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

2024-05-11 04:10赵艳华杨璐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印花机卡纸教具

赵艳华 杨璐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积极选择并投入活动,获得学习和发展。然而,当前的部分区域活动面临流于形式的窘境。

新时代背景下,深度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明确方向,是幼儿发展的真切需求,也是区域活动的解决之道。幼儿的深度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情境问题的指引下,幼儿能保持较为集中的注意力和较高的参与度,和学习环境融为一体,并积极动脑思考,与同伴合作探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一学习活动是全面、深入的,既包括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如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又包括幼儿积极稳定的情绪调整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深度学习理念与蒙台梭利提出的幼儿“正常化”不谋而合,其目的是推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提高教具投入使用的层次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教学时,要遵循“模仿—探索—开发—完善—提升”的教育规律,提高区域活动教具配置的层次性和科学性,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助力。

(一)立足幼儿生活经验,搭建主题式探索平台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其心理特点和原有生活经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将区域活动的探索材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主题式的探索平台,从而降低区域活动的难度,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及幼儿生活实际,设置不同的区域活动主题。如4月份清明节,教师规划以种植为主题的区域活动;6月份温度升高,降水丰富,教师组织以水为主题的区域活动等。将区域活动主题与幼儿现有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降低活动的难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生活经验的支持下,幼儿自觉主动探索,积极投入到深度学习中。

(二)合理支配教具,由独享到协商合作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活动环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具。丰富并不意味着数量多,相反,过多的教具会使幼儿眼花缭乱,不知道珍惜。教具是幼儿学习的媒介,幼儿借助教具自主探索、相互合作,在教具的使用中获得经验、发展思维,因此教具的配备要精,做到独一无二。虽然独一无二的教具无法同时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但是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对教具的需求,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区域活动中从幼儿“独享”到“协商合作”的转变,埋下深度学习的种子。

例如,在艺术创作区,为了让更多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提供4台印花机,对卡纸的使用也不加限制,导致幼儿参与艺术区域活动的兴趣减弱,出现不珍惜印花机和卡纸、随意丢弃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转变策略,减少印花机的数量,将4台变为1台,并且限制卡纸的使用。经过一番操作,幼儿并没有因活动材料的减少而减弱兴趣,相反,幼儿更加珍惜印花机和卡纸,并为确定印花机和卡纸使用的顺序自发协商排列名单。他们积极思考、通力合作,有的帮助别人印好图案的折叠信封,有的将印好的图案进行分类装饰,有的将印好的图案当作商品进行销售。在这一活动中,虽然教具数量减少了,但是幼儿对教具进行了深度开发与探索,由原来的单纯印花变为分类学习素材、生活情境模拟素材及数学学习载体,这就是深度学习。独享中不仅实现了深度协商与合作,收获了快乐,也增强了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

(三)混搭创新教具,拓宽幼儿思维

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明确秩序概念,教师对不同活动区域进行了相对严格的划分。而根据活动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会致使活动材料的单一属性暴露出来。这在蒙台梭利经典教具的使用中表现最为明显。

蒙台梭利的教具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确立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思维开发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幼儿对该类教具的使用兴致不高,这是因为单一的材料束缚了思维,限制了创作的空间。不同思维模式是幼儿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而思维的拓展依赖于开放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在固定的模式里按部就班。

统一的教具培养不出创新的孩子。教师要顺应教育发展规律,释放幼儿天性,对教具进行混搭整合,为幼儿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成为思维解放者和开拓者。例如,教师可以把不同颜色、不同材质和不同形状的材料混合在一起,让幼儿自主思考、协商合作,达成目标共识,在相互合作中进行开发性创造。再如,在探索长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活动区域寻找测量素材,素材可以是数学区的小木棒、生活区的毛线、手工区的珠子等。大家将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拼接统计,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的意义,教具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

幼儿不仅通过自主动手探究了长度单位的意义,还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了猜想、验证、分析、讨论、合作,这就是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具是为幼儿服务的。教师要立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为幼儿提供发展和学习支持。

二、创新教师支持策略,释放幼儿天性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就如白纸一般。幼儿要自己执笔,恣意挥洒色彩,描绘绚丽多彩的人生。教师要创新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释放幼儿天性。

(一)让幼儿在“自检”中探索

教具蕴含多元的教育功能,其中显著的一点便是自我纠错功能,即幼儿在使用和探索教具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比较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从而实现认知的构建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蒙台梭利指出,别人的纠错阻碍了幼儿的成长,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产生依赖感。只有幼儿自己发现错误,通过反复操作和实践进行自我纠正,错误的教育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在不断的识错、试错、纠错中,幼儿实现自主成长,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例如轮胎大战活动中,轮胎很大很重,大班的幼儿想移动轮胎。他们相互讨论,尝试一起搬,但是通过实践发现很费力,然后思考将搬动改为移动,因为轮胎是圆的,将其竖立起来滚动就轻松多了。这样,幼儿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经历了自主思索和合作探究的过程,真实感受到了圆的特点,从而实现了深度学习。

在当前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为了推动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总是对幼儿进行启发式指导,过早地介入到幼儿活动中,剥夺了幼儿自我发现错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幼儿被动接受知识。这不仅浇灭了幼儿探索的激情,还打击了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做到等一等和退一退,引导幼儿自主识错和自主探究。

(二)让幼儿在“探索”中发展

幼儿的潜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节奏,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主动放手,为幼儿提供民主开放的活动环境,做到少说话、多观察、勤肯定。教育是生命的一次成长,它不仅是幼儿的成长,也是教师的成长。在幼儿探究世界的同时,教师要跟随幼儿的步伐,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和等待,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陪伴幼儿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探索欲望,会在自主探索中开拓思维、塑造性格、提升能力、获得成长。教师要关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通过合理配置教具及科学介入的方法,把握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多思考、多观察,结合幼儿的需求进行科学支持,从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与发展。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C2316160022)

猜你喜欢
印花机卡纸教具
卡纸小老鼠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EFI Reggiani:新一代单通道纺织品数码印花机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可爱的卡纸小鱼
摆线凸轮在织物印花机网框升降机构中的应用
飞虎科技推出两款新型数码印花机
台达中型PLC AH500系列在12轴圆网印花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