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供材”与“包工包料”方式下建筑企业采购管理成本对比研究

2024-05-04 07:27刘娴祺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建筑企业

刘娴祺

摘   要:材料采购管理是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做好建筑材料管理成本控制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建筑企业施工的供货方式不同,通过对采购管理成本的拆分细化,对比分析不同供货方式下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成本对于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采购管理成本的合理控制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和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甲供材;包工包料;建筑企业;采购管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6-0083-04

引言

成本的管理控制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良好的成本管理策略对于企业实现盈利增收有着积极作用。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采购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很大。建筑企业具有周期长、体量大、耗材多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做好成本规划是一条必经之路。企业应当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对成本进行合理管控、全面规划,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市场情况对材料的供应数量和质量等进行预测与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来降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所需资源,并将其分配给不同部门或岗位人员加以使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建筑企业的管理中,建筑材料成本管理是企业的核心部分,其中采购成本是建筑企业成本的主要成本之一。按照一般的成本核算方式,企业利润对材料采购成本呈现出强敏感的关系,即采购成本的高低会明显影响利润的高低。因此,根据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进行采购管理成本决策,压缩材料采购成本,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企业主要供材方式

建筑行业这些年业务类型越来越多元化,开发商的需求和项目具体情况也随之越来越细化和复杂化。根据项目实践情况和施工方的具体需求,项目工程会采用不同的供材方式。建筑企业的供材方式包括甲供材、包工包料、联合采购、供应链采购等。目前建筑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约定的常用供材方式主要有两种:“甲供材”和“包工包料”。

(一)“甲供材”的内涵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会向建筑公司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的主要施工材料,建筑单位自行承担建筑所用的基础设施和辅助材料,并提供劳务服务。这样的供材方式,在项目约定中被称为甲供材。甲供材的材料范围通常是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如钢筋、钢板、碎石以及水泥等,这一类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占比会达到一半以上,施工合同中通常对供材有详细的清单。

在甲供材模式下,通常是由建设单位承担筛选供应商、采买原材料成本,同时建设单位还要承担材料质量的主要风险。建筑公司则要负责材料的验收和管理,对建筑材料质量尽到审查义务,对材料数量尽到核实义务,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尽到材料保管义务。

(二)“包工包料”的内涵

在“包工包料”模式下,建设单位会将项目整体进行发包,包括原材料的采买和建筑劳务服务。这种模式下,建设单位通常只需提供场地和建设手续,而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和资金预算自行筛选采购建筑材料,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在这种模式下,建设方无须参与采购过程,只需要在进行项目资金结算时支付相应费用。“包工包料”可以减少建设单位的工作环节,减少采购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降低采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价格波动风险。建筑企业自行采购材料,也更加方便进行数量管理,减少材料积压。

二、采购成本构成

在建筑企业中,成本的构成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其中,材料成本是建筑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等。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建筑工人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成本还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其他费用,如施工设备的租赁费用、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等。对建筑企业成本把控和规划,基本上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的。本文主要探讨企业的材料购买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一)材料购买本身产生的费用

材料购买本身产生的费用,指建筑材料购买至达到可使用状态过程中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或承担的必要损耗,包括建筑材料的购买价款、运输费用和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材料本身价格通常与材料供应方式的关系不大,而通常与当时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材料型号品类的选择有关。

(二)采购相关费用及材料管理费用

材料采购及材料管理相关费用,指材料采买过程中组织采购、调研、验收以及工地保管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此类费用涉及的方面较多,对建筑公司而言,材料采购及管理费用会受到供材方式的影响。对这一部分成本进行分解能够更好进行成本管理的分析讨论。

在材料采购前期,购买方需要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调研,筛选市场上现有的供应商,计算本项目需要采购的材料型号和具体数量,同供货商进行谈判并进行签约,协调供货价格,根据项目进度规划协调材料入场时间、批次等。这一系列前期准备直至合约签订的流程是材料采购所必需的,其间涉及的人力、物力支出也属于企业采购成本,可以归结为材料采购过程发生的相关费用。

