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合肥“十人团”

2024-05-12 11:34赵东云
党史纵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团张开县委

赵东云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共合作的开始,北伐战争节节胜利,革命斗争风起云涌。许多仁人志士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活动,一些地区成立了“兄弟会”“互济会”“光蛋会”等组织,以此为掩护大力发展革命力量。在安徽合肥也有这样一个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活动的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组织如今已鲜为人知。这个几乎湮灭于历史烟尘中的组织,名为“十人团”。

“十人团”的组建

“十人团”较少见诸于党史文献中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确知这段历史的当事人、见证者实在太少。“十人团”唯一的幸存者程明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口述材料中回忆了“十人团”的相关情况,成为中共合肥历史上弥足珍贵的资料。

据程明远回忆,合肥的“十人团”组织“发起人是张开泰、张伯平”。张开泰(又名徐百川)是府北乡鲍家岗(今属长丰县)人,张伯平(又名张定武)是肥东花圩小河湾人。1926年底,张开泰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回到合肥,张伯平从安徽大学(当时在安庆)回到合肥,这两个热血青年都是共产党员,能文能武,受党的指派回合肥开展工作。当时,张开泰妻子的娘家在合肥北门经营米行,张伯平的姐姐也住在北门附近,两地相近,给两人联络提供了便利。

根据程明远的口述材料,“十人团”成员通过换帖、结拜等形式结为兄弟,起初成员只有几个。1927年1月的一天晚上,“十人团”在张开泰家正式建立,成员包括张开泰、张伯平、崔筱斋、柯武东、张建之、徐梦观、颜文斗、何序东、周味韶等,他们多是知识青年,虽出身不同、职业各异,但都心怀报国之志、护民之心。合肥西乡聚星集(今肥西县铭传乡)人程明远,当时在合肥城里做木匠,后经张建之、张开泰介绍于1927年6月加入该组织。“十人团”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他们经常在段家花园、季家花园、王家花园等地开展活动。“十人团”建立后不久,其成员先后被吸收入党。此后,“十人团”根据成员家庭住址进行分工,以方便成员分片发展党组织。1927年8月,程明远被人告发是共产党,于是离开合肥回到肥西,在雷麻繼续开展工作。

由中共合肥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共合肥地方史》(1999年版)中提及“十人团”及其事迹,并肯定其功绩:“‘十人团中的成员全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合肥地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中坚。”但该书记载的“十人团”及相关组织成立时间为1928年初。据相关资料记载,“十人团”是由张开泰、张伯平发起创建的,而张开泰是在参加南昌起义、海陆丰起义、广州起义后才回到合肥的;而介绍程明远入党的张建之,也是在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由武汉辗转回到合肥的。由此推断“十人团”的初建时间应迟于程明远所述的“1927年1月”,可能是时间久远回忆不够准确所致。

“十人团”的革命活动及其历史功绩

合肥城内最早的党组织虽不是“十人团”所建,但并不减损其历史光辉。实际上,合肥地区早期的革命活动大多与“十人团”关系密切。“十人团”成员除张开泰、柯武东、张建之被组织上派往外地工作外,其他成员多留在合肥本地坚持斗争。徐梦观、程明远先后担任合肥(中心)县委书记,崔筱斋、张伯平、周味韶、颜文斗等曾参与合肥县委领导或担负地方党的领导工作。在他们的领导发动下,合肥周边开展了抗捐、暴动、游行等斗争。

组织群众抗争、逼蒋批示退捐。1928年春,当时的合肥县政府征收烟苗捐,额外附加二成三,时任县长吴观光责令合肥各地团防局强制收取。由于有的地方团防局局长和大队长是中共秘密党员,这个信息被及时反馈给中共合肥特别区委,区委决定组织农民进行一次抗捐运动。8月,蒋介石来合肥视察,周味韶等组织3000多名群众请愿,从不同方向拦阻蒋所乘汽车。当时,蒋介石不明所以,还以为来人是欢迎他的,与蒋同乘一车的刘亮章(汉阳兵工厂厂长,合肥人)告诉他:农民们是为着减少烟苗捐来的,他们说合肥的捐税不合理。蒋介石要刘亮章把状纸收上来,坐车先走了。刘亮章下车和程明远碰头,约定晚上把所有状纸送到蒋介石住的礼宾楼去。蒋介石看后,随即在状纸上批示“退还二成三”,抗捐斗争取得胜利。

