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戎马为报国

2024-05-12 11:34黄进琪
党史纵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阜宁政委战役

黄进琪

吴信泉,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参加本地农民协会,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吴信泉先后任红五军第三师司令部参谋、连指导员,红三军团特派员、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主任、六八七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40年,吴信泉随部东进冀鲁豫边区,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政委。同年5月,他奉命率部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先后参加高沟杨口、阜宁、两淮等战役。

抗战胜利后,吴信泉赴东北,任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并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1949年,吴信泉任第四野战军第三十九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后挥师进军中南,一路连战连捷,先后解放柳州、南宁等大城市,把胜利的红旗一直插到祖国最南部的边陲重镇——镇南关。他戎马一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临危受命 政治工作显神威

1938年2月,吴信泉所在的三四四旅奉命由石家庄南下,增援晋东南,配合一二九师粉碎敌人的“九路围攻”。此时,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参谋长兰国清在敌特拉拢策划下,引诱威逼部分政治思想不坚定的营、连干部和团部警卫、侦察、通信人员近百人携械叛逃,造成令人痛心的“张兰事件”。事件发生后,旅政委黄克诚立即指派吴信泉率六八八团一个营前去追赶,但追了一昼夜没能追上。

六八七团是徐海东等同志创建的红二十五军的主力之一,是一支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张兰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六八七团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整个部队带来了恶劣影响。为稳定部队情绪,师部决定调整六八七团领导班子,由田守尧任团长、吴信泉任政委、何振亚任参谋长、李雪三任政治处主任。

吴信泉临危受命,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按上级指示,吴信泉和田守尧将部队拉到长治县西南地区进行整顿。整顿前,吴信泉等主要领导找干部逐个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情绪,统一认识。随后又召开几次全团干部大会,宣布张、兰等人的叛逃罪行,指出“张、兰等背叛革命,无损于党的革命事业,也无损于光荣的六八七团”,号召全体人员坚决与“张、兰”划清界限,保持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把六八七团建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好部队。通过大会,消除了负面影响,全团士气为之大振。吴信泉善于抓部队组织建设和纪律作风整顿,选拔了一批忠诚、能打仗的优秀干部担任营、连指挥员。同时大力开展田径、篮球和歌咏比赛等文娱体育活动,使整个部队精神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

1938年4月,受到一二九师打击的日军一〇八师团由长治向道清路撤退,三四四旅首长命令六八七团伏击敌人。吴信泉觉得这对刚经过整顿的部队是个极好的考验,于是率部队迅速赶到长治与高平间的张店埋伏,待日军后卫一个营进入伏击地时,指挥部队猛打猛冲。日军遭突击乱成一团,此战歼敌300余人,打击了敌人气焰,重振了六八七团军威。

南征北战 执掌烽火似等闲

经过10多年革命战争的锤炼,吴信泉指挥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战术意识更加成熟。

1945年4月,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决定发起阜宁战役。时任十旅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吴信泉奉命率一、四支队参战。驻守阜宁的是伪军二方面军孙良诚第五军军部和所辖四十一师及孙建言部暂三十三师,计7个团、3000余人。

4月24日午夜,阜宁外围战打响。25日拂晓,淮海军分区十旅四支队以炮兵猛轰敌炮楼和火力点,击毙敌伪大队长朱涛。战至10时,驻守大、小顾庄的伪军200人被迫投降。此时,伪五军军长王清翰率军部特务团、四十一师一八五团及暂三十三师一部,兵分三路驰援大、小顾庄据点,被我四支队迎头痛击。与此同时,设伏于殿桥、陆楼子一线的一支队及埋伏于邵庄、邱庄的盐阜军分区二十二团同时向敌侧后出击,伪军伤亡严重,向城内撤退。13时,我军攻占了阜宁守敌北面的屏障和重要支撑点北门炮楼,城北、城东方向所有外围据点及老城区部分据点。

鉴于阜宁城区防御体系已被分割,师首长决定于25日15时发起总攻。至26日10时,敌人最后一个据点——大浦桥守敌缴械投降,阜宁城宣告解放。此役共歼伪军2400多人,攻克敌据点21个,收复阜宁县城580多个村镇。

1945年10月,作为三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的吴信泉率独立旅6000多人马,随新四军三师开赴东北剿匪反霸,开辟西满根据地。11月,三师3.5万余人到达锦西,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吴信泉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三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1948年1月1日,国民党调集5个军15个师,由铁岭、沈阳、新民一线向沈阳西北地区挺进,企图解法库、新立屯之围,以保沈阳。3日,二纵奉命从彰武南下,直奔公主屯以北,歼灭泡子沿、前后温家台之敌。5日拂晓,二纵先头部队进至公主岭以西黄岭、六间房一带。此时,纵队决定派出“前指”,由纵队副司令员吴信泉和政治部主任李雪三率领,编成两个梯队,五、六师为第一梯队,四师为第二梯队。“前指”跟在五师之后,四师、炮一团随后跟进。

