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

2024-05-10 12:53陈梓君代思伟李佳璇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初中英语

陈梓君 代思伟 李佳璇

摘  要: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机械、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文章综合分析了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旨在运用POA理论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产出导向法对英语听说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其指导下如何进行听说教学。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

“后方法”的时代背景下,产出导向法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对产出导向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成为活跃的语言使用者的方式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距,而这种意识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从所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并使他们成为更加活跃的语言使用者。

除此之外,POA理论同样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职前教师相较有经验的教师,更关注完成任务的最佳方式以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非语言学习本身,而POA理论有助于加强职前教师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认识。为了检测POA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学者尝试将POA理论应用于某实验班的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实验研究法测试前后效果,得出了产出导向法有助于学生提升英语口语兴趣和英语口语能力的结果。

国外学者对POA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OA理论的实际教学作用以及实践前后的对比上,仍有待深入。

(二)国内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POA理论的研究,相较国外更加全面。大多数学者将POA理论应用在高中及以上的中高等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教学中。张文娟通过行动研究验证了POA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持续参与和循序渐进地推动。为实现有效学习,“促成”环节不能一劳永逸。梁雪指出,POA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课能够缓解学生的写作焦虑,有效提高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除此之外,产出导向法还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积极作用,能够从内而外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国内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倾向从阅读和写作入手,少有与初中英语听说课相结合的实际研究。虽然近年来,国内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在逐年增加,但是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高中学段,对初中学段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探讨。因此文章从POA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课这一角度进行研究,这加强了POA理论的学段指导,并深化了POA理论与听说课相结合的研究。

二、產出导向法在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在承认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驱动更大,并认为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好的前提下,文秋芳教授于2007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2013年,文秋芳教授又将“输出驱动假设”完善成“输出驱动—输入促成”。2015年,经各教授的帮助和指导,文秋芳教授提出了“产出导向法”。产出导向法作为立足中国实际的“国产教学法”,以“输出驱动—输入假说”为基础,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关键能力说”为教学理念,围绕“驱动、促成、评价”三大流程开展听说课,目的是解决“学用分离”“文道分离”的现实问题,以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用英语能说会道的国际化人才。

(二)产出导向法中“驱动—促成—评价”三个主要环节

2015年,文秋芳首次详细阐释了产出导向法的完整理论体系,提出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三环节。

1. 驱动。“驱动”即教师呈现交际任务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场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够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进而激发了学习内驱动力。POA理论驱动环节的活动设计有别于传统听说课的导入活动和课前热身活动,其驱动环节强调交际场景的真实性。在交际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明确交际场景的话题,话题的设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亲身经历以及感受。其次,产出目的的设定决定着话题讨论的方式,说话者的目的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对听者解释、说明信息,另一种是对听者劝说或者论证某种观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场景之前,需要帮助学生明确交际目的。产出者以及受众的身份关系在言语交际中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选择与运用。最后,场合的设定,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际场合,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明确交际场合的正式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话题、目的、身份、场合是驱动环节场景设计的四个要素,教师在课前,要向学生介绍在驱动环节的活动设置中,产出任务涉及的场景四要素,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场景中的哪种要素起决定作用。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为例,展示驱动环节的教学。英语教师为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节日文化,举办了庆祝圣诞节的活动,现需要对圣诞节的所用物品进行采买预设,其中购买的物品涉及圣诞袜、圣诞服装、圣诞树以及一系列的装饰品和互赠礼物,话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实现。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五分钟进行讨论,随后邀请三名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语言卡顿现象,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饥渴”的状态。

2. 促成。促成环节以内容、语言、话语结构为基本要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输入材料,设计各种活动,供学生完成从接受性技能到输出性技能的转变,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以完成产出活动为主要任务,以精准、渐进、多样为衡量标准,通过渐进过程逐步论证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为例。首先,教师应该遵循渐进式的教学,解释产出活动的要求,从单词、句子到对话,一步步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其次,教师的指导和多样化的活动应该贯穿全过程。这一环节注重让学生意识到选择性学习的意义,即懂得从输入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并积极参与促成活动。比如假设学生在商场购物,让学生建立情境感,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将input转化为intake。再次,教师可以将听力抢答、个人演讲、小组合作等纳入实际教学中。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将选择学习的结果运用到产出活动中,并予以检查。

