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改善川崎病患儿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效果

2024-04-29 03:10高冬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1期
关键词:双嘧达丙种球蛋白川崎

高冬燕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福州 350000

川崎病为儿科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于急性、自限性血管炎,患儿会出现结膜充血、高热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病情发展速度快,若治疗不及时会增加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瘤的风险,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在对川崎病患儿治疗过程中,迅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患儿凝血功能,对于促进患儿康复有重要作用[2]。在当前临床治疗中丙种球蛋白、双嘧达莫有较高的使用率,对患儿凝血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迅速抑制患儿体内炎症反应。其中在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过程中,常规剂量以及高剂量在临床均有使用,但何种剂量在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等方面的疗效最佳临床尚未有明确定论。本次研究主要对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在改善患儿凝血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2022 年3 月至2023 年10 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川崎病患儿86 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儿童血管炎诊断与治疗系列专家共识之四——川崎病》中关于川崎病诊断标准[3];临床资料完整;病发后直接至本院进行治疗,非外院转入患儿;无药物过敏症状;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药物过敏;合并脏器功能损伤;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存在先天性疾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中途转院治疗。

1.2 方法 入组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 例,应用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和对照组(43 例,按照常规方案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进行2 d治疗。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立即开展常规治疗,包括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双嘧达莫及高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双嘧达莫(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809)治疗,剂量控制为5 mg/(kg·d)。并使用高剂量丙种球蛋白(pH 4)(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治疗,剂量控制为3.0 g/kg,每日1 次。

对照组则按照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双嘧达莫剂量与观察组保持一致。丙种球蛋白剂量为2.0 g/kg,每日1 次。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免疫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1)凝血指标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清晨肘静脉血采集,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纤维蛋白原正常值在2~4 g/L。正常参考值如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3.00~37.00 s。凝血酶原时间:11.0~13.0 s。凝血酶时间:16~18 s。

(2)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患儿治疗前后清晨采集肘静脉血,离心后获得上层血清,对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γ-IFN)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本次检测过程中所使用试剂均复合临床检测标准。

(3)免疫水平对比。按照常规方式对患儿治疗前后清晨肘静脉血采集,离心后获得上层血清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NK 细胞、CD4+、CD8+水平。

(4)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针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热、躯干红斑、黏膜弥漫性充血、颈淋巴结肿胀改善时间(各症状趋于正常用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各方面数据都按照SPSS 20.0 进行处理,运用例数(n)和率(%)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验数据差异;对凝血四项及炎症因子水平等计量数据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t检验计量数据,P<0.05 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信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患儿凝血功能治疗前凝血四项未表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水平观察组则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IL-4、IL-12、γ-IFN 水平治疗前,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4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对比 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治疗前各NK 细胞、CD4+、CD8+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且观察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系统水平对比(%)

2.5 两组各症状改善用时对比 患儿热症状、躯干红斑、黏膜弥漫性充血、颈淋巴结肿胀改善时间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各症状改善用时对比(d)

3 讨论

川崎病属于幼儿阶段最常见病症类型,属于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对患儿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当前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病症存在有进展性发展的特点,若患者治疗不及时,会增加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瘤的概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结合临床诊断,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口唇皲裂、眼红为该部分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受到细菌、病毒感染等影响,促使患儿免疫系统迅速激活,并在短时间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促使血管内皮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此外,受到炎症因子的影响,会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在患儿血管表面进行黏附,促使凝血-纤溶系统被激活,会增加患儿出现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促使血管壁进一步受到损伤。在对该部分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采取最佳用药方案对患儿凝血功能进行提升,并对患儿炎症反应水平进行抑制[4]。

双嘧达莫为目前临床治疗川崎病的主要用药,该药在本质上属于冠脉扩张类药物兼具被抗血栓的功效,作用于患儿后可以加快前列环素的生成速度,并对血小板黏附性进行抑制,起到抗血小板凝集的功效,同时可以对患儿冠脉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对血管高凝状态进行改善,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并可以加快心肌血液循环的速度,促使心肌供血可以恢复正常。在双嘧达莫的作用下,可以促使炎症因子对患儿冠脉造成的影响迅速得到改善。在武海江等[5]研究中指出,在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时选择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稳定患儿病情,缓解各方面临床症状。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均使用双嘧达莫进行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48±3.25)s、凝血酶原时间(12.45±1.74)s、凝血酶时间(17.63±1.68)s 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对应临床症状发热症状、皮疹、黏膜弥漫性充血、颈淋巴结肿大迅速缓解,同样证实双嘧达莫在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方面的功效。且观察组患儿在联合高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过程中,各方面症状改善速度更为显著,表明双嘧达莫配合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更加迅速改善患儿对应临床症状。

丙种球蛋白(属于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保持有较高的使用率。具备抗体活性,在治疗小儿川崎病中同样保持有极高的使用率,患儿静滴后可以迅速和对应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针对患儿体内细菌、病毒等进行抑制,并针对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改善,起到“被动免疫”的效果[6-7]。使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的功效已经被临床所公认,结合林美娇等[8]研究可知,川崎病患儿在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中,可以迅速提升患儿免疫系统水平,增强机体对外界细菌、病菌的抑制能力,对于帮助患儿进行恢复存在有显著功效。在临床使用剂量方面,一直以常规剂量为主[9]。但从王进权等[10]研究可知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更好对患儿免疫系统功能进行刺激,迅速抑制患儿体内炎症反应症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则使用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结合观察可知,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可以更加显著对患儿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提升,促使患儿NK 细胞水平、CD4+水平降低,CD8+水平上升,增加患儿机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在李微等[11]研究中指出,在双嘧达莫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迅速抑制患儿体内炎症反应,降低炎性递质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的损伤,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按照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过程中,IL-4(15.25±1.34)pg/ml、IL-12(184.51±3.24)pg/ml、γ-IFN(53.85±1.68)pg/ml 水平均迅速降低,且降低幅度高于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该联合用药方案在抑制川崎病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中的作用。同时,通过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患儿免疫系统水平进行提升,抑制患儿炎症反应水平,可以间接达到对患儿血管高凝状态进行改善的目的,针对冠脉血管内皮功能进行保护,对于帮助患儿进行恢复同样具备有显著作用。而赵云娟等[12]研究中同样指出,双嘧达莫辅助丙种球蛋白对患儿炎症反应水平改善的功效,和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局限性在于纳入病例相对较少,该治疗方案的具体临床价值还需在后续临床实践中进行观察与总结。

综合本研究,临床在对川崎病患儿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优先按照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针对患儿凝血功能进行改善,并抑制患儿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增加患儿免疫系统功能。

猜你喜欢
双嘧达丙种球蛋白川崎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双嘧达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潘生丁转到儿科发挥作用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探讨双嘧达莫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双嘧达莫用于儿科临床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