材料供应阶段,随着建筑材料的入场,建筑公司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接收时,企业通常需要对建筑材料的规格、数量进行核实,并且还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查验,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以保证施工进度。这些过程中发生的验收和协调成本也都属于材料采购成本。建筑材料在施工场地的现场保管也是企業的服务项目,材料的妥善保管能够减少材料在堆积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防止腐蚀、磨损和丢失。材料的保管属于材料管理成本的一部分。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需要遵循节约、高效原则,对材料合理使用所产生的监督费用属于材料妥善管理的内容,相应的监督成本应当归结为采购管理成本。

除上述成本之外,建筑材料采购管理还存在着隐性成本,如购买材料所使用资金的资金成本。根据财务管理理论和实际资金使用情况,资金的占用存在着时间成本,无论是使用自有资金还是使用贷款资金,都存在利息的损失或支出,这部分损失或支出在财务上可能不会体现,但实际上已经由购买方承担了,因此也应当归结为成本控制的考虑因素。另外还有税负成本。对建筑公司而言,供材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业务根本属性产生差异,因此会造成税率的差异,企业应纳税额和可抵扣增值税额可能会随之改变,进行成本规划时税负也是必须要纳入考虑的因素。此外,风险成本也是需要纳入考量的因素。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验收,供材方需要承担材料采购和供应的风险,如果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或供应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施工延误或成本增加。

三、不同材料供应方式下采购管理成本的对比分析

(一)不同材料供应方式下材料采购价款的对比

材料采购价款指材料的买价、运费和运输损耗。在建筑材料清单详尽明确、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确定的情况下,材料的购买价款通常在不同的供应方式下差异不大,而更多与购买方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谈判能力有一定关系。通常来说,拥有更高议价能力的一方更能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压低价款。例如,大型房地产企业通常会有固定的材料供应商和完整的采购链,大型房企由于施工项目多、材料采购量大,在价格谈判时更有优势,對材料规格和质量的把控也相对专业。当建设方的施工经验不足时,拥有诸多施工管理经验、成熟的采购管理模式的施工单位则更具谈判优势。

对建筑公司而言,在“包工包料”供材方式下,建筑公司通常会赚取材料的差价,而在“甲供材”模式下,建筑公司则没有这样的机会,以至于降低了工程利润。

(二)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及管理费用的对比

1.材料采购过程中相关费用的对比

除采购价款之外,材料的采购还涉及其他的费用支出。

就采购成本而言,“包工包料”模式下,建设单位只需要提供建设场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全权交给建筑公司负责,由建筑公司负责市场调研和供货商筛选,承担所有的材料采购支出。“甲供材”模式下,由发包方提供材料,建设单位负责“货比三家”,考虑材料的价格、质量、供应等因素,并进行招标、合同签订、货款支付等流程,建筑公司则承担建筑辅材和进行劳务所需设备的采买成本;与“包工包料”相比,“甲供材”更能节约建筑公司采购材料的人力、物力资源。

2.材料验收保管相关费用对比

材料管理包括材料的验收管理、库存管理以及出现质量问题或供应不足时的协调沟通。在“甲供材”方式下,虽然建设单位会负责材料的采购和运输,但是通常还是由建筑公司来负责材料到场时的验收和材料的管理,这部分支出通常归结到建筑公司的服务项目中,由建筑公司负责相应的成本支出。“包工包料”方式下,材料采购和管理同建设劳务服务一样,都属于建筑公司应负担的成本。

对比两种供材方式,相对于“包工包料”方式来说,“甲供材”方式下建筑企业的验收成本更低,但是协调成本更高。因为“甲供材”方式下材料的质量检测是由建设单位负责的,建筑公司只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查验,当供货短缺或出现质量问题时,或者由于项目原因设备材料清单发生变更时,建筑公司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与建设方协商,有可能拖慢施工进度。

