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4-05-11 04:10兰皓博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科教学模式专业

兰皓博

2021年3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新文科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二是打破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壁垒,实现大范围专业之间的交叉。媒介融合成为传媒专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建设较之于时下传媒界的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更要求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及专业教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广博的知识储备,适应不断变化的传媒业发展趋势。

一、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需求

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在大学专业设置中,作为以集体大课形式传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往往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上镜表达、新闻采访、节目策划等综合能力;作为大四实习学期的先修课程,需要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近年来,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媒体形态转变多样,对于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应对市场需求。当下的传媒机构对于播音主持从业者的需求已经不局限于声音优美的传声筒、形象靓丽的主持人,而是转为具备策划、采访、编辑、播出、运营等能力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以往的课程培养目标还仅仅停留在播音能力的体现上,从媒体行业需求的培养思维来看,思维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导演”意识,不具备全局观;从实践能力上看,不具备创造能力,业务技能掌握过于单一。

(二)产教协同理念的提出

产教协同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国家产业和教学两个方面,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当下,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传媒行业经历了深刻变革和发展,技术发展催生媒体形态迅速转变。这种来自“产业端”的变革和发展,加速了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当前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重复、滞后,专业特色欠缺

目前,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主要针对新闻类节目、社会生活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进行讲解和训练。这在教学内容上与广播节目主持和语言表达课程有大量重复现象。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形态和节目形式更新较快,仅仅依靠教材中的三类节目进行训练,往往具有滞后性与单一性。与此同时,中国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使用的教材多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4》《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艺术》,虽然适用范围广泛,但编写内容与案例具有时代滞后性。

(二)教学模式单一片面,学科融合性不足

当前,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传统的主持模式难以和市场要求及用户需求相吻合。因而,作为播音员,学生在准确掌握自己行业领域知识的同时,也要广泛涉猎其他行业的知识,不断提升各项技能,提高综合素养。虽然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在理论和实践的比例上一直在改革,但不少教师追求的是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注重对单一节目主持技巧的渗透讲解,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不少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忽略了不同节目内涵的专业背景,没有做到与其他相关传媒专业知识的交融。

(三)配套大小课黏性不足,实践环节缺乏过程性指导

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原始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辅以课堂练习,虽然有配套小课但双方黏性不足,呈现出大课和小课各自为政的情况,相辅相成性不足,从而分散了课程的输出效率。同时,该课程实践环节模式单一,只有对应教材案例的上镜训练,实践地点局限于校内教室和演播室,缺少多元化的作品成果导向。

三、交互式教学改革的提质建议

(一)明确新文科交互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针对地方性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教师从专业特点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人才发展的新动向,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知识技能的升级出发,本着必需、专业、创新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迅速对接新文科背景下融媒体时代新要求。交互式教学模式,根据新文科背景下组织专业融合原则,通过“融课堂”的手段将学生由传统的定向作业内容静态完成,反转为内容生产中不断修正的动态过程。师生由传统的一问一答学习,转向共同探索学习。学生导向:以成果过程导向为目标,在完成作品过程中随时向教师反馈问题,调整实践过程。教师导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时反馈不断修正作品创作环节,给予专业指导。

(二)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专业融合优势性

传统的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主要是针对新闻类节目、社会生活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进行讲解和训练的。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师要打破原本老旧单一的节目类型壁垒,着力加强新型融媒人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学科融合学习意识的建立,融媒体主持技能的对接,作品成果导向的强化,移动小屏直播能力的拓展。同时,学校利用好校内广播站、学生电视台、专业社团等实践平台,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潜在播音或主持能力及综合能力。

(三)启用追踪型立体指导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创作性

进行常规教学的动态化,需要采用创新化的指导体系。现有的一些教学模式相对死板,评估标准较为陈旧,易引起学生的敷衍心理。新课程的教学立足点应当在新型节目的主持意识与技巧训练上,通过追踪参与学生的大量专业实践活动全过程,对接时下最新节目形式,实时修正成果作品制作过程。根据参与程度、节目质量、水平发展等一系列动态指标进行评估计分,不仅能使整个课程评估体系更加立体,也能对学生深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促进作用。新课程应立足于创新性、媒体时代性,注重吸收其他艺术学科的内容,灵活运用融媒体的媒介特点作为支撑。而追踪型立体指导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破以前指导唯结果论,成绩评定“固式”的弊端,把学生的观察、参与、思考过程结合起来,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目的。该指导评价机制也从侧面强调了创新升级意识在播音主持专业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中的地位。

随着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的不断到来,交叉融合的新文科专业建设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文科专业的发展主流。本文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统筹发力来创新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教学,即以融媒时代主持人作品导向为本位的理论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策采编播评”,升级主持能力;以播出为标准的融媒节目主持实践小课,全程修正作品制作,培养学生的节目化融媒主持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为出发点进行選择。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探讨最能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期对促使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和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本文系洛阳师范学院2021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项论文“新文科背景下《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成果。项目编号:2021xjgj041)

猜你喜欢
文科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豆文科作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孙文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