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明得失

2024-05-11 04:10温朝红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照镜子玩儿躁动

温朝红

199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作为新手,我满腔热情。上课前,我积极向老教师请教,钻研教材,努力探索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备好每节课;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寻宝”,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下课后,我尽量多与孩子们接触、沟通,看他们打篮球、踢足球,周末带他们到附近的山上玩儿;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他们……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了我的热情和真诚,和我亲近了不少。“亲其师,信其道。”我带领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和孩子们愉快地共同成长,我们总有令人欣喜的成绩。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开始上课。在转身板书的时候,我感觉身后的孩子们有一些躁动,就扭头看了看,声音戛然而止。我扫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继续板书,身后的躁动声又起来了,似乎夹杂着低低的笑声。我再一次扭头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接着板书,教室里的笑声终于大起来。我停下,转过身问学生:“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一个个想说又不敢说。我实在搞不明白他们到底怎么了,课堂上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我只好硬着头皮把课进行下去。

继续上课,教室里始终有小声说话和笑的声音,我提的问题学生老是回答不出来,分析过的题还是不会做,练习题做得也很不顺,完全不像以前的课堂。快下课时,我终于发怒,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听到下课铃响,我怒气冲冲地拿上课本走人,教室门也被我重重地摔在身后。

走进办公室,我余怒未消,准备把班长叫过来问个清楚。然而,我不经意地看了一眼办公室挂着的镜子,呆住了。我看到镜子里——天哪,我的衣服前襟上有一处一元硬币大小的便便!应该已经被我的体温烤干,黄黄的,印在深蓝色的外套上,分外显眼。我顿时明白了孩子们上课时窃笑的原因,有些不知所措,好尴尬啊!

上课前,我在校园里遇到了同事的家属带着刚满半岁的宝宝玩儿,宝宝有点儿拉肚子,看过医生后,同事着急上课,就把宝宝带到学校了。我很喜欢她家的宝宝,就抱着他,逗他玩儿了一会儿,然后急匆匆地去上课了。一定是宝宝也喜欢我,看见我一激动,偷偷送了点儿“小礼物”给我。我也没注意,就那样进了教室,上了讲台……

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们为何欲言又止,他们都想告诉我:老师,您的衣服上有便便。原来是我误解了可爱的孩子们。我认真地用肥皂把衣服上的脏污清理干净,仔细照了镜子,确定这次不论是脸、头发还是衣服都没有问题,才走进教室。

我为上节课的粗鲁行为向孩子们真诚地说对不起,请他们原谅。同时,我告诉孩子们,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他们可以直接告诉我,也可以在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悄悄告诉我。如果发现同學的仪容仪表有问题,也可以悄悄提醒他。那节课孩子们听得格外专注。

从那以后,我每次进教室前都要先照镜子,看看脸是不是干净的,并整理好头发和衣服。每天,我都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每过一段时间,我会安静地坐下来,回顾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得与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真实的自己,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后来,在“照镜子”时,我也试着拿别人做镜子:用别人的成功激励自己,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向他们学习;用别人的挫折警醒自己,想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样处理,才能不走弯路;用别人的苦难告诫自己,懂得感恩,珍惜自己拥有的,知福惜福;用别人的进步提醒自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成就卓越的自己。

(本栏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照镜子玩儿躁动
不敢照镜子
色彩玩儿起来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玩儿火的画家
道路躁动
俺去陕西玩儿
猴子照镜子
“照镜子”
战“痘”不能痘着玩儿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