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合作转化“最差班”的教育叙事

2024-05-11 09:33于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5期
关键词:班级氛围积极心理学闪光点

于辉

摘要:面对一个重新分班后成绩差、问题多的班级,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联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召开主题班会,创设各种契机,深入挖掘学生的优点;在心理课上引导学生学会相互赞美、相互欣赏;开展“诚信考试”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尊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诚信品质。最终,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扭转了该班在全校师生心目中的形象。借由此案例对分层教学和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闪光点;班级氛围;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5-0074-03

一、引言

我刚到DJ中学挂职的时候,刚好遇到该学校高二分班结束。高二共十二个班,学校为了因材施教,按照高一下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重新分层,一班、二班被老师们称为“尖子班”,校领导班子调动全校各学科教学水平最好的老师组成精英团队教尖子班,而最后一个班被戏称为“魔鬼班”,由成绩最差、平时总出“问题”的学生构成。分班的结果导致没有老师愿意给这个班当班主任。最后,休完产假刚返校的关老师接手了这个班,大家都很同情她,因为管理好这个班的难度有目共睹。为此,政教处主任作出承诺:“有问题随时找我。”

开学没多久,这个新十二班的问题就层出不穷:成绩差,学生们根本不好好学习;纪律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看小说、睡觉、抄作业、考试作弊等是家常便饭。各科任老师经常到政教处告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故意绊倒,英语老师在给学生单独指导的时候被学生从后面用打火机点着了发梢;晚自习课上,有男生把啤酒倒在饮料瓶中带到教室;有学生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后,竟然给110打电话状告老师“侵占个人财产”……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关老师一时间焦头烂额。

我当时是这个班临时的心理老师兼副班主任,因为我教的是非考试科目,因此他们对我还算“手下留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些学生虽然学习不好,有很多坏习惯,对学习已经处于半放弃的状态了,但也有可爱之处: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多创新的想法;有的讲义气、守信用,交友广泛;有的能歌善舞,表现欲强;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总之,如果不看学习成绩,他们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于是,我和关老师形成统一战线:先不关注学习成绩,先看看怎样把这群学生引上正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发现、挖掘、放大、赞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一定的地位,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们在实践中具体采取了以下教育策略。

二、教育策略

(一)挖掘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每年十一假期前,学校都会组织运动会,新十二班学生在分班后的第一次运动会上表现得非常好,跳远、跳高、接力赛接连取得佳绩。开运动会的两天中,不时从广播中传来佳绩的播报以及给我们班学生的“献歌”,最后,我们班一举拿下全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我和关老师意识到机会来了,立即加班策划召开“最优秀的十二班、最优秀的我”主题班会。班会从零点乐队《相信自己》的歌声中开始,学生边听歌边观看刚制作好的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挥汗如雨的视频合集。激昂的歌声激起了全班的热情,学生们兴奋地跟着一起唱,时不时发出欢呼声。

歌曲结束,关老师夸赞每一位参赛队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他们的喜欢甚至崇拜之情,并语气坚定地告诉学生:“你们是我的骄傲,你们是最优秀的!”听了关老师的话,学生们的眼睛里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他们是多么期望被表扬啊。随后,我让体委和班长将第一名的奖状挂在教室最醒目的位置,让每个学生一抬头便能看到。

接下来,我让学生谈谈这两天参加运动会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为班级争光感到很光荣;有的学生说看比赛时很激动,一直给运动员加油,喊得嗓子都哑了;有的学生感谢其他同学帮自己拿毛巾、拿水;有的学生说自己帮助受伤的同学到医务室处理伤口等;还有学生提到自己没有取得好成绩,为此感到很愧疚,这时体委主动站出来给她鼓励,其他学生也纷纷发言说她真的尽力了。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分享内心感受,我见缝插针式地引导,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倍增。

(二)相互欣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会课上,我注意到有位学生情绪低落,我主动走过去问他有什么感受,他低声说自己什么特长也没有,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开学一个多月了,他一直默默无闻,我也没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记住,通过他的自我介绍,我才知道他叫方默(化名)。

这时,我突发灵感,即兴给学生留了一项作业——“寻找身边人的优点”。我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特长,就看你有没有认真去发现。以后每次上心理课前五分钟,同学们都要分享你发现的别人的优点和特长。”课下,我单独找了方默身边的几名学生了解情况,并给其中一名学生布置了任务——寻找方默的优点。几天后的心理课上,方默被大家大大表扬了一番:方默是个孝顺的孩子,父母工作辛苦,他除了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长期生病的奶奶,每天要给奶奶做饭,有时还要用轮椅推着奶奶去医院做治疗。他自理能力很强,做饭也很好吃。通过挖掘,大家发现了这个憨厚的男生身上的很多闪光点,对他多了几分尊重和理解。

