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2024-05-08 13:30邱向琴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

邱向琴

摘要:教育叙事能够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有利于教师确立独到的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建构别样的班本教育。利用不同类型的教育叙事影响不同的教师群体,探索以成长叙事、研究叙事、项目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教育叙事;个性化成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3-0061-04

教育叙事贴近教师的日常生活,能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动能,助力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教育叙事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文化语境中通过叙述、描写等语言表达方式,借助故事的形式对过去典型的教育事件加以呈现的行为过程或言语成品。本研究以教育叙事为载体,通过各式各样“小而精”的叙事,引导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提高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以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价值

受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环境、不同知识结构以及不同成长经历的影响,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在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陈述不一样的教育故事,表达不一样的教育内涵,挖掘不一样的教育价值,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促进自我个性化成长。

(一)利于教师确立独到的教育理念

面对活动中的幼儿,教师需要凭借教育经验与理念引导,支持幼儿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相关叙事记录。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叙事中的反思,重新观察和反思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这一过程能够增强教师自我建构课程意识和教育理念,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及教育经验的不断丰富,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生成。例如,陈老师在叙事《有劳有获》中写道:“我班幼儿总是在种植活动前期充满了兴趣,但经常‘虎头蛇尾。孩子们初期对种植活动感到新奇,充满兴趣,但后期兴趣渐失,种植园地变得杂草丛生,种植的作物无人进行持续性的管理。”对此现象,她反思道:“孩子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怕苦怕累、不能坚持,我们要通过行动研究,带领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寻找儿童专注参与活动的方法,培养其坚持性。”后续叙事中,陈老师写道:“陪伴着孩子们来到农场,管理长大长高的向日葵,我们做了分工:天天每天浇水,童童负责拔草,露露每天记录。日复一日,劳动成为孩子们一日活动的必须了。坚持几个月后,我认识到,教育需要耐心和适时的等待,我脑海里自然形成了‘有劳才有获的想法。”

利用叙事反思,陈老师通过观察、叙事、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定了自己的“有劳才有获”的教育理念。

(二)利于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通过教育叙事,教师的教学洞察力更加敏锐,教育行为更加科学,教育反思更加具体,教学风格更加突出。在学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教师学会了更多地关注幼儿,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长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与体验。

徐老师,人称“徐幽默”,她性格外向、机智聪慧。最让幼儿喜爱的是她什么都懂还总是让大家开心一笑,在她的教育叙事里能看到无处不在的趣事。例如,在一篇教育叙事中,徐老师写到这样一件事:孩子们都在大操场上玩“考驾照”的游戏,但不一会儿,场地上的车辆越来越少,等着“过关”的车辆都跟在一个“大箱子”后面一辆接着一辆排起了长龙。原来,军军在给车辆“加油”。于是,徐老师也骑了辆车跟在队伍后面,轮到她“加油”了,她风趣地问:“你好!我是新能源电车,可以充电吗?”军军抓抓头皮,笑着不知如何作答。徐老师又说:“是我导航导错了地方,我知道充電站在前面呢,我改道喽!”骑出加油的队伍朝前骑去,后面一下子跟来了好几辆车。此招真灵,既缓解了游戏拥挤,也让游戏内容更丰富了。像这样妙趣横生的教育叙事还有很多。徐教师通过一篇篇教育叙事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优化教育方法,将自己的性格特点转化为教育特色并加以强化和巩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机智幽默的教育风格。

(三)利于教师建构别样的班本教育

叙事可以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幼儿游戏时、学习时、生活中都可以随时进行记录。这种“以小见大”的教育叙事,反映了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个性化的班本教育提供了动力保障,构建从初步叙事到动态调整最终形成成熟方案的实践通道,为班本叙事与个性化成长搭建桥梁。

例如,玎玎老师在叙事《小小机场》中写道:“孩子们都想拥有机场,想成为机场工作人员。我们邀请了空管局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做了飞机知识的科普,孩子们随后便展开了机场的建设工作。”在反思中,她写道:“有的孩子说:‘我以后要当一名真正的机长!有的孩子说:‘以后我想当航天设计师!火箭上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孩子们在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或许会在成长中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开出花儿来……”“飞机班”由此诞生,幼儿立下远大志向。聚焦本班当下最实际的问题进行叙事记录,整合本班特有资源,进行持续沉浸式教研,经历“望—闻—问—切—行”不断循环又螺旋递升的行动研究,生成极具个性化的班本教育。

二、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用不同类型的教育叙事去影响不同的教师群体,不断探索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实践路径。

(一)以成长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为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将教师分为三种类型:骨干教师、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教龄低于3年的新手教师。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叙事档案”,记录了教师的个人信息及叙事研究的相关内容,便于教师收集、翻阅自己写过的叙事,也便于教研时供大家分析和研讨。

1.骨干教师进行推广叙事研究

组织骨干教师在我园成立的省乡村教师培育站、市名师工作室和市“四有”好教师团队中聆听专家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引导,组织骨干教师对叙事方式及叙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研讨。骨干教师就自己丰富的经验进行问题的梳理、思考和探讨,在经验和经验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所有教师共同观摩研究活动,学习经验丰富、叙事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是如何进行教育叙事。

