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的旅行

2024-05-11 06:56洪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5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

洪伟

关键词:修复性绘画;创造性绘画;心理韧性;生命经验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5-0043-03

【活动理念】

近年来,青少年极端事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其根源在于应对挫折方式单一。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人潜在的建设性力量,通过增强心理韧性,引导个体从问题本身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体会生命的宽度,从而采取更积极的应对策略。本课运用绘画艺术治疗,通过修复性绘画激发学生潜意识层面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创造性绘画引导学生探寻积极的生命体验,探索自己的生命宽度,进而形成积极的应对经验,提高心理韧性,获得生命成长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到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感是自己建构的。

2.学会接纳生命中的“不美好”,并通过观察比较同伴的画作,形成积极的生命经验,尝试运用这些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沟通互鉴建立起与他人、社会互动的积极模式,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活动方法】

绘画疗法

【活动准备】

舒缓的背景音乐,水彩笔若干,印有黑点的白纸若干。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的课堂让我们从一个故事说起。洪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叠白纸,有一天,一瓶墨水不小心被打翻在桌上,这些墨水一点一点渗透,弄坏了我一叠的纸张。怎么办呢?该把它们丢进垃圾桶吗?谁能拯救它们?

学生回答汇总:可以做草稿纸,可以折纸飞机,可以翻过来再用。

过渡语:同学们都不想扔掉它们,你们的回答让我更加珍惜这些白纸。同学们面前也有这样一张纸,请大家看着这张纸。现在这张纸象征着你的人生,纸上的黑点代表曾经发生在你生命中的某件事。

评分:想起此事,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你遇到这件事情时的情绪,可能是几度?(10度最低,90度最高)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情绪那么激动/陷入低谷?

活動:学生给自己评分并分享。

设计意图:设置两难问题,引入主题,为下一阶段的绘画活动作铺垫。

二、应对黑点的修复性绘画

(一)引导创作

师提问:如果你有一支“魔法棒”,你挥动它,那件事情就会发生变化,你希望谁发生变化?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活动:学生分享对事件变化的期待。

师:同学们也想拥有“魔法棒”吗?选择一支水彩笔代表“魔法棒”,把它举起来,我们一起对着纸上的黑点挥动一下。

活动:学生挥动“魔法棒”(水彩笔),象征事件发生变化的起点。

师:刚刚挥动的“魔法棒”落到了纸张的哪个角落?从那里开始创作你的人生绘画作品吧。

活动:学生体验绘画艺术治疗。绘画中,教师提示:你想拥有更多的“魔法棒”吗?也可以再选一些彩笔作画。

(二)同伴分享与互助

师:“魔法棒”给你的黑点带来了什么变化?你选择用什么方法来处理黑点?事情发生变化后,你的情绪是多少分?能勇敢地分享你的故事吗?(分享顺序是先心情再事件后方法,自愿分享)

活动:学生上台展示绘画作品并分享。“小秘书”将大家的方法贴在黑板上,让绘画和方法产生连接。

师:刚刚有几个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这些分享丰富了我们未来的人生经验。(出示板书:同伴互助)除黑板上的方法之外,谁还想把你的方法说出来,传授给同学?

活动: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传授经验。

师:方法有很多。如果在未来你碰到了困难,你想选择哪个方法?为什么每个人所选都不一样呢?

教师适时总结: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方法。(出示板书:灵活选择)

设计意图:借助“魔法棒”这个意象,通过处理过去生命中的问题、聆听同伴的人生经验两个活动,帮助学生拓展看问题的视野,借助朋辈力量提高应对人生困境的心理韧性。

三、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绘画

(一)探索未来

师:刚刚,我们处理了生命过往的黑点。现在进入第二段旅程——未来成长。请大家边思考如下几个问题边继续绘制你的人生。

1.如果把画纸比作人生,空白处可能是什么?

2.那些帮助过你的“魔法棒”(水彩笔),它们可能是什么?

3.接下来的绘画中,你希望自己的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你想要选择哪些支持力量?想在哪里继续绘画?

活动:学生体验绘画艺术治疗。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提醒学生为作品命名。

(二)同伴展示与沟通互鉴

师:现在进入第三段旅程——收获。仔细观察你的作品,想一想你对曾经的那个黑点有什么感受?你对自己未来的生命旅程有何期待?

活动:学生上台发言,介绍自己的画作。每位学生分享完后,请他将作品挂到展示墙上,最后邀请所有学生将自己的画作展示出来。悬挂好后,学生排成两路纵队,伴随着音乐缓缓地绕场一周,不发出声音,静静地观赏。

师: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作,并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绘画作品见图1和图2。

总结与过渡:如果一幅画是一个人生,那在欣赏这么多画作之后,你肯定收获了很多生命经验。

设计意图: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魔法棒”“画纸”两个意象。绘画活动从潜意识层面走向意识层面,推动学生从被动等待走向主动探索自我,获得生命成长的体验。同伴之间的展示与交流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四、总结升华

师:课程快要结束了,你能用这节课上习得的经验帮助别人吗? 老师这里就有一张纸需要你们的帮助,它在生产出来的时候身子上破了个洞,现在,请你用一句话鼓励它,让它重拾信心。

活动:学生安慰这张有“先天缺陷”的纸。

师总结:这节课上,大家收获了一些生命经验,不仅自己成长了,还帮助了别人成长。希望每个同学带着这些经验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绘就更精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练习如何应对问题,体现了团体辅导活动预防和发展相结合的特点。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课中,学生通过绘画,“内观”自己的生命变化,学会接纳自己,完成与过去的和解,找到生命成长的力量。

课堂从开始到结束,“魔法棒”一直攥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象征着对生命的自我掌控。整节课的设计遵循“感受—体验—领悟—行动”的流程,教师通过运用共情、具体化、澄清等心理技术,创设了安全的绘画场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接纳。学生在朋辈互助的氛围中互相学习、欣赏画作,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在同伴互助下提升了心理韧性,拓展了自己的生命宽度,树立起积极的生命观。

参考文献

[1]玛考尔蒂.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M]. 李苏,李晓庆,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钱兵.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7-10.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
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研究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研究及其培养策略
住院脑卒中患者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美军心理韧性培育计划及其启示
心理韧性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业延迟满足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