(三)不同材料供应方式下采购隐形成本的对比

1.资金成本的对比

通常建筑工程的周期很长,几个月到几年的工期都有可能,并且由于建筑工程所需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购买材料所需的资金通常比较大,因此资金占用所产生的成本也是不小的金额,属于采购发生的隐性成本。

在“甲供材”模式下,通常是由建设单位进行成本采购和资金结算,这部分材料资金由建设方支出,不占用建筑公司的资金,对建筑公司而言不存在资金成本。对于资金成本的计算可以参考银行长期贷款利率或5年期国债利率以及回款风险率。

当采用“包工包料”供材模式时,建筑公司要先进行材料资金的垫付,虽然根据规定,垫付的资金应该在30%以内,但实际建造过程中,待施工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竣工的标准时,建设单位才会根据申请进行垫付材料资金的结算。这个周期一般比较长,涉及的金额也比较大,还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甲供材”比“包工包料”更能节省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回款风险。

2.税负成本的对比

不同的供材方式对企业税负有直接的影响。自从建筑行业进行营改增之后,税负的影响更为明显,企业应承担的税负为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因“甲供材”和“包工包料”对应的企业服务性质有所区别,税率也有差异,需要划分具体情况进行探讨。

一般甲供材料都是工程的主要材料,大部分属于税率较高的材料,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税额抵扣。当采用“甲供材”模式时,增值税发票由供应商开具给建设单位,则建筑公司不能使用该发票进行抵税。营改增以后,根据税法规定,对于“甲供材”方式下的项目工程,建筑企业作为纳税人可以采用简易计税办法按照3%开具增值税发票,但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包工包料”方式下,建筑公司取得的购买材料设备增值税发票能够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根据现行的法律规范,一般建筑企业适用9%增值税率。

以13%进项税额抵扣为例。甲供材情况下采用简易计税方式,建筑企业增值税=工程价款×3%/(1+3%)=工程价款×2.91%;包工包料情况下,当取得建筑材料购买发票时,如果获得13%的进项税额发票,则抵扣企业增值税税额的情况为增值税负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建筑企业增值税=工程价款×9%/(1+9%)-采购价款×13%/(1+13%)=工程价款×8.25%-采购价款×11.5%。两种情况下的税负临界点为工程价款×8.25%-采购价款×11.5%=工程价款×2.91%,即采购价款=46.4%工程价款。当建筑企业采购价款成本为工程价款的46.4%时,两种供材方式下的税负成本相等;当大于46.4%时,“包工包料”方式下进行一般计税更能节约税负成本;当小于46.4%时,“甲供材”方式更有利于建筑企业节税。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类型千差万别,材料物资种类繁多,供应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的适用税率有3%、6%、9%、13%等多种。就供材方式造成的企业税负成本而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探索采购的临界值,根据临界值探讨哪种供材方式下的建筑企业税负更低。

3.风险成本的对比

风险成本是企业负担的潜在费用成本,不同供材方式下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类型和大小有所不同,这一部分潜在成本也应当纳入成本对比分析中,以便于企业更好进行成本管理。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工期较长,价格通常会在长期范围内产生一定的波动,这一部分价格波动的风险属于价格风险。此外,材料质量风险也是潜在风险的一种,对于材料质量的检测把控不到位,可能会出现后续工程返工、质量赔偿等。

在“甲供材”模式下,由建设单位承担价格波动风险和材料质量风险,同时建筑公司对于材料的质量负有核验义务,如果使用不合格材料进行施工造成质量问题,也要承担部分责任。此外,当工程完工存在局部问题时,比如房屋漏水,很难界定是材料问题还是施工技术原因,责任划分困难。在“包工包料”供材模式下,公司对整个工程有更全面的控制权,因此可以更好地把控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细节,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价格波动风险和材料质量风险由自身承担。