例如,一次主题为“叙事+观察+评价”,基于教师课程胜任力提升的教研现场叙事如下:本次教研参加对象是业务园长、教师代表、项目组代表们,均为已取得园级以上不同层次的骨干称号的教师。教研步骤分为问题叙事、回应策略、理论提升、共享小结,活动中一线教师“先叙事、敢抛球”,骨干教师“有思路、敢接球”,主持人“会接球、善抛球”,以往严谨刻板的教研会变成了轻松的故事分享会。这种教研形式得到大家的认可,并逐步推广开来。

2.青年教师的个案叙事研究

对于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我们定期对其叙事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研讨,着重培养青年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追踪叙事的能力。教师先观察一个幼儿,持续追踪观察,再通过反思研讨,由个别逐渐走向全体,由一个幼儿过渡到一类幼儿,以“一幼一叙”的研究视角研读每个幼儿,展开个性化教育支持。

例如,许老师在叙事《慢乌龟》中写道:“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翻越轮胎山对妍妍来说困难重重,虽然她很慢,也有点恐慌,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到最后。我想,透过‘慢乌龟现象,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对于幼儿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成长。同时,对于其他孩子而言,看到坚持,认同坚持,尝试坚持,学会坚持,同样意义非凡!”由于生物遗传、生理发育、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幼儿的成长存在着差异。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清晰把握幼儿的本质需求,科学、巧妙地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与回应,鼓励幼儿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在游戏中有获得感。

3.新手教师的表格叙事研究

对于教龄低于3年的新手教师,在“一幼一叙”个案叙事基础上,编制量化的观察表格,利用表格引导新手教师围绕观察背景、观察时间、对某一幼儿的行为观察、观察分析、教师支持、经验提升这几个方面进行叙事研究。

例如,朱老师的表格叙事《“爱回答”的希希》(见表1):

通过以上的连续的表格叙事,教师针对幼儿的某一行为问题进行长期观察,形成个案叙事。再通过观察分析,及时总结,调整策略,直至问题好转甚至解决问题。

(二)以研究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随着教师对教育叙事的叙述方式更好地掌握及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教研的重点从“如何写”转化为“如何写好”,怎样深度开展叙事研究成为重点。我们利用集体教研的方式,在日常的教研中进行叙事记录,记录教研过程,形成研究叙事,让教研本身成为可研究的范本,提高教师的教研质量。

在教育叙事中,仅有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反思与总结,这样,获得的经验才会富有理性的力量,对在一次次叙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之后就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叙事经验,对于幼儿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哇”时刻等都能够仔细观察、用心感悟;但是对事件进行反思、剖析的过程中对于细节的反馈及问题的成因分析还不够清晰,问题解决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且对于反思目的、反思方法、反思内容也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研训活动中围绕“观察目标的合理制定”“教师如何组织精练的语言”“如何进行深度反思”等方面,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收集教师们在写叙事时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利用园训时间展开相关的研讨。组织教师们查阅相关书籍,有针对性地根据困惑寻找相关理论知识,改变“无阅读”状态下的研究,进行“有准备”的学习。制定《教育叙事研究制度》,选出优秀叙事反思供大家研读学习,为教师的叙事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将每次研讨的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记录,形成研训叙事。

(三)以项目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叙事研究需要研究的深度,更需要时间的长度。只有持续性的研究,才能使研究更完整、更深入,才能为教师个性化成长提供支撑。除了教师日常所进行的教育叙事之外,为了维持教师叙事的热情,使研讨有热度、研究有方向,我们经过投票确定了教师们最感兴趣的三个叙事项目:劳动叙事项目、游戏叙事项目、家园叙事项目。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每周有针对性地记录在劳动中、游戏中、家园合作中的叙事。三个项目组每周研讨,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向项目组组长求助或申请资源支持。

例如,在劳动叙事项目中,有的教师向项目组申请了一块种植基地,带领幼儿开展棉花种植活动,并由此生发了班本课程——情意“棉棉”,叙事记录了幼儿从“探:棉之秘”到“摘:棉之乐”再到“玩:棉之趣”的整个过程。在反思中教师写道:“幼儿走进大自然,自主探究棉花的各种特征,从收获棉花到制作棉花制品,提升了探究、欣赏能力。作为教师也要及时把握教育契机、用心关注、适时介入,及时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经过项目叙事的推广,劳动项目组又多了更多的劳动项目叙事,例如《“蒜”你有意思》《嗨!萝卜》《薰衣草的故事》,等等。在项目组中,大家一起研讨、共同探究,针对自身的兴趣进行项目研究,更能够发挥自身长处,提高叙事热情,使个性化成长有更多保障。

責任编辑:贾凌燕

猜你喜欢
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
高效创新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探讨
给“教育叙事”把脉
探究教育叙事研究在教育史学科中的应用
孩子教育世界的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