這一番赞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自此特别期待我的课,课前早早就准备好了他们的“赞美”,课上的五分钟已经不够用了。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心理课提前五分钟上,有的学生还提前准备了发言稿,还有的精心制作了PPT。大家毫不吝啬自己对他人真诚的赞美,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三)以爱之名,唤醒孤独的灵魂

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喜欢拉帮结派,与大家唱反调,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还经常挖苦嘲笑课上发言的人。我和关老师私下调查,发现这个“团伙”的头头张扬(化名)正在追求班里的一名女生(英语课代表),而这个女生一直不答应,张扬为了在那个女生面前显示自己,于是便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举动,想引起该名女生的注意,把啤酒倒进空饮料瓶中带进教室的就是他,用打火机烧英语老师头发也有他的推波助澜。我们通过家访了解到,张扬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妈妈改嫁,爸爸出国打工,他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奶奶管不了他,父母觉得亏欠他的,便在经济上大力补偿他,他家里从来不缺名牌衣服、高档玩具和电子产品,他每次过生日都请朋友去饭店、酒吧、歌厅“一条龙消遣”,身边总有几个“铁杆”跟着他。除了张扬,我和关老师还从原高一班主任处了解到其他几个学生的问题也源自家庭。

为此,我们设计了“护花使者”活动:把写好班级所有人名字的纸卡折好放入封闭的箱子里,大家每人抽取一张,抽到的这个人就是你要保护的对象,不要告诉别人,只有你自己知道;在纸卡背面郑重地签上名字,未来一个月的时间,你作为“护花使者”,要默默地关注纸条上的同学并至少帮助他做三件事,注意不要让对方察觉,一个月后在班会课上揭晓。

这个特别的班会课开了整整两节课,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中间都没有休息,自习课也占用了。大家期待揭晓“护花”过程,更期待看到自己的“护花使者”。张扬竟然是他喜欢的女生的“护花使者”(我们的特别设计),这一个月以来,张扬竟然破天荒每天高质量完成英语作业,按时交作业,守护行动不仅感动了那个女生,也改变了他自己,他觉得默默守护比直接表白更好。“护花使者”活动比之前赞美活动的效果更好,大家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爱,更热爱和维护这个班集体了。

(四)给予尊重和信任,奠定诚信基石

运动会以后,新十二班的班级氛围越来越好,为了避免抄作业和考试作弊现象,在教务处的支持下,我和班主任关老师又策划了“诚信考试”活动,在考前让学生们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张贴在班级外墙上,考试前,老师只负责把卷子发给学生,开考后考场里没有监考老师,纪律由学生自觉维护。此次活动在全校甚至全区属于首次,学生们感受到了被尊重、被信任,虽然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但是在考场上能守得住底线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进步。自此之后,班里抄作业和考试作弊现象消失不见。在我和关老师的推动下,十二班的诚信事件登上了校园报纸;班长在升旗仪式上做了诚信主题演讲;副校长在升旗仪式上点名表扬了十二班,并颁发了诚信班级奖状。十二班在全校师生心目中的形象从此扭转。

三、教育反思

(一)分层教学到底好不好

当前,很多中学本着因材施教的初衷进行“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分成教学进度、难度不同的班级,美其名曰“奥赛班”“清北班”“创新班”“特长班”“平行班”等。

分层教学的本意是让学生各自得到最好的发展。从理论上讲,这一做法是有可取之处的:一是给“绩优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得以在良好的氛围中研习学业;二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三是有利于学校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然而,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基于成绩的班级划分,使得部分学业表现欠佳的学生被冠以“差生”之名,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因此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其次,加深了两极分化和教育不公平,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能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初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學生通常容易被冷落和忽视,这违背了分层教育的初衷。因此在划分班级时,我们不应单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惟一标准,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爱好、潜力等因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得到成长。

(二)怎样看待学生的“问题”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难免在成长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盯着“问题”看,我们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可能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教师应秉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将教育的重心放在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上,真诚地赞美学生的优点,运用积极的语言引发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树立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积极品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正是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所在,也是教师职责的核心所在。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教师的角色就是他们成长中的陪伴者以及促使他们觉醒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吴剑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9):32-33.

[2]虞夏骏.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班级管理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4):47-48.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班级氛围积极心理学闪光点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浅谈“五气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模式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