组建游击武装。1930年初夏,中共合肥特别区委在西乡成立了合肥县委(1931年3月扩建为合肥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合肥3个区委和南乡、中派、定远、北乡4个特支。在组织农民抗捐、抗税,组织工人在合肥城内进行罢工斗争过程中,中共合肥县委决定组织武装。他们先建立武装纠察队,发动群众捐钱捐枪,不久就装备了100多支枪。武装纠察队后改为游击队,下设2个大队,党的武装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至1930年夏,除了奉命带去大别山苏区的300多条枪外,肥西还有六七百条枪,当时人们将焦婆店、缺牙山一带称为“小莫斯科”。

北乡双河暴动。1932年4月,合肥地区因上年遭受大旱,春荒非常严重,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由合肥中心县委与寿县中心县委第一次合并后改称)发出“领导群众进行‘春荒斗争”的指示,在中心县委军委书记张志一(李星三)、团中心县委书记王平、北乡区委书记崔筱斋、北乡团特支书记罗平的率领下,在游击队、赤卫队和红枪会的武装保护下,北乡农民群众在双河集一带掀起扒粮斗争,上万名群众先后两次参加扒粮,纵横九十里地域内的地主富豪家的粮食被扒,地主武装的枪支被夺。农民武装虽先后多次打退了敌人进攻,但最终难敌。此次暴动遭到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民团的残酷镇压。“十人团”成员崔筱斋于1929年前往皖西支援地方斗争,参与领导了规模甚大的六霍起义,次年又调回合肥北乡领导当地斗争,后在双河暴动中被捕牺牲。

西乡“五一”扒粮斗争。在双河暴动后不久,合肥西乡在中心县委领导下也展开了抗争。1932年5月1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后,数千名群众在孙实、张志一、周味韶等率领下,分三路到囤积居奇的地主豪绅家,共扒粮10多万公斤。这次扒粮斗争遭到国民党反动武装的镇压,周味韶等9人牺牲,19人被捕,革命力量遭到损失,但极大震撼了反动统治集团,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上述发生于合肥地区的影响较大的革命斗争,都有“十人团”成员英勇、活跃的身影。徐梦观、程明远身担中心县委书记之职统一领导、指挥,崔筱斋、周味韶在严酷的斗争中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28年至1932年间,“十人团”成员张开泰、崔筱斋、张建之、柯武东等由组织调派到鄂豫皖边区、江西苏区,也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张开泰到鄂豫皖后,先后担任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师长、中央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领红军多次打击敌人;张建之于1931年春调往皖西,先后担任皖西北特委宣传部干事、特委会秘书长、党报委员会委员等职,参加《火花》《红旗》的编辑工作;柯武东1929年即身在江西苏区,在彭德怀、黄公略部下担任独立二团团长,1930年被任命为红六军军委委员、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8月下旬在文家市战斗中壮烈捐躯。

对“十人团”打击最大的无疑是1931年9月掀起的“皖西事件”,张国焘以“肃反”为借口剪除异己、残害志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师长、皖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许继慎,在合肥地区坚持斗争的徐梦观、张伯平以及战斗在鄂豫皖边区的张开泰等相继被害。1932年9月,因叛徒出卖,中心县委书记程明远、李子芬等20余人被捕。程明远在狱中同革命同志一起,先后于1932年冬和1934年冬组织两次绝食斗争,提出不许打骂犯人、派医生给病人治病、改善监狱伙食、每天放风30分钟等条件,迫使狱方一一答应,取得斗争的胜利。程明远在狱中3年,后又在国民党安徽省“反省院”关押,于1936年2月28日被释放。颜文斗于1934年5月下旬在合肥西乡游击作战时遭敌伏击,不幸重伤被俘,后英勇牺牲。

“十人团”存在的历史并不长,其成员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几乎牺牲殆尽,但是,“十人团”英雄们光辉的战斗事迹、尤其对合肥地区革命斗争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犹如矗立天际的历史丰碑,永远记在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章雨舟)

猜你喜欢
人团张开县委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开花
“扶人团”,不让善心凉掉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a Diluted Dipolar-Interaction Heisenberg Spin Glass∗
李济安创业观察(27):为什么再建“创业百人团”
A type of inverter power supply based on harmonic elim ination PWM control❋