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香江

2024-05-12 11:34陈其明
党史纵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团中央青年团团员

陈其明

阮啸仙,1898年出生,广东河源人,广东早期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先驱,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大革命前后,他关心香港革命运动的开展,也曾多次奉命前往香港,秘密开展活动,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介绍香港青年加入青年团

指导成立香港团组织

早在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省长陈炯明邀请,赴粤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长。船经过香港时,停泊于香港码头。其间,香港进步青年林君蔚、李义保和张仁道3人,特意到船上拜会了陈独秀,并将他们自己出资出版的《真善美》杂志赠送给陈独秀。这份杂志是香港第一份介绍马克思主义、宣传进步思想的刊物,深受香港青年人的喜爱。陈独秀翻阅后,倍加赞许,并鼓励他们组织研究小组,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得到陈独秀的接见和教誨,3人深受鼓舞,很快便在李义保家中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这为后来成立香港党团组织打下了基础。他们3人也成为香港青年团、共产党组织的主要发起人。

1923年夏,林君蔚、李义保曾先后到广州寻找中共组织,但均未果而返。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义保找到位于广州市司后街45号的新学生社,见到了阮啸仙后,才与广州党团组织正式取得联系。

新学生社成立于1923年6月17日,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它属于进步学生的组织,执行委员会书记由时任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的阮啸仙担任。成立之初,新学生社只有社员100余人,分布于广州市区10余所学校,后扩大到汕头、大埔、新会、高鹤、花县及毗邻广东的广西梧州、福建厦门等地,被称为“本区学生运动之公开机关”。

阮啸仙热情接待了李义保等人。交谈中,阮啸仙向李义保他们详细介绍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新学生社的情况。李义保等人听后甚为向往,并向阮啸仙表达了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迫切愿望。后经阮啸仙等人介绍,并经组织考察,李义保、林君蔚、张仁道等人如愿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香港最早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1923年6月底,李义保等人返港后,立即筹备成立了香港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香港特别支部,李义保为支部书记(后由林君蔚接任,李义保专职从事工人运动)。基于安全和保密考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香港特别支部对外称“新学生社香港分社”,社(团)员主要由教员、工人和学生组成,社(团)员骨干有林君蔚、李义保、张仁道、潘学仲、谭浩峰、李毓秀、杜沧洲、黄演麟、彭月笙等9人。

8月初,受阮啸仙指派,团员梁鹏万、梁九到香港青年团工作。22日至23日,团香港特支召开全体团员会议,决定成立干事会,成员为林君蔚、梁鹏万、梁九3人,并选举林君蔚为干事会主任,梁鹏万、梁九为干事。为了加强与团员的联系,干事会将团员分成4个小组,并确定将油麻地木匠支会、鸭巴甸街木匠总会和黄泥涌蒙养学校作为日常开会活动地点,每逢周日聚会。

为了健全和发展香港青年团组织,阮啸仙以团粤区代理书记的身份,于1923年9月中旬亲临香港,指导开展建团工作。据阮啸仙在9月20日写给团中央负责人邓中夏、卜世畸的信中称,他总共“在港区留了4天,连续开了4天晚上的会”,主要完成了两件事:一是用了两个晩上时间,向港区团员们详细传达和解释了在南京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形及决定的政策”;二是用了两个晚上时间,分别参加了“校内的”和“公开的”演讲会,“颇得一般工人的同情”,并称赞团香港特支的团员们工作得力。在阮啸仙的悉心指导和极力推动下,香港团组织得到有力发展,团员人数也从最初的9人增至26人。

阮啸仙还借此机会,考察了港区团组织建设方面的情况。经考察,阮啸仙认为,建立团香港地委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只要团中央同意,“港地方团可以成立了”。经请示团中央批准,1923年9月底,团香港临时地委成立,梁鹏万任委员长。

1923年9月30日,阮啸仙就团香港临时地委筹建和开展工作情况,写信向时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作了汇报。他在信中称“本区已成立了3个地方团——广州、香港、海丰”,作为团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下属的三大地方团组织之一,团香港临时地委不仅团员“已增至20余人”,团的活动“进行也不错”。

10月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香港地委正式宣告成立。至12月底,团香港地委下辖中环、湾仔和油麻地红磡3个支部,团员人数已近300人,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青年进步力量。在此期间,香港最早的党组织——香港共产党小组也随之成立,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1924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改为中共广州地委,香港党组织直接划归广州地委领导。

