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研“三部曲”

2024-05-08 13:34蔡欣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周亚夫三部曲议论文

蔡欣欣,许昌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培训专家、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许昌市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许昌市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基本功大赛现场课二等奖获得者;许昌学院文史与传播学院兼职教师;曾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多次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多年来,在语文这方天地里学习、思考、感悟、成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石,语文承载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服务育人,即以文化人。归纳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语言文字实施思维教学、审美教育、人文教育是我语文教育教研的“三部曲”,也是我的语文成长之路。

一、思维教学让人深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維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问题解决和观点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加工作以来,有数次参加中招阅卷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现象特别明显,那就是在中招考试作文题中,历年来都遵循着记叙文和议论文二选一的模式,绝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写记叙文,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是少之又少,优秀的议论文习作更是如凤毛麟角。

学生普遍不会写,不敢写议论文,这也说明了关于议论文方面的写作指导相对匮乏。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等,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

为此,我先后阅读了《论说文写作和辩证思维训练》《写作概论》《辩证逻辑概要》《思维发展心理学》等著作,逐渐形成这样的认识:首先,依托统编教材范例,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其次,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等。抓住了这条训练的主线,就抓住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形成训练的序列,从而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接下来,就是阅读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一是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思维训练的目标。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零为整。二是为学生提供相关思维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文本中、在参考资料中、在记忆中搜寻相关材料,这样,他们才可能开展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三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思维方法。比如,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比较和类比的方法,等等。四是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思维的品质,如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六是帮助学生学会复盘思维过程(反思),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课前预习(字词的音形义、课文提要、内容、写法、课后思考探究题);其次课前提出问题(其中的难点就是课堂讨论的重点);再次课上检查预习效果后,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明确问题关键、查找资料、思维加工、得出结论、反思思维过程),讨论不仅为了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分析问题;最后是课上的迁移训练。以上观点,成为我构建以思维训练为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例如,《周亚夫军细柳》是统编教材上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我以汉文帝赞扬周亚夫“嗟夫,此真将军矣”为抓手,课前设置了两个问题:你从哪些句子读出周亚夫是一个“真将军”?司马迁是如何塑造周亚夫“真将军”形象的?

课上把预习问题解决后,我又提供了《周亚夫军细柳》的背景资料,还有《史记》中关于周亚夫的人生结局的资料,顺势发问:为什么“真将军”周亚夫落得如此下场?我们真的要学周亚夫这样的“真将军”吗?此时,学生陷入沉思。

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周亚夫到底值得我们学习什么?周亚夫恪守规则、严明军纪、不唯上,是值得称道的;但周亚夫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逐渐变得居功自傲,最后落得被汉景帝处死的结局,可悲可叹!至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自我定位和角色意识,应该遵守法律和社会的基本规则。

二、审美教育使人愉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优秀的作品激励人,通过高尚的情操感染人。充满美感的语文课,能够让学生身心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我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审美,源自一次公开课的“失败”经历。记得那次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到我们学校考察北师大教材使用情况,学校确定由我来展示一节课。当时我选的是朱自清的名篇《春》,整节课学生显得十分被动,反响平平。韩军老师的评课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篇洋溢着丰富情感的散文,或者说是一篇美文,而我自顾自分析得头头是道,完全没有把学生领进散文那充满美的情境中,没有把学生领到那芬芳四溢的艺术世界中,学生怎么能对你的课产生兴趣?

这次经历,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反思,我越来越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表现在教学样态的生动性。如课堂氛围是活泼热烈、有情有趣的;课堂节奏是有起伏、有动静、有张弛的。学习氛围浓郁,活动有效充分,学生身心才会愉悦。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也表现在教学结构的层进性。语文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还表现在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充满美感的。教师优美的语言能够增强语文课的美感。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富有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自己先被教学内容打动,先能发现其中美的意蕴,调动起充沛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投入教学,才能将自己的审美感受传递给学生。此外,教师的语言还应该与文本相适应。并不是所有富有情感的语言都能将学生带入审美情境,只有那些符合教学内容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讲授《天上的街市》这个教学片段: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好韵脚,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引导交流。第二步,读准节奏,读好重音、停顿。教师范读一、二小节,学生听教师范读,用“/”给第一、二节划分节奏,用“·”标重音。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全诗。学生给第三、四小节划分节奏,标重音,学生齐读。第三步:同桌互相读,揣摩语气语调。最后全篇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教师在教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以读代析,学生边朗读,教师边指点,气氛越来越活跃,大家读得神思飞扬,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

三、人文理念的渗透使人升华

思考使人洞察事物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含义,美感则让人在精神层面得到滋养和熏染。作为语文教师,我经常思考,教学应当是以人为目标的教学,它不以传授知识、训练能力为第一目的,将人文教育理念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文,又要让学生掌握“文学”的语言。诚如特级教师陈钟樑所言:“现代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很可能是科学主义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就人文教育理念的融合应用进行尝试,也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

首先,情境创设,激活学生情感。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能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和解读,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感知。

例如教师在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创设教学情境,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联系生活,强化人文体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教育指导,强化学生的人文体验,使学生能对语文知识和人文思想形成深层次的感知,切實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中,可以从“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一段话入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说一说在自己的记忆中母亲是什么样的,将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同时回忆记忆中勤劳的母亲、慈爱的母亲、疲惫的母亲、坚强的母亲等,调动起对母亲的感恩情感。

再次,资源整合,深化人文感知。尝试结合课文内容,基于网络化资源的应用,从人文教育的融合渗透角度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确保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如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艾青创作诗歌的历史背景,使学生结合视频品读诗句,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形成深层次的感知,产生对爱国情感的个性化理解。

思维、审美、人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欣赏美,我们可以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审美情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愿大家都能在语文教学的这条路上发现美、欣赏美、成就美!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周亚夫三部曲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巧问深引 言文交融——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为例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