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4-05-11 04:10蔡红艳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历史

蔡红艳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辅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置身其间,身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作简明叙述。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初中历史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历史记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其中有很多知识和现代生活相差甚远,时代性很强。对于身心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初中生來说,直接去接触历史知识太过抽象,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阻碍,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和效果。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思维独立,以往只从课本知识、文献史料了解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明了地走近历史。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革新初中历史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双减”政策下,关键是减负担,重点是升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情境教学法重点在情与境。这一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体验历史,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情境教学法在实际课堂中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其中蕴含繁复的历史人物事件,可能会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技术,运用真实的情感、交叉的场景及风趣的语言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如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讲课时适当地插入音乐、视频或创设最佳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背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再现和模拟过程中,使其能自主思考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加上历史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为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使历史情境得以还原,进而将模糊的历史事件变成清晰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三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感同身受、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适当的情境,既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又能使之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所处的情境,灵活地迁移和应用所学知识。在情境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是角色扮演。为提升扮演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尝试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办法,在完成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查阅相关史料、创新思维方式。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深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情境教学法在实际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通过语言创设历史情境。良好的情感语境能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使其深刻感受历史。语言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历史教师应用饱满而富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情感传递,使课堂语境更丰富化。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学生知识感知,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如在讲述“五四运动”时,教师可带着激动愤慨的情感谈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让学生感受到青年学生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感悟这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讲解“戊戌变法”时,教师介绍因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搜捕维新人士。教师在讲解谭嗣同拒绝出走,放弃生的机会,矢志为变法献身时,可播放一段激情悲壮的音乐,再用充满无限惋惜的语气读出他的赴死之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情境进行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带动情感转换,感觉自处于那个灾难重重的时代,深刻体会革命家的伟大,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是利用素材创设历史情境。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融合了听、说、读、写,可视性、可操作性较强,这种多元化形式构成的教学课件给学生以立体形象的感觉,有利于营造更真实的历史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利用特定的音乐和图像有目的地创设历史情境,将书本内容形象化,创造仿真的情境教学,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讲解七年级《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唐朝开放的社会生活、繁荣的经济发展、和谐的民族交往、多彩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真实感受当时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

三是设计角色再现历史情境。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扮演在历史情境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一改往日沉闷的教学模式,将特定角色融入历史事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角色再现历史画面,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使原本枯燥难懂的历史知识变得富于感染力。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课堂的独特趣味性。

如在讲解《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围绕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具体措施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当时文字、货币、度量衡都不统一,衡量价值标准皆不同,在集市上买卖物品因语言沟通、价格贵贱、数量多少等引起了一系列矛盾和笑话。学生通过这一历史情景剧的演绎,呈现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很容易明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四是组织活动营造历史情境。初中生活泼好动,可塑性较强,喜欢研究探索。学习来源于生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师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历史方面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说,教学过程不应拘泥于课堂,还可在课外活动中开展。教师可以组织活动营造历史情境,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融入真实的历史文化,使他们感受历史不是冷冰冰而是真实存在的。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游览当地的文化遗址,帮助学生更彻底地理解这一部分历史。组织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历史,既开阔了学生眼界,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促使学生奋发图强。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开放、新颖、有趣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近历史,在情和境的组合中,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情感与审美体验,使课堂变得生动、丰富,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实现高效课堂构建。当然,情境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还需不断更新完善,教师要探索出更多可行的情境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发挥出情境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读史使人明智,读史可以鉴今”的历史意义。

(本文系2023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zkjy23114001)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历史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