助推香港反基督教运动

斡旋香港团员被拘事件

1922年初,国际宗教学生组织——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拟于4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第十一次大会。消息传出后,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倡导下,北京、上海首先发起了非基督教运动,并发表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的宣言和章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五四运动以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青年和学生运动。

对此,广州和香港等地积极响应。广州成立了广东非基督教学生同盟,阮啸仙等人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在他们的推动下,香港也迅即成立了“中国非宗教大同盟港支部”。

1923年12月初,团香港地方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在12月25日这天,以“中国非宗教大同盟港支部”名义举行反对基督教活动,并拟定了集会巡行、派发传单等具体活动计划。在向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作了汇报后,受到刚当选为首届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阮啸仙的充分肯定。

12月10日,阮啸仙与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秘书郭瘦真联名致信团中央负责人刘仁静、恽代英,汇报了团广东区委各直辖支部新会、香山、东莞、鹤山及广州、香港等团地方委员会有关工作情况。在汇报香港团组织情况时,信中称:“最近该地委员会议决于耶苏(酥)诞生日反对基督教”,并称赞其“所拟计划甚妥”。

在阮啸仙等人的指导下,团香港地委组织的反对基督教活动顺利举行。当天,团员们列队游行、派发传单,广大市民争相传阅、纷纷热议,达到了预期效果。

12月31日,阮啸仙又以《团粤区委报告(第十号)》的形式,向团中央汇报了广东地区开展反帝斗争活动及团务工作情况,并就香港等地方团组织开展反基督教的“港地情形”作了汇报,称团香港地委在“耶苏(酥)诞生日曾以‘中国非宗教大同盟港支部名义,派发传单,反对基督教”。香港团组织负责人彭月笙向团中央汇报工作时也称,这些“非教的传单,都能引起政府之注意和敌对的辩论,并且有拘禁的告示发生,这事亦算有些效力了”。

1924年5月6日,阮啸仙奉团中央之命,以团广东区委特派员的身份再次赴港,主要任务是向港区团员们传达之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以及调查了解“《香港新闻报》风潮”事件中3名港区青年团员被拘押的情况。

原来,在此前,陈炯明为宣传其“联省自治”主张,在香港创办了一份“完全是陈党的机关报”——《香港新闻报》,引起港区有识之士的抵制与反对。为此,团香港地委决议,通过该报馆排字工场的3名学徒(均是港区青年团员)做工作,采取集体罢工并“离港上省城”的方式,逼迫报馆停办倒闭。4月12日,按照预定计划,报馆全部20多个工人正准备乘船离港返粤时,因该报一工头告密,突遭港英当局兵警围堵,并“将工人用麻绳缚手拘回捕房”,3名团员也一并被捕。

事件发生后,在中共广东区委和团广东区委的支持下,港区团组织多方斡旋,并协调国民党方面,设法聘请律师辩护。阮啸仙等党团干部也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寻求声援与支持,积极斡旋3名港区团员被捕事件的处理。经过多方努力,“工人们虽已放出回报馆做工,但是已被暗探监视行动”;3名团员经审讯之后,已交保在外候审。

阮啸仙此次到港后,得悉此消息,深感欣慰,赶紧将情况向团中央负责人邓中夏作了汇报,称“港事已有民校完全负责,三同学已交保在外候审,事情已和缓些”。

1924年5月上旬,阮啸仙从香港回到广州后,立即投入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其间,被拘押的3名港区团员又有最新消息。为此,阮啸仙于5月13日又向团中央汇报了最新情况,称“香港新闻报风潮事结果:一人无罪释放,一人坐苦工监四月,一人坐苦工监两月”,为团中央和中共广东区委全面及时掌握事件进展和处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大力声援省港大罢工

在港秘密筹建广东省委

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前后持续了16个月之久,当时集中在广州的香港工人罢工人数高达10多万人。其间,阮啸仙分别以中共广东区委农委书记、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委、中共中央农委委员和国民党中央农委委员等身份,多次往返省港两地,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大声疾呼,支持省港大罢工斗争。

8月13日至15日,为宣传五卅惨案、援助省港大罢工、组织反帝联合战线,阮啸仙前往顺德等地,向广大农协会员介绍省港大罢工斗争情况。9月12日,阮啸仙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二十三次大会上做报告,认为“农民和工人,本是同一阶级的,不过形式上所受的压迫不同。农民所受的压迫,是大地主、土豪、劣绅等;工人所受的压迫,却是大厂主、资本家,和其所勾结之不肖军等”,“所以有亟宜联合之必要”。他还号召工农“联合起来”,“在前面的一切障碍物都可把他铲除,中华民族一定可得到解放,国际帝国主义一定可打倒,省港罢工一定可得胜利!”