6日黄昏,五师师长钟伟报告:敌新五军军长陈琳达率残部几千人逃至前温家台。吴信泉和李雪三认为,残敌建制已乱,新五军残部妄图在这弹丸之地作困兽之斗,他们没吃没喝、疲劳至极,正是我军全歼该敌的大好时机。吴信泉果断命令五师迅速包围敌人,并尽量靠近敌人,同时,调四师、六师于21时前分别进至前温家台东北、东南一线。7日8时40分,吴信泉一声令下,二縱60门大炮齐发,五师十三团向敌人发起冲击,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共毙敌900余人,俘虏4242人,缴获各种火炮70门、枪支2100余支,活捉敌军长陈琳达和一九五师师长谢代蒸。

英勇善战 朝鲜战场展雄风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吴信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中朝联军西海岸指挥部第二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历时一年的阵地防御战。在第一次战役中,奉彭德怀之令,吴信泉率三十九军赶往云山,阻击韩一师北进。1950年11月1日,云山地区大雾弥漫,周围的森林又突燃大火,浓烟飞腾,能见度很低。我军原定于当晚19时30分发动总攻,但17时许,前沿观察员发现云山守敌调动频繁。吴信泉判断韩军要逃跑,于是命令部队提前发起进攻。三十九军以一一六师的3个团担任主攻,凶猛地向云山扑去。在漫山遍野的军号和喊杀声中,我军迅速席卷了云山外围阵地,然后攻入城中。一交手,才发现当面之敌竟是美军。原来,美骑一师第八团已于当日早晨和韩军换防,接管了云山。骑一师创建于美国建国初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很出色,是一支能打的部队。尽管如此,该师首次和中国军队交手,还是无法适应凶猛的近战,很快就被冲垮了阵地。三十九军攻入云山,将骑八团和留守的韩一师的一个团打得四分五裂。骑一师师长盖伊急命骑八团撤退,同时命令骑五团北上救援。骑五团在龙头洞被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一个团阻住,反复冲击而不能过,团长约翰逊阵亡,只好撤兵而去。三十九军首战告捷,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击毁、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战后,彭德怀由衷地感叹道:“美军骑一师从未吃过败仗,如今败在我们三十九军的手下了!”毛泽东则以他特有的幽默评价道:“实践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三十九军由此受到通令嘉奖,名声大振,云山之战更是在西方军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第二次战役中,三十九军从正面攻破了美二十五师的防线,一路南推,在上草洞地区迫降了一个美军黑人连,创造了朝鲜战争中的一个纪录。1950年12月6日,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冲入平壤,收复了沦陷49天的朝鲜首都,歼敌1800余人,成为第一支进入平壤的志愿军部队。

在第三次战役中,吴信泉指挥三十九军率先突破了被韩军称为“铜墙铁壁”的临津江防线,把突破口选择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连续取得上釜谷里和回龙寺战斗的胜利。1951年1月4日,吴信泉指挥一一六师再拔头筹,率先冲入汉城(今首尔),占领了李承晚的“总统府”。

在第四次战役中,三十九军参加东线的横城反击战。吴信泉指挥一一七师迅猛穿插,一举堵住了韩八师和美二师一个团的南逃道路。韩军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拼死突围,而据守横城的美军也出动坦克和步兵向北接应。经过浴血苦战,一一七师不但顶住了敌军的攻势,还主动出击,利用夜暗将美韩军分割成数段,打起了歼灭战。在整个战役中,三十九军一一七师共毙伤俘敌3300余人,其中俘虏美军800余人,创造了一个师一次战斗中俘虏美军最多的记录。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的一天,吴信泉接到彭德怀电话,说决定派副司令员邓华带他和首批入朝的三十八军梁兴初、四十军温玉成、四十二军吴瑞林4位军长回国向毛泽东汇报。他们在丰泽园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毛泽东对他们在朝鲜战场取得的胜利给予赞扬和勉励,并邀请他们共进午餐。

返回前线后,吴信泉亲自组织部队构筑了百余里的地下坑道,这些坑道能屯兵、训练、打仗、生活,堪称“地下长城”,并被志愿军司令部推广至全军。吴信泉率领部队,依靠坚固的坑道工事与敌人作战,攻必克、守必坚,一年共歼敌2.2万多人,不但没丢失一寸土地,而且向敌阵地推进10多公里,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9月,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級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责任编辑:计媛媛)

猜你喜欢
阜宁政委战役
阜宁与世界 有“侨”相连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战役中的你
阜宁“玉带大糕”有故事
出入在糖果店里的政委解风
政委何方礼的三种身份
终将修复的夏天(外一首)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灰岩段混积储层特征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