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层螺旋CT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果

2024-04-28 06:53黄苑君刘贤明张云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征象阑尾阑尾炎

黄苑君 刘贤明 张云光

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常见急腹症, 主要指的是因阑尾管腔阻塞和阑尾周围组织压迫导致阑尾腔内的内容物无法及时排空, 引起管腔内压力升高, 最终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和低热等, 腹痛通常始于上腹部或脐周, 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 逐渐转移至右下腹[1]。这种腹痛通常为阑尾炎的典型表现, 但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肠梗阻、尿路结石等混淆[2]。急性阑尾炎起病急、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是增强患者预后、提升康复效果的关键。研究报道, 3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出现漏诊、误诊[3]。目前,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主要采用超声检查, 其能够观察到阑尾的形态、大小、结构、回声和血流情况, 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MSCT 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得以应用, 为探究其诊断价值, 收集本院80 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 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院于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 共计80 例, 男43 例、女37 例;年龄最小22 岁, 最大68 岁, 平均年龄(46.24±8.52)岁;体质量指数(BMI)18.57~27.49 kg/m2, 平均BMI(22.25±1.81)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4~26 h, 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14.73±3.64)h;临床表现:腹痛53 例, 恶心呕吐34 例, 发热25 例。患者对研究方案及事项了解并自愿加入, 并以知情同意书为文件证明。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急性阑尾炎诊断参照《结肠镜结合中医药治疗阑尾炎专家共识(2016 版)》[4];②入组病例均为成年人;③具备正常的听、说能力, 沟通顺畅, 可完成诊疗配合及随访;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⑤患者有右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 高度怀疑急性阑尾炎;⑥患者自愿接受腹部MSCT 诊断及超声诊断。排除标准:①危重症患者或脏器衰竭、损伤严重者;②合并精神科疾病;③凝血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④合并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疾病;⑤无法配合完成检查;⑥伴随恶性肿瘤疾病;⑦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诊断与MSCT 诊断。①超声诊断方法:所用美国GE Logiq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购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设置探头频率为35 MHz 及7~10 MHz, 常规扫描用低频探头,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多切面扫查, 显示困难时或要避开肠道气体则取侧卧位或右前斜位, 以髂脊脐连线为体表标志, 沿升结肠向下扫查至盲肠, 切换高频探头, 以横断面探查至盲肠末端寻找阑尾结构, 确定阑尾后多切面反复扫查, 观察和采集阑尾、回盲部声像图,测量外径及管壁厚度, 操动轨迹球以阑尾横切留取数据, 尽量显示阑尾纵向切面, 分析管腔内透声, 同时观察管壁层次、肠管蠕动情况, 右下腹肠相间有无积液,阑尾周围有无积液等。患者常规检查肝脏、胆囊、胆管、右肾及右侧输尿管, 女性检查右侧附件、盆腔等。②MSCT 诊断方法:使用美国GE 64 排螺旋CT 机(北京瑞强兴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检查前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位, 指导患者全身心放松, 在平静呼吸状态下憋气。先对右下腹实施平扫, 电压及电流参数分别为100 kV、130 mA, 设置螺距为0.6, 层厚以5 mm 为宜。扫描范围:下至耻骨联合下缘、上至隔顶, 进行常规平扫。完成扫描后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图像重建, 管电压为120 V, 电流为280 mAs, 层厚度为5 mm, 螺距为1.0。窗位调整为30~50 Hu, 窗宽以300 Hu 为宜。获得的重建图像上传至ADW4.3 工作站。检查前叮嘱患者适当充盈膀胱, 先用腹部凸阵探头对盆腔进行多切面、多方位检查, 对压痛明显的地方重点探查, 与线阵探头交替应用, 观察阑尾位置、腔内回声、周围积液等特征。完成诊断后, 影像科医师负责对扫描图像进行识别与判读, 影像科医师均具有丰富的经验, 为保障图像判别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应由3~4 名医师参与。若在图像判别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应单独列出, 并集中进行探讨, 最终达成看法上的一致, 获得准确的判别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①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比较超声、MSCT 的诊断效能, 包括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 敏感性=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特异性=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②比较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CT 征象,包括阑尾粪石、盲肠壁增厚、肠淤张、周围渗出。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MSCT 诊断结果分析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 80 例患者中62 例为阳性, 18 例为阴性;超声诊断真阳性51 例, 真阴性13 例;MSCT 诊断真阳性59 例,真阴性16 例。见表1。

