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法治观念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

2024-05-10 09:26杨到户赵连潭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

杨到户 赵连潭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塑造学生科学健全价值观的有效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契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包含了大量生活案例,可以对学生学法、守法意识的产生起到激发作用。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地位,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道德和法治的双线教育,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教学改革和优化的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  法治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40-03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是一项艰巨任务,关系到学生法律素养和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社会适应力。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必须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从而为法治化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基于这一目标,深入研究指向法治观念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个体法治观念的重要阶段,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对学生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的培育,塑造学生科学健全的价值观,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方面,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必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法规常识的普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之正确理解法律法规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利益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并要强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清晰感知到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养成守法习惯。同时,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守法公民应该履行的权利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公共利益,尊重他人权利,实施民主自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以诚待人,公平竞争,明辨是非对错,了解到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严格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可以正确应对和及时举报,从而维护个人、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安全[1]。

另一方面,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明确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同等地位,包含了大量蕴含法治常识内容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旨在强化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让学生形成守法、用法的观念,对于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专门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编写的教材,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遵照教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了生动真实的生活画面,在情境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体会到学法、守法的重要性,致力于培养法律素养高、责任感强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面临的挑战

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并未充分重视主科以外的科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案及流程的设计缺乏合理性,所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使得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抑制了学生法治观念的发展。二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一个普遍现象,强制性地灌输理论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匮乏,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到位,学生难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专注力下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三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生记忆的理论知识點较多,师生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教师圈出考点,学生死记硬背,无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培育学生法治观念的目的相背离。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不够紧密,制约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薄弱,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的目标迟迟无法达成。

三、指向法治观念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路径

1.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要想实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主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法治观念,逐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倘若能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立体和形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还能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法治教育高效化开展,有利于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深化学生对法律规定中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理解,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例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当你发现丢了100元钱时,你会怎么做?”使学生代入到情境中,积极地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沿着自己的行动路线寻找,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还有的学生提出了搜查其他同学书包的建议。这些都能反映出学生的法律常识储备,教师并不对学生的想法多加干预,而是引出《民法典》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明晰公民的基本权利,促使法治教育更富趣味性和生活化,大幅提高了法治教育的实效[2]。

2.创设法治教育主题,强化法治观念的渗透

法治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需要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持续普及法律和政策,运用信息化技术、儿歌漫画和主题绘本,满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以此来创设特定的法治教育主题,促使法治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发展。首先,在信息时代下,信息化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必然性,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动画相结合,介绍国家现行法律和政策,联系生活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联想与思考,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其次,小学生对儿歌和漫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朗朗上口的儿歌会使法律常识更易于被学生理解,漫画中则包含了大量生动的图片,观看这些图片会加深学生对法律常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得法治教育效果随之提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或是开展漫画比赛,发扬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失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法律常识内容的有效之策。最后,利用主题绘本,如《漫画民法典第一课》,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丰富学生法律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遵纪守法意识,筑牢学生的法治观念。

3.拓展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完全遵循教材内容实施法治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教师需知道互联网平台上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互联网被大众认为是分享生活的重要平台,网民的数量庞大,经常可以看到发生在各个地区的民生问题,备受社会大众的关注。将这些生活案例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是教学改革的新举措[3]。例如,《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到互联网上收集有关在公共场所插队、打群架、散布谣言等破坏公共秩序的案例,在讲授法律知识时,穿插生活案例,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分析这些行为是否正确,违反了哪些法律条款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自互联网普及以来,学生习惯于到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受到了错误不实的信息侵染,造谣者更是屡见不鲜。之前在网络上有人发视频说给住院的婆婆吃泡面,经证实是博主为了吸引粉丝编造的虚假信息,对博主采取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相应网络账号永久关停。这一案例中博主的不良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对其的处罚会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真伪,避免上当受骗。从小培养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是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的延伸,他们将会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4.加强家校联动,搭建社会平台,多维渗透法治意识

家校联动是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大创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实施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并要搭建社会平台,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多维渗透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教育质效。教师可以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今日说法,向家长复述案件,说出本案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这会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促进法治教育阵地的拓展。或者邀请家长到校内和学生一起参加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普及法律知识,为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提供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社会是实施法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带领学生走进法院、派出所,近距离接触违法者和执法人员,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法律在维护社会生产生活安全及国家和公民利益方面发挥的卓著作用,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使用法律解决问题,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将会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注入新的活力。

5.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法治教育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法律常识悄然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教育效果。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是轻松、开放的,这会让学生的身心更加放松,思维也会更加活跃[4]。基于此,教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学,总结《我们受特殊保护》《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填充关键节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法律知识。然后向学生展示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運用法律维权。这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实现法律知识的学以致用。

6.应用评价考核手段,完善法治观念培养方案

评价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对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培育。评价结果不单单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现状和价值观念,还能作为完善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预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当务之急是建构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书面考核、口头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为一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考评体系,考评指标涵盖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日常行为规范、生活实践,督促学生运用法治知识来规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5]。除此之外,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挖掘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不足,及时调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会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朋辈关系更加融洽,学生法治观念会得到长期性的有效培育。

四、结语

总之,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创设法治教育主题,强化法治观念的渗透,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展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家校联动,搭建社会平台,多维渗透法治意识,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法治教育效果,应用评价考核手段,完善法治观念培养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丽.指向五育融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路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3(32):9-12.

[2]金丽莉.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路径探析[J].华夏教师,2023(27):79-81.

[3]李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路径[J].天津教育,2023(26):37-39.

[4]毛琦.德育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路径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8):41-42.

[5]高妤娟.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J].江西教育,2023(11):46-47.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