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结合心理疏导对股骨骨折患者心理健康与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4-04-29 03:10欧秀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1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康复

欧秀萍

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骨科,南平 354000

股骨是连接髋关节与膝关节的长骨,支撑几乎全身的重量且运动状态下又承受超过人体体重数倍的力量负荷,因此强度高、硬度大,但外界暴力作用下仍会发生骨折。中老年人由于骨质退化、骨量丢失,骨脆性大,低能量外力也易引起损伤,是股骨骨折的高发人群,临床以股骨近端骨折多见。股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年人,股骨远端骨折则比较少见,根据文献报道仅占全部股骨骨折4%~6%[1]。股骨骨折不仅肿胀疼痛严重,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使患者无法活动和行走。由于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不足,不少患者恐惧手术,或是过度担心病情及预后,害怕留下残疾而影响生活,导致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会降低患者依从性,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有效康复[2]。聚焦解决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发展而来,强调个体的资源和能力,鼓励个体参与和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充分挖掘个体潜能[3]。心理疏导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和宣泄个人情绪,以帮助个体自我调适,减轻心理困扰,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式,适用于有各种心理问题及困扰的人群[4]。本研究探讨了我院近年以聚焦解决模式联合心理疏导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改善心理健康、促进术后康复方面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研究方案将2020 年1 月至2022年12 月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骨科194 例股骨骨折患者入组本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新鲜的股骨近端或股骨干闭合性骨折;②行外科择期内固定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术程顺利,无严重术中并发症;③麻醉分级Ⅰ~Ⅱ级;④由同一团队进行手术;⑤认知与交流功能正常,可自主配合研究;⑥无下肢病变或既往手术史,骨折前下肢关节功能正常,生活自理。排除标准:①急诊手术指征;②儿童或年龄≥75 岁的人群;③合并不可控糖尿病或严重骨质疏松症;④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的肥胖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全。本研究获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7 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

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予以患者一般手术前准备及术前宣教,术后按照髋关节手术护理常规,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切口护理、患肢观察与护理、引流袋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术后康复护理。

实验组术前护理同对照组,术后基于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该模式以5 个步骤展开,期间加入心理疏导,具体方法如下:①描述问题:分别在入院当天和术后次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同患者进行深入交谈,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包括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护理需求等。同时,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围手术期关注问题进行床旁调研,记录患者答案,聚焦患者关注的问题并明确期望值,再根据聚焦问题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②构建目标:针对聚焦的问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科室护理工作,构建总体干预目标,具体落实时,与患者共同商讨,遵循患者意愿,结合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目标。③目标实施:以“股骨骨折术后护理”为核心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构建护理方案包括常规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在内的5 个一级分支并进一步衍生出2 级分支。其中,心理疏导2 级分支措施包括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心理问询、个体化针对性心理干预、鼓励性心理支持、松弛训练、人格尊重。根据思维导图开展护理,护理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介绍护理项目,说明配合要求。针对患者聚焦问题,与患者进行假设性推理,让患者知晓负性情绪的危害、不积极锻炼可能遗留的残疾等,进而认识到积极求医及配合护理对康复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与患者共同制订术后康复计划、并发症防治方案等。④定期评估护理干预进展:定期评估护理目标达成情况,未完成的项目措施则通过细分目标、鼓励支持等方式引导患者配合努力完成,护理人员则不断总结工作不足的方面及不断改进,同时对患者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激发患者潜能,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逐步完成整个术后康复目标。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入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价。

(1)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Harris 髋关节功能(Harris hip score,HHS)量表对其进行评价,量表得分0~100 分,分优(≥90 分)、良(80~89 分)、可(70~79)分、差(<70 分)四级。评价总的优良率=(优+良)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2)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情况:评价指标包括开始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评价短期康复效果。

(3)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评价是观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其中,焦虑情绪评价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对于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评价时间为术前和术后7 d。SAS 和SDS 包括20 条项目,均采用1~4 分四级评分法,得分范围均为0~100 分。以SAS ≥50 分和SDS ≥54 分为阳性[5]。分值越高,则负面情绪越严重。

(4)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住院期间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创面感染、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延迟愈合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以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量数据差异性,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计数数据差异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94 例患者,每组97 例。实验组:男性占52 例(53.6%),年龄34~75 岁,平均(58.30±7.84)岁;小学及以下文化25 例,中学文化49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23 例;行内固定治疗57 例,人工关节置换40 例。对照组:男51 例(52.6%);年龄36~75 岁,平均(57.79±8.02)岁;小学及以下文化27 例,中学文化46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24 例;行内固定治疗59 例,人工关节置换38 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 两组术后早期康复效果比较 实验组术后开始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早期康复指标比较(d)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例(%)]

2.4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传统临床护理采用聚焦问题模式,护理从评估问题开始,强调以寻找“问题原因”为核心推理逻辑及制订护理计划。但是由于人的思维决策存在验证偏见与固执倾向,容易导致以聚焦问题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时,过分注重护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而相对忽视挖掘对患者康复有利的因素,因此常常无法更全面合理地解决护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更好地康复[6]。

聚焦解决模式是以“如何构建有效解决方案”为关注点的干预模式,核心为“聚焦未来,目标指向”,它基于聚焦解决模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强调专注解决核心问题[7]。以聚焦解决模式开展护理的关键点:①识别关键护理问题,即通过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最关键和最紧迫的护理问题,确保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精力集中在解决这些关键问题上;②简化护理问题并且多角度审视护理问题,将复杂的护理问题分解为更容易理解和解决的小问题,探索不同解决途径,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找到解决方案;③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级,集中护理资源,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解决关键护理问题上,有效利用护理资源,避免分散注意力和精力,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不仅如此,聚焦解决模式在护理实践中还强调护士与患者合作,共同解决护理问题,主张在尊重患者前提下,充分挖掘患者的潜能,鼓励患者配合护理人员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解决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护士共同努力达成预期护理目标[8-9]。心理疏导通过认真倾听患者表达的情绪与内心困扰,识别患者心理问题,据此针对性制订和实施心理疏导计划,给与充足的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更好地自我调试,以平稳情绪和乐观态度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护理及康复[10]。聚焦解决模式的开展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参与、主动合作,良好的心理疏导不仅对患者自身心理健康有益,亦能为聚焦解决护理问题奠定基础。

本研究中,实验组干预后评价心理状态的SAS 与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聚焦模式联合心理疏导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原因分析: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宣泄负性情绪,利于患者冷静思考和理性看待疾病,结合鼓励性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勇气与自信心,从而减少负性情绪;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消除负性情绪[11]。在术后康复方面,本研究中实验组术后开始排气、开始排便、首次下床活动更早,出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随访期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既往文献报道结论相符[12],肯定了聚焦解决模式结合心理疏导在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方面的积极作用。原因分析: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根据患者聚焦问题绘制了以“股骨骨折术后护理”为核心关键词的思维导图,据此开展护理工作更为全面、细致和规范,使得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更具体、细致和明确,而且护理强调护患全程合作,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各项护理措施的遵循程度,进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康复效果[13]。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模式与心理疏导在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术后心理健康,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期康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康复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