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寒故暖将为雪,北海迎春早放花

2024-05-01 14:11张雪
科学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雄蕊花冠传粉

张雪

细叶茸茸垂绿发,繁英璨璨簇金钿

冬末早春,太液池湖畔的迎春花抽出一根根嫩绿的枝条,枝条长而弯曲,微风一吹,轻轻地摇动着,枝头的花蕾正含苞待放。不久后,花苞裂开了,鹅黄色的花瓣从里面露出来。花瓣特别娇嫩,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迎春花的花朵不大,有五六片花瓣,花瓣环绕着黄色的花蕊,花蕊中的黄色略带一丝橘红色,比花瓣的颜色要深一些。远远看去,一朵朵迎春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娇嫩的花回应着和风暖阳,一阵春风吹过,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迎春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有人称其为黄素馨或金腰带。它是一种落叶灌木,高度30~100厘米。迎春花的树枝细长,常呈垂直或拱形下垂,整体呈纷披状。叶子对生,呈三出复叶状,叶柄长约0.51厘米。叶片通常为卵形,叶色鲜亮富有生机。花朵单独生长在上一年枝条的叶腋处,先长出的是叶片;花萼片较小,呈淡黄绿色;花萼裂片有5~6片,形状为线形或长圆形,长度与花萼筒相当或稍长;花冠为黄色,直径0.2~0.25厘米,裂片有6片,呈长椭圆形,约为花冠筒长度的一半。春季迎春花开花量很大,原本光秃秃的植株变身为盛开着金色花朵的屏风。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春花的开花时间是2月至4月,它是所有花中最早绽放的,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因此人们称之为迎春花,意在迎接美好春天的花朵。

迎春花生长在我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的山坡灌丛中。如今,迎春花已经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最早发现迎春花是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庭园里,它在古典园林中地位崇高,“玉堂春富贵”中的“春”就是指迎春花。

在园林里经常可以看到迎春花的身影,它常出现在湖边、溪畔、桥头、墙边,或者草坪、林缘、坡地等地。一些农村房子周围也会种植迎春花,每年初春时就会形成灿烂的花海。此外,迎春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花朵、叶片和嫩枝都可以入药。

迎春花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通气性好且肥沃的土壤中,这种土壤最好是微酸性的。良好的排水有利于根部呼吸,松软肥沃的土壤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只要土壤符合这些条件,迎春花就能茁壮生长。

在百花界中,迎春花、梅花、水仙花以及山茶花被称作“雪中四友”。之所以这样命名它们,是因为它们可以在风雪之中傲然綻放。

花时色与香如此,名花果实却难寻

植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集中开花会起到吸引传粉者的作用。但是,迎春花花期后,在大片的迎春花丛中,人们却极难发现迎春花果实。为什么迎春花是一种难以结果的植物呢?其实,生活在野外的迎春花祖先也能正常结果。它们会结出有着很厚果皮的黑色圆形浆果。迎春花的花朵主要依靠蜂类等昆虫传粉,每朵花授粉后为了培育更健康的后代,需要避免“近亲自交”,因此同一朵花中雄蕊上的花粉通常无效,它们需与另一朵花中雄蕊的花粉结合才能成功授粉。

为了避免自交现象,大多数素馨属植物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最终形成了“两型花”的独特特征。这种两型花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们的柱头位置与雄蕊位置刚好相反。一种是长柱花,其花柱常伸至管状的小花喉部或管口之上;另一种是短柱花,花柱隐藏在花冠管的中部。由于两型花的雄蕊和柱头位置互补,昆虫在采集花粉时会无法避免地接触到短柱花的花粉。当昆虫再次采集另一朵花的花粉时,它们的头部只能接触到长柱花的柱头,使得传粉过程更加有效,从而提高了花朵受精率,有助于获得更多健康饱满的种子。

在长期人为栽培的过程中,绝大多数迎春花只有一种长柱花,所有雄蕊都深深地藏在了花冠筒里,传粉昆虫再也无法接触到花粉,这一现象让迎春花失去了结果的机会。在未来的栽培中,植物学家可以尝试恢复迎春花的自然特性,让它们重新获得结果的机会。

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几多春

春天总是忽如其来,不知不觉之间,又是满目万紫千红,春光无限。在春天的缤纷色彩中,金灿灿的迎春花最为醒目。

春风二月柳绦拂堤,北海公园河岸上的迎春花枝条舒展着无数的花朵,多得几乎要把花枝盖起来。太液池湖水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岸上的花卉美景,仿佛是一片蓬勃兴盛的仙境。北京城的早春,满是迎春花下垂的枝条上流动的金黄。

诗词中有一句“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梅花盛开时,正值寒冬季节,梅花绽放的时间要早于迎春花。因此,若要代表“天下春”这三个字,迎春花无疑是最佳选择。当春天悄然降临时,最先绽放的必定是迎春花,它以迎接春天的特质而闻名,被誉为“初春使者”。

作者单位|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

猜你喜欢
雄蕊花冠传粉
植物争夺传粉昆虫降低其多样性
美术作品欣赏
蜜蜂巴士站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冰脊龙戴花冠
大花耧斗菜雄蕊发育过程研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肉豆蔻科植物合生雄蕊柱发育研究获新进展
凤凰:你把花冠戴在我头上
玉米宝宝的“红丝线”
植物生长物质对蓝猪耳二长雄蕊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