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现状及教学能力调查

2024-04-29 03:10兰毅徐尚华吴兴冯建民王轶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1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全科师资

兰毅,徐尚华,吴兴,冯建民,王轶

1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南平 353000;2福建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平 350108

近年来,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着眼于满足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0 年,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的目标[1]。相关研究也指出:“全科医学师资不足,师资的准入、认证、考核体系不完善,全科医学师资的专业背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成为影响和制约全科医师培训质量的瓶颈”[2]。为此,加快全科医师培养,切实提升全科师资的教学能力已成为壮大全科医生队伍的有效途径。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全科师资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基本情况和培训情况等现状调查[3-5],较少研究着眼于如何提升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的教学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福建省内5 家地市级医院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现状和师资教学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全科师资教学能力的相关因素,并为提升全科基地师资教学能力提出相关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福建省内5 地市的国家级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包括临床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师资,调查对象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设计调查问卷《全科基地师资现状及教学能力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成为全科基地师资的意愿情况、全科基地师资工作经验积累情况、全科基地师资开展科研情况和全科基地师资实际带教情况四个维度。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向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检验电子问卷的有效性,缺失或空缺超过20%则视为无效问卷,此次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共计170 份。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2.0 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对全科基地师资教学能力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全科基地师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并回收电子问卷共计170 份,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基地师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170名全科基地师资基本情况

2.2 全科基地师资教学能力情况

2.2.1 成为全科基地师资的意愿情况 从是否愿意成为全科师资的意愿来看,非常愿意、愿意、无所谓以及不愿意的占比分别为55.88%、40.00%、3.53%和0.59%。其中愿意成为全科师资的主要原因是热爱教学工作(占36.47%)、受医院或科室指派(占36.47%)、教学相长(占25.88%)以及为了职称晋升(占1.18%),见表2。

表2 成为全科基地师资的意愿情况

2.2.2 全科基地师资工作与培训经验积累情况 主要包括从事教学工作时长以及是否接受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情况两部分内容。基于从事全科教学工作的时长来看,从事1~3 年的人数超过一半,占55.29%,从事4~10 年占36%,从事10 年以上人数最少,占8.83%。从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情况看,接受过培训的占91.76%,其中定期1 年1 次的占37.06%,定期2~3 年1 次的占24.71%,定期4~5 年1 次的占比4.12%,不定期培训占34.11%,见表3。

表3 全科基地师资工作与培训经验积累情况

2.2.3 全科基地师资开展科研情况 全科基地师资发表过全科教学论文的仅占6.47%,开展或参与全科医学相关课题的仅占20%,见表4。

表4 全科基地师资开展科研情况

2.2.4 全科基地师资实际带教情况 全科基地师资对于自身的理论授课评价呈现较好的态势,良好的占比最多,为50%,其次为合格,占比20.59%;同时全科基地师资表示带教全科学员完全没问题的占16.47%、基本没问题的占47.65%、有一些困难的占比31.18%,很困难的占比4.70%。其中全科医学带教最困难的原因是临床工作繁忙(占48.82%),见表5。

表5 全科基地师资实际带教情况

2.3 全科基地师资教学能力差异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职称、从事教学工作时长、教学意愿以及是否参加相关培训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和最高学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全科医学培训基地的建设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质量不高。全科师资是全科医师的培养者,因此全科师资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培养出的全科医师质量的高低。从本次调查来看,一方面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大部分师资的学历偏低且科研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师资是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无发表相关论文和参与相关课题的经历;另一方面大部分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从事教学时间较短,从事全科教学的时间大多只有1~3 年,这与大多数师资是由专科师资转岗而来有关[6],这也表明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的教学经验不足以及参与全科医生理论和实践培训的不足。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55.88%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表示非常愿意成为全科师资,40.00%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也愿意成为全科师资,由此可以看出受访者成为全科师资的意愿比较强烈,但仍有不少师资认为带教全科学员存在困难,其中存在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临床工作繁忙。这表明临床工作过重将导致全科师资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全科教学工作之中,进而无法妥善平衡好临床与教学工作。如果无法有效解决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的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相关研究表明,医院对于医师从事全科教学的支持力度和医师从事全科教学的意愿呈正相关[7]。医院的支持力度越高,医师从事全科教学的意愿就越高。因此,各医院应该提高对于培养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的文件或者制订相关的制度鼓励医师积极加入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队伍之中。同时,本研究发现医师的教学意愿与全科师资的教学能力存在着相关性,这就意味着提升医师从事全科教学的意愿,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的教学能力。所以,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医师从事全科教学意愿,从而提升全科师资教学能力。

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教学质量的高低。其中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主要包括课题授课能力、教学方法的采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展科研活动情况等内容[8],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进行培训。在理论层面上,相关组织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专项培训课程,培训内容需涵盖全科医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选择、开展科研的选题方向与方式等内容;在实践层面上,相关组织可积极培养全科师资的教学能力、开展相关课题的能力等内容的实践培训[9-10]。如开展教师技能比赛、全科师资定期下基层带教等方式。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双向培训,着力提升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教学与科研两方面能力,全面丰富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内涵。

针对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面临的无法平衡临床与教学工作的困境,相关部门和医院应协助全科师资平衡临床与教学工作,完善全科师资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教学职称的评定,构建持续可发展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培养体系[11]。一方面,鼓励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参与继续教育,继续学历上的深造,构建师资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以此助力全科师资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逐步完善医院内部关于教学职称的评定机制,借鉴其他医院的相关优秀成果,不断推进医疗机构教学职称的评定。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平衡好全科师资临床与教学上的工作,使全科师资能全身心投入全科教学之中,以此提升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全科师资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