期康复。目前疝气一旦发生多采用手术治疗, 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 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已经获得临床的认可, 随着人们对术后康复要求的提升,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逐步应用于临床[3]。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 腔镜疝气手术以其美容切口、创伤性较小等诸多优势应用于临床。目前对于两种手术方案的选择, 临床尚未见金标准[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 选取本院收治不同方案治疗的疝气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对比,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2018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150 例疝气患者(成人)资料, 依据患者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75 例。研究组男73 例, 女2 例;年龄23.0~77.0 岁, 平均年龄(67.22±14.84)岁;平均体重(68.63±2.61)kg;术后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左侧)20 例, 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 例, 单侧腹股沟斜疝(右侧)53 例。对照组男74 例, 女1 例;年龄23.0~76.0 岁, 平均年龄(65.96±14.52)岁;平均体重(67.37±3.33)kg;术后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左侧)23 例, 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1 例,单侧腹股沟斜疝(右侧)5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5]:符合腹股沟疝诊断;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术前生命体征平稳;检查结果完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术后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6]:有麻醉、手术禁忌证;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癫痫类疾病;认知与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行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腹膜前修补术:手术前排空患者膀胱, 选择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或局部麻醉, 视病情而定。以长约3 cm 的小切口切开, 切口位于患者腹股沟内环口腹横纹位置。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内环口, 探查疝囊, 游离部分疝囊, 打开疝囊确保疝囊无嵌顿物, 疝囊大者于疝囊颈部横断远端旷置, 于颈部高位结扎缝扎各1 次, 顺着疝囊沿腹膜钝锐性结合分离拓展腹股沟腹膜前间隙, 置入聚丙烯补片, 皮下组织与皮内逐层缝合。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前准备同前, 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手术台调头稍低脚稍高偏健侧仰卧位, 于疝缺损处上缘2 cm左右打开腹膜, 向下向内游离B 间隙和R 间隙, 疝囊较小予完整剥除, 疝囊较大者予横断远端旷置, 于腹膜前置入聚丙烯补片, 缝合腹膜瓣, 若出现双侧疝的情况, 对侧也是一样的处理方式。术后要观察阴囊有没有充气肿大, 肿大者予粗针穿刺排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随访20 个月统计复发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主要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患者与医生的切口满意度评分、住院费用。其中术后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判定,分值范围0~10 分, 0 分代表完全无痛, 10 分代表严重疼痛, 由医生根据患者表情变化进行判定。切口满意度评分以患者、医生分别评定, 分值范围0~100 分, 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本身/医生对于切口的美观度越满意[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长, 住院时间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更低, 患者与医生的切口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切口满意度评分(分)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患者 医生研究组 75 45.09±7.52a 12.41±1.52a 1.44±0.36a 98.28±0.27a 97.22±0.63a 2.80±0.46a 5914.01±242.35a对照组 75 33.95±4.82 15.18±2.29 2.04±0.60 94.36±3.06 91.82±1.11 3.77±0.53 8135.15±273.99 t 10.801 8.728 7.426 11.051 36.641 11.970 52.58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术后疼痛评分(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 个月, 两组复发率均为0。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8]。对于腹股沟疝, 临床上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这是根据人体腹股沟区域疝环与腹壁下血管的解剖位置而定的。其中腹股沟斜疝的比例约为95%左右, 右侧的比例明显高于左侧, 男性患者的腹股沟疝患病率比女性患者的患病率高[9]。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比前几年有所上升,特别是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发病率更高, 当腹内压力增高, 或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腹壁肌肉强度降低, 如便秘、重体力劳动等, 腹股沟疝就很容易发生[10]。某些诊断为腹股沟疝的患者中, 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化差异, 多考虑与自身因素或其他原因有关联, 有可能会产生肠粘连、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等相关的并发症状。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 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美观手术理念的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具有以下优点: 切口小, 住院时间短[11]。此手术十分简单, 通过避免破坏腹股沟管的整体结构, 手术中对阴囊组织的损伤和血肿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这种创新方法不仅有效防止了疝气的反复发作, 而且使手术过程更加人性化,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此外, 由于手术过程中创伤较小, 患者的恢复速度也相应加快。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术后不适感, 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 较小的手术创伤也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使得患者在术后更容易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此外费用低, 成功率高, 患者能承受得更好也是其优势之一。此法的缺点是对侧隐匿疝检测不到,腹横纹切口对发生嵌顿性肠坏死手术不利。在做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时, 为了使精索和输精管清晰暴露,避免医源性损伤, 使用腹腔镜作为视觉辅助, 使手术具有广阔的视野。当使用腹腔镜进行疝气手术时, 腹腔镜可提供直接视角, 避免了传统手术难以找到疝囊, 修补肌耻骨孔范围更大, 也不会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造成任何破坏。研究表明[12], 腹腔镜下术后恢复快, 复发率低, 创伤小。在修复过程中, 能够同时检测出侧隐匿疝、亚临床疝、股疝等病情, 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对于肠管的病情变化, 在嵌顿疝还纳后观察具有更大的优势, 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并处理相关病情。本研究中, 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长, 住院时间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更低, 患者和医生的切口满意度评分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 个月, 两组复发率均为0。

综上所述, 疝气患者的治疗中, 以腹横纹小切口、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且复发率均较低,腔镜疝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 但住院费用更高, 临床术前应分析患者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腹股沟
疝气患者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