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2024-04-28 06:59周津虹叶骞林福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脑出血下肢血栓

周津虹 叶骞 林福花

脑出血作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都高的一种疾病。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在20%~40%, 高达40%的患者会在发病2 d 内死亡, 70%的存活者在抢救后丧失劳动力, 其中40%的患者出现残疾[1,2]。因此, 应该高度重视脑出血的治疗。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由于运动受限, 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 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死亡[3]。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康复阶段仍可能出现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平衡失调等问题, 同时不同风险因素也增加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4]。康复阶段, 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及其生活方式的改变, 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中滞留, 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 术后如何科学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成为研究重点。本研究选择2020~2022 年本院收治的60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的影响, 以期优化临床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20~2022 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55~77 岁, 平均年龄为(61.36±5.48)岁;平 均 体 质 量 指 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1.12±2.65)kg/m2;合并高血压患者21 例, 糖尿病患者9 例, 高脂血症患者7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53~79 岁, 平均年龄为(60.42±6.24)岁;平均BMI 为(22.01±2.12)kg/m2;合并高血压患者23 例, 糖尿病患者10 例, 高脂血症患者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比较。本研究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另本研究经伦理学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选择的脑出血患者均根据《脑出血指南》[7]进行诊断, 同时通过CT 进一步确诊;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③无手术禁忌证;④患者在全程护理过程中, 保持意识清晰、认知清楚, 准确表达,配合医嘱。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的脏器存在严重疾病, 例如肝、肾、心脏功能不全;②依从性较差;③研究失访患者;④伴有血液疾病或精神、心理障碍问题。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常规预防护理包括术前手术指导、心理安抚、营养支持、术后防血栓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指导其在基础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 具体如下。①调整体位:对患者的下肢关节进行屈曲练习, 使患者呈向外伸展姿势, 于患者下方垫软垫。②被动训练:对患者进行被动伸屈训练,从初期的30°, 每日以10°的速度增加到100°, 再进而增加速度。③主动运动: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肢体运动,主要针对股四头肌的训练, 加之以趾骨关节、踝、髋、膝关节的训练辅助, 每天的训练以短时间多次练习为主, 训练时间在5 min/次左右, 进行5 次/d 训练, 保证适度的训练, 防止运动过度。同时辅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 促进血液循环。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 干预前后Barthel 指数及FMA 评分,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①入组患者均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超声检查测定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peak velocity)和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②通过Barthel 指数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包括多个生活活动领域, 如排便、排尿控制、如厕、进食、活动转移、步行、上下楼梯等。不同生活活动领域评分在0~5 分之间, 总分即为各项得分的累加, 分值范围通常在0 分(完全依赖他人, 完全不能自理)~100 分(完全独立, 能够自理), 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越强。③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MA)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 包括50 项, 评估上肢肩部和髋关节的运动、肘关节弯曲、手腕伸展、握力、手指伸展、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手臂的主动和被动关节移动、上肢的关节疼痛和痉挛、手部的触觉、手部和手指的生物力学功能, 下肢髋关节弯曲和伸展、膝关节弯曲、踝关节弯曲和伸展、大腿的外展和内收、大腿的内外旋、下肢的关节疼痛和痉挛、踝和足底的触觉、下肢和足底的生物力学功能, 总分为0~100 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通过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n/%)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前经S-W 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 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性分布, 采用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 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 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 cm/s,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流速比较( ±s, cm/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流速比较( ±s, cm/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 t P 下肢股静脉平均流速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0 26.02±3.57 38.51±2.28a 16.150 <0.05 16.64±1.76 30.46±2.55a 24.430 <0.05观察组 30 26.74±4.96 50.29±5.71ab 17.054 <0.05 16.20±3.25 35.66±3.15ab 23.550 <0.05 t 0.645 10.494 0.652 7.028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 指数及FMA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Barthel 指数与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及FMA 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 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Barthel 指数 t P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0 34.78±4.03 55.16±7.15a 13.600 <0.05观察组 30 33.87±4.14 72.15±6.28ab 27.875 <0.05 t 0.863 9.779 P>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 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 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FMA 评分 t P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0 54.26±3.72 72.10±5.78a 14.216 <0.05观察组 30 54.50±5.70 88.12±5.55ab 23.146 <0.05 t 0.193 10.950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 例(3.33%), 对照组发生7 例(23.33%),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其常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被广泛关注, 但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预后的具体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常规预防护理及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 全面评估了术后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的变化, 旨在深入了解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脑出血康复中的作用, 为制定更有效的康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中, 干预后, 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 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 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 cm/s,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有积极的影响, 有望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对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质量、缩短预后时间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研究结果为康复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临床支持, 推动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发展。本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 在脑出血患者康复过程中引入运动训练提供了实质性的生理学支持, 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促进患者预后康复[8,9]。研究发现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患者的Barthel 指数显著升高, 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有效改善。这与康复训练对肌肉力量、协调性及平衡能力的促进密切相关, 为脑出血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FMA 评分的增加也说明康复运动训练在改善患者运功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为患者恢复独立行走、日常活动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FMA 评分的增加提示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者运功功能的改善, 可能与运动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有关, 促使神经元重新建立连接, 提高运动控制和协调性[10,11]。康复运动训练的积极效果进一步强调了其在神经系统康复中的重要性。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 样本容量相对较小, 未来的研究仍需更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设计, 客观地验证本研究的结论。此外, 研究主要关注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生活能力和运功功能等方面, 但也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康复的因素, 如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等。通过研究延长随访时间, 能更全面地评估康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综上所述,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积极干预, 能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 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功功能, 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临床支持。

猜你喜欢
脑出血下肢血栓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