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跨学科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燃点”

2024-05-08 13:34杨燕路银炫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燃点课堂作业跨学科

杨燕 路银炫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该《方案》基本原则中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为我们开展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跨学科大单元是以某一学科(如语文)的核心议题、概念、问题为中心和出发点,融合其他学科(如生物、地理、美术等)开展更加立体、更有深度的探究学习。其作业设计往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双重目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重构跨学科大单元学习内容与主题,形成适用于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作业目标、作业分类、作业内容、作业评价和反馈的系统设计,需要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思维、资源来完成。

笔者在此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之《倡导低碳生活》为例,谈谈跨学科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四个“燃点”。

“燃点”一:巧设题目,激发灵感

这一单元包括《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等四篇课文,综合性学习为《倡导低碳生活》。如直接布置让学生查找低碳生活的概念、列举低碳生活的做法等未免枯燥,且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初级阶段,难以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结合单元导读中“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的要求,笔者将作业的主题设计为“探秘自然,守护家园”。

这样设计的理由有三:其一,倡导低碳生活的背后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只有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达到“倡导低碳生活”的目的;其二,本单元中所选的课文,涉及物候学知识、被压扁的沙子、大雁归来的低声细语、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等,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一个“秘”字,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其三,以“自然”为题,可以融合生物、地理学科的知识,让跨学科的知识快速迁移,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从而达到了解自然、守护家园的目的。

“燃点”二:兴趣引路,多维选择

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课前作业中抛出三个“神秘”问题,即海洋微塑料究竟有多大?复活节岛有什么传说?世界生态超载日是哪一天?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问题了解甚少,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寻找答案。

和常规作业不同的是,课前作业的三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完成3个,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1—2个,没有完成的学生写出未完成的理由。多维度的作业选择,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而教师并不以此作为评价其学习能力的唯一依据。因为跨学科大单元教学本身就有开放性、融合性、多元性、生成性等特点,随后的课堂作业势必带动所有的学生调动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个人的储备;即便是学生因主观原因没有做任何课前作业,也向教师透露出了他目前面临的困难,这本身就是一种反馈。

“燃点”三:实践探究,小组合作

“探秘自然,守护家园”的课堂作业主要包括五个活动,融合了课前作业的部分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课堂作业的设计,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支点,借助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及相关报道,引导学生听、看、读、思、说、写,训练学生信息搜集的方法,锤炼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生态文明认识、倡导青少年践行低碳生活、守护地球家园的目的。

每项任务的完成,既需要个人独立阅读或观看,又需要小组内的伙伴互相“支援”。以观看视频《复活节岛的传说》为例,小组内擅长收集信息的同学注意到视频中的知识点加以记录,一般需要1—2人协助完成;爱好地理或生物的同学,负责提供相应的知识“能源”,比如结合复活节岛周围的地理特征,运送雕像可能需要哪些设备,这些设备在什么样的文明下可能出现;善于想象的同学,提出大胆推测,全组给出意见,无论支持或反对均要有理有据。和预习作业一样,允许各组有侧重、有选择。

课堂实践证明,每一小组班级汇报环节,都很吸引其他组同学的注意,因为这些大胆的回答让他们看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他/她”。知识的迁移和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在不知不觉间发生。

“燃点”四:及时反馈,增值评价

课后作业中的“附加题”,就是对参与课堂作业中的他组同学给予“互评”。为此,笔者进行了循环设计,即A组点评B组,B組点评C组,以此类推,最后一组点评A组。该项工作由各组组长协助教师完成,分组有方向、分人有选择,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自评”的同时也参与“互评”,每位同学在拿到教师评价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伙伴之前的“点评”。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由于特定年龄、阅历、认知等局限,容易造成自我认同感不足、社交能力不成熟及成长的焦虑等。而跨学科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评价及时“补”上这一需求,让他们可以直接获取伙伴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给予跨学科知识运用情况下的评价。这对于青少年来说,相比单一学科的考试分数,参与其间的过程性反馈“更带劲儿”。

“双减”之下,作业设计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又是触发学生再学习、知识再运用的“燃点”。巧妙的作业设计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是有效带动学生于课堂之外持续性学习、综合性发展的“牛鼻子”。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带动课堂内外、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达到分类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根本目的。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初中语文跨学科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YB0621)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燃点课堂作业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纸锅煎鸡蛋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浸渍活性炭燃点影响因素研究
时尚燃点 众筹新季女装智慧——2021春夏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提案会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寻找数学课堂生命的源头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