四、结果和讨论

当下的建筑公司对于成本的把控仍然不是非常全面,对于材料采购成本的内涵和延伸认识不够到位,需要对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不断完善和改进,所以有必要进行持续而漫长的探索。前文讨论了企业采购成本的构成,对不同供材模式下的建筑企业采购管理成本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探索了采购成本对于企业经营和项目成本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建筑企业在选择采购管理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类型、采购能力和风险承担等因素。此外,不同项目阶段和市场环境下,“甲供材”与“包工包料”方式的成本差异也会有所变化。建筑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采购管理策略。为了降低采购管理成本,建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合理规划采购策略

对于建筑公司而言,当采用“甲供材”模式时,虽然无须考虑供材采购计划,但须要考虑建筑设备和辅材的采购计划。当采用“包工包料”模式,企业则需要负责全部材料设备的采购。因此,无论在哪种供材模式下,只有形成合理的采购策略,才能够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升工程效率。

1.构建精细化采购策略

通常而言,建筑材料的数量繁多,数量庞大。对于材料需求的计划清单要尽可能清晰、详尽,同时考虑到项目的施工进度。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材料的数量、规格和质量要求。这样做可以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项目的需求,同时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和浪费。在“包工包料”模式下,可以更好控制材料购买成本,保证施工材料供应,避免短缺或堆积。在“甲供材”模式下,也可以降低由建筑公司负责的辅材和设备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能够和建设单位更高效地协调沟通。

2.建立一体化采购平台

对于建筑公司而言,通常是各项工程独自进行材料采购,这样的采购模式使得采购的价格、质量都不稳定。建筑公司搭建一体化采购平台,对各项目所需材料采购进行统一的管理,一方面有助于精准把握市场行情,另一方面大批量采购可以形成规模优势,享受价格折扣,在“包工包料”时更容易获得材料差价产生的利润,同时采购材料的质量也会更加稳定,采购时的谈判成本和调研成本更低。

3.优化合作关系

建立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和质量保障。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提高双方的信任和合作效率,减少合同变更和延期的风险。

(二)重视验收交接,合理分担风险

“甲供材”方式下,对于建设单位来讲虽然不负责材料的采购,但是材料的入库验收必须在场,一方面要核实规格数量,以方便施工,另一方面要检验质量。当材料质量不达标或不符合约定时,要向建设单位出具书面文件,要求协调退换。同时,要划分清晰的责任边界,由于建设方提供材料不合格导致的工程延期、质量问题赔付而产生的额外支出,由建设方自行承担。在“包工包料”方式下,材料采购时应在合同中明确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等风险条款,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合理分担风险是隐性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環,合理分担风险可以降低自身的风险管理压力。在合同中明确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等风险条款可以保障双方的权益,避免因合同不明确而引起的纠纷和损失。

(三)重视税务成本,做好税收筹划

供材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税负基础的不同。在任何不同的情况下,企业都应当尽可能降低税负负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业务方式。建筑材料上游企业众多,涉及税率复杂,了解各材料的进项税抵扣政策,选择合适的计税方式,有利于企业减少税负成本。在税收筹划时应当考虑到不同供材方式下的税负平衡临界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此同时,发票的管理是合法规范报税的重要环节,在材料采购初期就应当纳入考虑范围。首先要选择合法、大型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保证发票的规范性;同时,合作时要对合作方提出要求,对于采购发票尽可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利于税费抵扣。

参考文献:

[1]   肖太寿.建筑企业包工包料业务的发票开具和涉税处理[J].财务与会计,2018(8):35-36.

[2]   涂李楠.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15):159-160.

[3]   李杰,吴梦玫.“营改增”前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同材料供应方式下税负变化分析[J].工程造价管理,2018(6):98-100.

[4]   黄群英.“营改增”后建筑公司“甲供材”模式的纳税筹划[J].大众投资指南,2022(7):115-116.

[5]   孙春玲,刘亚楠,刘伟静,等.两种供材方式下建筑材料“营改增”前后税款抵扣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7(9):25-29.

[6]   赵思瑾,霍小龙.浅析建筑材料管理中的采购成本控制问题及其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6):136.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建筑企业
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关于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分析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与措施探讨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试析建筑类企业资金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