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

2024-05-10 20:36莫俊峰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教办学职业

莫俊峰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相关考察、调研、指示、批示及讲话中,就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方向目标、推进方法和保障举措等进行了明确阐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怎么看”和“如何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下简称“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和研究“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和主旨精神,对于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坚持“类型教育”和“同等重要”认识论

关于职业教育属于不同“教育类型”定位和“同等重要”地位的论断被视为新时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的重大进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及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2021年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3]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2022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从国家法律层面确认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身份以及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战略地位。[4]上述关于职业教育的最新论断集中展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坚定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一)坚持不同“类型”定位

这里明确的职业教育具有的不同“类型”特征是一个“大”的“类型”概念,是将职业教育从以往普通教育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类型”概念,不是传统意义背景下讨论学校分“类型”和“类别”发展的“类型”概念,而是强调其与普通教育不同“类”的表述特征和思想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不同“类型”定位,与普通教育进行比较,既是从教育理念上对二者基本概念、范畴和关系加以区分,同时也是对新时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成果,是对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和办学规律的科学认知和把握。现代教育科学发展证明,人才培养是多种因素和条件协同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新《职教法》指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实施的教育”[4],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此“类”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不能简单套用普通教育的模式、方法和标准。职业教育就是要让具有不同禀赋(条件)的人在“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享有“人人出彩”“皆可成才”的机会。关于不同“类型”定位的认识,将使职业教育不再是从属于普通教育,而是可以“另类”发展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这必将深刻改变人们教育观念的认知,进而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结构变革和实践创新。

(二)确认“同等重要”地位认识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和政府很早就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教育结构调整、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同等重要”作用愈加明显。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要论述”精神清晰地阐明了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一是重要性,即职业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科教兴国、乡村振兴、促进就业、社会进步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同等性,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不是从属于普通教育的“低层次”教育,而是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教育类型;三是平等性,国家和社会需要公平对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能厚此薄彼,应优化教育结构和层次,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论

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职业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保证,职业教育也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发展方向;只有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职业教育始终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办好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首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也同样需要回答这样的时代之问。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5]2021年他在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3]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历史和实践证明,办好当代中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在宏观层面,我国职教战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部署和要求,确保职业教育改革正确方向。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把自身党建和思政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势”[6]。其中,公办职业学校要强化党的政治领导,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民办职业学校也要依据新《职教法》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党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事项的领导机制,有效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政治保障作用。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教育必须首先解决“为谁办”“怎么办”的问题,办好中国职业教育也必须回应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逐步明确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培养对社会主义事业“有信心、有信仰、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对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者和“掘墓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办学方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人民性和政治性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明确提出“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要求,这里的“德”首要是社会主义道德。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必须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要求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

三、服务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论

长期以来,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一直被认为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具有促进就业创业、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社会功能,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职业教育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学习型技能型社会建构、劳动者素质能力提升以及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直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2014年习近平在给全国职教大会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它“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8]

(一)要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9]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史证明,职业教育天然地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技术应用、技术技能传承等联系密切,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和实践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应用与传播、对技术技能的传承与推广以及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在解决就业创业、脱贫攻坚、产业升级改造等社会发展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下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必将在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学习型技能型社会建设、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二)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提出,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要让“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现代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大众型、全时段的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始终面向社会所有阶层、所有群体,始终坚持向所有愿意接受教育的人开放,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真谛,发展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也要以此为目的,努力推动学习型、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方针,畅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渠道,既纵向打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通道,又横向“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桥梁纽带,尽快实现两者间学习成果的融通互认;要着力建设与公民终身学习相匹配的教育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其能够不断获得满足自身发展和造福社会的能力与素质。

四、坚持“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法论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不能简单照搬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和方法。我国职业教育曾长期处于普通教育背景之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方法亟需改进和创新。进入新时代,如何办好职业教育?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给出了明确的回答。2014年习近平在给全国职教大会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8]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21年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明确强调发展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1]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突出特征和方法

相较于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办学更加强调实现“产教融合”的作用。当今世界,通过教育提升劳动力技术技能水平,与社会生产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经济良性运转的一般性规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升级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均强调了加强“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明确“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学合作”来实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在国家层面,要将产教融合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试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的行业、企业甚至区域城市,培育一些具有市场意识,能够实现产教融合型服务组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在地方层面,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创新协作平台,推进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基地,强化属地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形成校地合作、育训结合的联合体协作模式。要对接市场需求,加快试点地方技能型社会建设,重点建设面向“三农”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让更多农民兄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二)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形式和路径

职业学校和企业是办好职业教育两个最重要主体,“校企合作”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进入新时代,要深化职教领域的“校企合作”,首先要丰富办学形态,巩固和完善二者合作办学的内容与形式。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应更主动更积极,要主动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其实体化运作;要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设计、教育教学实施等环节;要全力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优先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次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建共营共商常态化。职业学校要发挥自己优势,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或多边合作,打造各类实体运营的共同体或联合体,共同建设具有行业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技能培训基地。校企双方可以共建共享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功能,持续推动共建共管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发挥产学研标杆作用,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优化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时空环境和发展条件。

五、坚持多元办学和多方协作供给保障论

高质量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学校、企业、行业等多元主体办学的理念,必须形成和巩固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行业广泛参与的多方协作供给体制机制。2014年习近平在给全国职教大会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8]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2021年他在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再次强调“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3]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顶层设计、政策供给、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大投入和保障,突出宣传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地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多元主体办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办学模式。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已经逐步形成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多元办学的发展格局。政府统筹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中央政府建有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职教领域的重大问题。地方政府不断深化区域内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措施,推动学校、企业等办学主体协同发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更加突出。新《职教法》明确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依据新《职教法》精神,企业须切实履行实施职业教育义务,以更多生产要素、力量条件来筹办或参与职业技术研发和职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其开展职业教育情况将被要求纳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4]

(二)实现多方协作供给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依据系统论和协同理论,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有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学校、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协作支持和保障供给的结果。[10]职业学校是多方协作供给的首要力量,主责落实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和产业变化情况,协同其他主体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升级转型,不断增强发展的适应性;企业行业是多方协作供给的关键因素,必须落实好持续推进各类校企合作共同体与产教融合联合体的任务,在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主管教育、产业、人力资源等)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财税、金融等方面保障激励措施,将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方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开放融合的多元协作供给格局。

六、结语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作用、发展方向、追求目标、推进方法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有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在实践中也不断有新的重要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理论突破和实践改进的集中体现和集大成者。正是在“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之下,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攀升,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11],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条件。新时代职业教育确实“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它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公平教育、技术技能学习、成长成才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在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技术升级、区域发展、社会进步乃至对外交往等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越来越强,正在向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大踏步迈进。

猜你喜欢
产教办学职业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我爱的职业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