3. 评价。在听说课的评价环节中,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机器评分的方式。听说课既要注重流利性,又要看重准确度,学生在口语交际环节“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应最大限度保证口语的流利性,同时教师应及时点评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在小组活动及展示环节,学生自评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互相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将更容易理解同龄人的建议,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机器评分的方式。因为机器评分更直接,能够针对性地指出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使评价环节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相比读写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英语听说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模式逐渐取代了“灌输式”模式,使师生、生生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教师仍然唯分数是瞻,重视学生语法、阅读能力的教学,轻视学生口语以及听力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较差。存在此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限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课堂缺乏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大部分教师在听说教学中,采取了“教師放录音、学生听,教师问问题、学生答”的模式,学生变成了“听众”“速记员”,因此学习兴趣不浓,参与程度和层次均较低,学习效果不佳,难以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二)听说教学语境缺乏,阻碍学生认知发展

1. 英语交流语境的缺乏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英语学习真实语境的创设。缺乏真实语境的耳濡目染,使学生无法听懂甚至理解“纯正英语”。加之学生普遍缺少英语听说交流与实践的机会,其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效果不佳,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从而产生了“哑巴英语”的现象。

2. 英语语言文化的缺失

语言学习亦是文化的学习。想要学好一门语言,首要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初中生单纯学习英语这门语言,但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以致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听懂外国人在谈论什么内容,无法融入主题的交流,也很难进行恰当的回应。

3. 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足,学生的自信心缺乏

(1)教师教学素养不足。听说课需要英语教师全英文授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开展“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性强、协调性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而很多教师无法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缺乏活力。

(2)学生缺乏自信心。其一,初中生的词汇量相对较少,语言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在交流中,经常用一个单词或者一个短语,很少用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想法;其二,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非常在意教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初中生的英语发音与英美国家的口语发音相差甚远,所以大多数学生所说的英语不够标准。由于担心自己的音调、语调被他人嘲笑,很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甚至是用英语进行交谈,因此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心严重不足。

四、产出导向法指导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体现

(一)听说教学现状

1. 多用外国引进的教学法教学,不完全适合本土教学实际。

2.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3. 听说课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注意哪些词句,教学重点不突出。

4. 听说课教学时常出现内容冗杂,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现象。

5. 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一般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师生缺乏互动,评价方式单一。

6. 以教师为中心,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机械练习。

7. 学生输入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输出。

(二)POA如何弥补听说教学现阶段缺陷

1. POA源于本土实践,充分考虑了我国学生的学习情况。

2. POA以“输出—输入—输出”为流程,能够使学生“知困”,从而有效引起学生的“饥饿感”,学习者可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引发主动学习。

3. POA理论将input转化成intake,使学生易于发现重点,明晰学习目标。

4. 倡导选择学习,以目标为导向,有重点地学习,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兼顾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

5. 兼顾互动,评价有教师的专业指导,有重点,有目的,反馈评价不仅限于课后,而是贯穿课程的全过程。

6. 倡导以学习为中心,兼顾教师和学生双主体。

7. 在驱动环节,有利于学生适当地输入。

五、结语

产出导向法作为立足中国本土的教学法,对提升初中英语听说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心、提升教学效率、兼顾教师学生双主体、优化传统评价方式等产生了积极作用。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围绕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重要环节完成教学,使学用结合、文道结合,真正提升英语的实际效用。

参考文献:

[1]Matsuda P K. Some thoughts on the 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7,40(04):468-469.

[2]Polio C. Reflections on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vis-à-vis pre-service teacher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7,40(04):464-467.

[3]兰鑫.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4]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何田田)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初中英语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