表1 超声、MSCT 诊断结果分析(n)

2.2 超声、MSCT 诊断效能比较 MSCT 诊断敏感性、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6%、93.75%、84.21%, 高于超声诊断的82.26%、80.00%、54.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MSCT 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超声、MSCT 诊断效能比较(%)

2.3 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CT 征象比较 MSCT 诊断结果显示, 59 例真阳性病例中25 例为单纯性阑尾炎, 18 例为化脓性阑尾炎, 16 例为穿孔坏疽性阑尾炎, 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周围渗出占比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阑尾粪石、盲肠壁增厚、肠淤张占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CT 征象比较[n(%)]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 我国急性阑尾炎发病率高达7%~12%, 且随着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 发病率逐年攀升[5,6]。急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家族病史、饮食不规律等, 此外, 久坐、缺乏运动、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急性阑尾炎风险。急性阑尾炎发病突然, 进展速度快, 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阑尾位于腹腔深处, 其症状和体征可能并不明显[7]。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包括右下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早期阶段, 这些症状可能并不严重, 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 如何早期诊断急性阑尾炎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8]。

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常规手段,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既往病史等信息,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特别是右下腹部的检查, 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急性阑尾炎。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诊, 例如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通常提示感染, 同时,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尿路结石等其他可能的病因。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 等。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对于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患者无需接受放射线照射, 减少了对身体的伤害。超声检查可以实时观察阑尾的动态变化, 如蠕动情况、血流速度等, 有助于判断阑尾是否处于急性炎症状态[9]。但该诊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尤其是对于早期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相对较低。且由于脂肪的干扰, 超声检查在肥胖患者中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较低[10]。另外超声检查结果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此次研究对比了超声与MSCT 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 结果显示MSCT 诊断真阳性59 例, 真阴性16 例;MSCT 诊断敏感性、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6%、93.75%、84.21%, 高于超声诊断的82.26%、80.00%、54.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MSCT 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优势。MSCT 通过其高分辨率和多层次扫描能力, 准确显示阑尾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结构以及阑尾周围脂肪间隙、筋膜、淋巴结等征象。急性阑尾炎时这些征象会发生变化, 而MSCT 能捕捉到这些变化, 可提高诊断准确性[11,12]。MSCT 可以进行多层次扫描, 从不同角度展示阑尾病变, 有助于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同时, MSCT 还可以清晰地显示阑尾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有助于鉴别诊断。MSCT 集中了立体成像技术与数据采集技术的优势, 可以提供立体、全面的阑尾及其周围结构的图像, 通过旋转式扫描, 采集患者腹部多个层面的影像数据, 计算机对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二维或三维的影像图像, 医生根据生成的影像图像, 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位置, 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13]。本研究MSCT 诊断59 例真阳性病例中25 例为单纯性阑尾炎, 18 例为化脓性阑尾炎,16 例为穿孔坏疽性阑尾炎, 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周围渗出占比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粪石征象主要包括阑尾直径增厚, 直径一般会超过6 mm,且阑尾形态会因为粪石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可呈圆形、卵圆形或杆状, 沿阑尾走行方向排列, 典型特征是边缘不规则, 有时粪石周围可观察到气体, 这意味着阑尾可能穿孔[14]。阑尾壁的炎症和肿胀可能会导致盲肠肠壁的增厚, 这种增厚在CT 图像上可能会显示出盲肠壁密度增高, 形态变得不规则, 或者出现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现象。肠淤张征象则意味着肠道静脉有淤血, 或肠胀气, 有肠内容物、肠黏液等潴留的现象[15]。与单纯性阑尾炎、穿孔坏疽性阑尾炎相比, 化脓性阑尾炎周围渗出征象占比较高, 这是因为阑尾内部的细菌感染导致阑尾壁出现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和脓液会从阑尾壁的毛细血管中渗出, 聚集在阑尾周围的组织中, 形成周围渗出。掌握患者CT 征象对于疾病类型判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MSCT 能够准确呈现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特征, 诊断效能高, 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征象阑尾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