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2024-04-29 03:10郭永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1期
关键词:脂肪肝肝细胞肝功能

郭永成

漳州正兴医院检验科,漳州 363000

脂肪肝为常见肝病,是由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多数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伴乏力、右上腹不适等,不易引起患者重视[1-2]。而随着脂肪的大量堆积,患者肝细胞会出现明显损伤,使得肝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从而影响机体正常代谢,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增加隐匿性肝硬化风险,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对于该病多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基础上辅以针对性药物治疗,以减轻肝脏脂肪沉积,阻止肝功能减退,从而降低远期肝硬化等风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3-4]。但前期治疗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于明确疾病诊断,故还需寻找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检查方式,便于临床早期疾病筛查工作。血脂指标是反映机体血脂代谢的重要指标,血脂的变化与脂肪肝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一旦血脂代谢紊乱,则可加速肝脏脂肪沉积[5]。肝功能指标则可反映肝脏状况,一旦肝脏出现损伤,则可引起肝代谢异常,促使肝功能相关指标发生异常变化。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100 例我院2021 年1 月—2023 年 1 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作观察组,另选50 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K202115)。纳入标准:脂肪肝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6]中诊断;对照组肝脏一切正常;认知功能良好;均行生化指标检验;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药物性肝病等;存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伴有恶性肿瘤;存在重症感染。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提前告知采血注意事项,并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3 ml 静脉血,以3500 r/min 速度离心处理10 min,离心半径16 cm,获得血清后及时送检。采用雅培c16000 型全自动分析仪开展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检测,试剂均使用仪器配套试剂。根据肝细胞脂肪变的程度,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脂肪肝指5%~32%的肝细胞有脂肪变;中度脂肪肝指33%~65%的肝细胞有脂肪变;重度脂肪肝指66%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

1.3 观察指标 ①血脂及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血清TC、TG、ALT、AST 水平差异。②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指标变化:比较轻度、中度及重度脂肪肝患者血清TC、TG、ALT、AST 水平差异。③诊断价值:绘制ROC 曲线,分析TC、TG、ALT、AST 及联合检测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分析数据,用±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用t、F、χ2检验;绘制ROC 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AUC 值> 0.9 表示诊断效能极高,0.71~0.90 表示诊断效能良好,0.50~0.70 表示诊断效能较差;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共纳入脂肪肝患者100 例,列为观察组,其中男58 例(58.00%);年龄范围28~56 岁,平均(38.68±3.54)岁;文化程度:52 例 初中及以下,48 例高中及以上;严重程度:42 例轻度,39 例中度,19 例重度。健康体检者50 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26 名(52.00%);年龄范围27~57 岁,平均(38.71±3.57)岁;文化程度:27 名初中及以下,23 名高中及以上。两组各项一般资料相比,均P>0.05。

2.2 两组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血清TC、TG、ALT、AST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对比

2.3 不同严重程度脂肪肝患者各指标变化对比 重度组血清TC、TG、ALT、AST 水平均较中度组、轻度组高(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指标变化对比

2.4 血脂及肝功能检测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绘制ROC 曲线显示,TC、TG、ALT、AST 及联合检测诊断脂肪肝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787、0.797、0.799、0.954,联合检测价值最高。见表3、图1。

表3 诊断价值

图1 诊断ROC曲线

3 讨论

脂肪肝病因复杂,临床认为饮食与其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使得饮食方面出现明显变化,如高脂肪饮食、高热量饮食、暴饮暴食等,且生活中运动量明显减少,最终引起肥胖、脂代谢紊乱等现象,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形成脂肪肝[7-8]。同时,脂肪肝发病还可涉及遗传、胰岛素抵抗、长期过量饮酒等多方面,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可增加脂肪肝发病风险。脂肪肝早期基本无典型症状,但脂肪大量堆积下,可引起肝脏氧化与脂化功能障碍,使得肝细胞不断增大,并可出现肝细胞缺血、变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损害肝功能。而肝脏在人体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旦肝功能障碍则可引起凝血系统、蛋白质合成等多方面障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且肝脏持续损伤下还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病,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还需及早明确脂肪肝诊断并针对性进行治疗,以保护肝脏功能,减轻其对生活的影响。

目前,脂肪肝的诊断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等,其中影像学检查操作简单,能够明确肝脏脂肪分布情况,但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且无法准确区分肝脂肪病变及纤维化程度。肝组织活检则为肝病诊断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性操作,对机体创伤大,不适用于疾病早期筛查。而生化指标检验则具有操作简单、取材便捷、无创伤特点,通过采集血清检测在脂肪肝发生及发展中存在密切关系的相关指标,则有助于判断脂肪肝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TC、TG、ALT、AST 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TC、TG、ALT、AST 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均P<0.05),绘制ROC 曲线显示,TC、TG、ALT、AST 及联合检测诊断脂肪肝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787、0.797、0.799、0.954,联合检测价值最高;提示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脂肪肝诊断价值,减少漏诊、误诊发生,便于护肝工作的开展。分析原因为,高血脂为脂肪肝发病的重要原因,TC、TG 则为评估脂代谢的重要指标,其中TC 为血液内各类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其是合成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 等物质的主要原料,正常情况下处于一个恒定范围,一旦其水平异常升高,则提示脂代谢紊乱;TG 是体内储量最大及产能最多的能源物质,其分解可为肌肉运动提供重要能量,但其异常升高时也可引起脂代谢紊乱。正常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多从食物或外周脂肪内获取,在水解酶等作用下可生成TG,并经转化后参与血液循环,为人体提供能量。而脂肪肝发生后可损伤肝功能,使得TG 异常合成,并蓄积于肝脏组织内,表现为TG 异常升高,且TG 升高后也会对TC 代谢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两者分泌失衡,故两者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10]。ALT、AST 则为监测肝功能的指标,两者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及细胞质线粒体内,在脂肪肝发病后,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变性,致使两者大量释放入血,提示肝功能障碍[10]。但上述指标单一检测均会受到个体差异、外界因素等影响,使得诊断效能欠佳。而联合检测则可优势互补,一方面明确脂代谢情况,另一方面明确肝功能变化,从而更为全面评估患者机体代谢状况,以便于准确鉴别脂肪肝,降低漏诊、误诊风险。

综上所述,TC、TG、ALT、AST 在脂肪肝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便于治疗工作开展,阻止肝功能减退。

猜你喜欢
脂肪肝肝细胞肝功能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