1926年1月6日,阮啸仙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七十二次大会上,报告了高要地主民团围攻农会、残杀农民的经过,认为“我们罢工工人及农人已助国民政府肃清东江、南路,已表现能力不弱了”,“广东农民曾助政府统一广东,功不在小。现在高要地主勾结广宁等处民团、劣绅、土匪,压迫高要农民协会”,“他们压迫农民甚如沙面帝国主义者之屠杀市民一样”。为此,阮啸仙疾呼:“今日的事情不是高要的事情,是全省的事情;不是农民单独的事情,是革命的事情!”呼吁省港罢工工人开展支援高要农民的正义斗争。

1月11日,省港罢工委員会在广东大学的操场上举行欢迎侨港同志出狱大会,阮啸仙代表中共广东区委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说,称:“这几位同志坐狱,不是为自己而坐狱,是为中国自由独立而坐狱”,“省港罢工工人所受困苦与入狱诸君一样,都是为中国民族解放而奋斗”“吾人欲革命成功,一定要工人与农民一致团结,更进一步与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向帝国主义进攻”,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2月7日,广东各界慰劳队齐集省议会礼堂,慰问省港罢工工人,阮啸仙以广东省农民协会代表身份在会上发表演说,认为“罢工工人是反帝国主义急先锋,目下全广东农人皆愿与工人携手,打倒帝国主义”,号召“沿海农民”“与工人合作”,“封锁海口,以抵制帝国主义”。

2月23日,广东省农民协会在广东大学礼堂召开欢迎省港罢工工友大会,阮啸仙在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工农更加团结”,“大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统一中国,由国民革命而达到世界革命”。

与此同时,阮啸仙还大力组织青年工人和妇女们支援省港大罢工。为了做好香港罢工女工的安置工作,阮啸仙与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工作的青年团员高恬波等人一起,协助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何香凝,成立了罢工女工传习所、草鞋厂、洗衣厂和缝纫厂,并组织了民间剧社,既解决了罢工女工的燃眉之急,又丰富了她们的文化生活。对此,何香凝称赞说:阮啸仙、高恬波“他们二人,为了工、农、妇女等民众运动,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积极努力、百折不挠地做了很多工作,对革命有过不少贡献”。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阮啸仙成了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联席会议通缉的197名共产党主要干部之一。

为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决定将中共广东区委机关秘密迁往香港,阮啸仙等人遂转移至香港,继续开展农民运动。5月20日,中共中央常委会讨论决定由阮啸仙、彭湃、穆青、黄平、赖玉润等人组成中共广东省委。阮啸仙通过关系找到并与留粤其他区委委员一起,先行组织成立了中共广东特委,由穆青和赖玉润主持工作。

8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并指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张太雷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8月20日,张太雷在香港召集省委会议,选出委员13人、候补委员7人。10月15日,中共广东省委与中央南方局在香港召开联席会议,改组了广东省委领导机构,张太雷继续担任书记。阮啸仙参加了会议,被选为7名常委之一,并兼任农委书记。

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中共广东省委除派出特派员、巡视员、交通员到各重点地区进行宣传外,还专门在香港举办学习训练班。阮啸仙与恽代英、罗绮园等人一起,共同负责训练班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阮啸仙还负责讲授农民运动和武装农民组织等课程。

在港期间,由中共在香港负责总交通联络工作的陈均平接头安排,阮啸仙被安排住在鹅颈桥,后搬入凤凰台。阮啸仙眼睛高度近视,平时总是戴着一副眼镜。外出活动时,为防被敌特识出,他只好摘下眼镜,由于视力模糊常会摔倒,因此阮啸仙常常躲在住地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阮啸仙终于不戴眼镜也能行走自如了,有几次和敌探擦肩而过,均未被认出。据陈均平回忆:“一天,我们一个机关被港英当局破获了。阮啸仙同志不知道,照样前往,上楼后即被一个守在门口的华人密探抓住了。他很机警,一方面口口声声说找错门牌了,一方面迅速在衣袋里掏出一些钞票塞给那个探警。守门探警看见钱后,马上收了,并把他放走。”

1928年5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统一安排,阮啸仙与李立三、彭湃等人一起,离开香港赴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唯一一次在国外举行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阮啸仙就再也未回过香港。

(责任编辑:计媛媛)

猜你喜欢
团中央青年团团员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团中央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府委员面对面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团中央举办首次“ 开放日”
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通知 开展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活动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